□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 许真学 任然
“冻库建好后,村集体有收入了。”刚一坐定,姚庆英就带着浓厚的乡音开始叙述:“老百姓已很富裕了,但村里穷。现在我们有23个冻库,大的一个月能租1.7万元……”
身材敦厚、皮肤黝黑的姚庆英,说起话常常满脸笑容,说两个小时不停。在四川省成都市蒲江县两河村党支部书记的岗位上,她已经干了二十余年,这期间,两河村从人均年收入不到5000元的穷村,成为一个村庄年产值8000余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6万元的富村。如今的两河村,年收入几十万、上百万元的村民已不在少数。
姚庆英觉得,自己十九大代表和全国劳动模范的身份,正是对两河村由穷变富之路的最佳肯定。
“我做梦都想着村集体有点收入,冻库能建起,全靠政府和老百姓的支持。”姚庆英拍着大腿细数:“总共花了1000多万元,政府补贴了几百万元,老板垫了几百万元,村民给我们凑了三四百万元。”
村民凑钱给村里做工程,这在两河村不是第一次。早在2013年,姚庆英带着村干部根据土地置换政策给村民盖小楼,遭遇老板跑路资金断裂,姚庆英正在犯愁时,一个星期,村民便给她凑出1500万元。
“我们老百姓好得很哪。”提起这件事,姚庆英眼泛泪光。村民则更感谢这位又“歪”(厉害)又好的村支书,愿意信任她、支持她——这来自她一贯的公平公正,更来自 她一心向党、一心为民、一心干事和一心奉公。
姚庆英今年55岁,办事公平、公正从她20岁出头当生产队长时就人尽皆知。那时,她组织队员修水沟,要求不出力就出钱,仍有村民不出力也不出钱,她便自掏腰包先垫付给参加劳动的人,然后挨家挨户去要债,还先从自家亲戚开始。
姚庆英去了两家后,村民服了:“看来是来真的,自家人都不放过。”
20世纪90年代初,姚庆英在广东做花岗岩生意,三年便攒了30余万元,之后准备回村开农资店。
这时,村里请她回村当村支书。她给县领导放了话:“让我当支书就要相信我,我绝不做违规违纪的事,也绝不占老百姓一分钱便宜。”
那时,村民穷、干群关系紧张,姚庆英当了村支书,首先给村里的党员干部开大会,要求村“两委”班子要忠诚、公正、干净。凡事党员带头,不为难群众。她首先带头,自掏腰包帮助村民,一年多就把之前做生意挣来的30余万元全部贴光。
自己没钱了,姚庆英开始想办法,她鼓励村民外出打工,积极推动村里发展产业。她靠着补贴的5000元帮扶资金,带着村里党员干部四处考察,打听什么好卖,得到信息后,带领村民们先后种植了草莓、柑橘、耙耙柑、丑柑和猕猴桃。
经过20余年的发展,如今村里已经种植了3800亩丑柑、800亩猕猴桃和200余亩草莓。外出打工的村民纷纷回家发展产业,全村2198人,只有3名留守儿童。
在姚庆英看来,生活美好不只是要有钱,还要住得好、环境美。在自主修建村里的“两河逸园”小区时,她就按照城里的别墅小区来规划,配套天然气、光纤、排洪沟、污水管网、绿化、健身广场等。
村委会还牵头成立了小区物业管理委员会,小区住户全部签订物业管理协议,缴纳管理费用。小区内实行雨污分流,污水集中治理,不设垃圾桶,要求各住户生活垃圾分类包装,由保洁人员每天定时收集,其余时间不能把垃圾放在外面,自己房前屋后实行门前三包。
定了这么多规矩,如何让村民严格遵守?“人心齐,靠制度。”姚庆英说。“两河逸园”的建设,是姚庆英有了想法后,先后召集党员开会、党员代表开会、村民开会后共同决策,建设过程中,“我们还严格规范项目收支管理,每笔开支都经过‘两委’会、议事会、监委会三道关口,使用情况上墙上网,收支明细到家到户,确保了群众心有明白账、干部都当清白人。”姚庆英说。
村支部健全了议事规则、决策程序、财务管理、“三务”公开等制度,建立起村党支部领导下的村民议事会决策、村委会执行、村监事会监督、经济社会组织和党员群众广泛参与的“一核多元”运行机制。
20多年来,无论是发展产业还是搞建设,在两河村,在姚庆英的带头下,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充分体现,件件都让村民看在眼里,记在心上。
村里无论种植什么,党员干部都先带头,亏了自己担着,挣钱了便带着村民一起干。建设“两河逸园”时,党员义务到工地值班,全程参与质量监督、安全维护,不领一分钱务工补贴,不喝施工方一口水。2010年遭遇暴雨,党员干部组成抢险队,冲锋在前,挨家挨户叫醒熟睡的群众,连续奋战3个多小时,抢在洪峰来临之前,将群众全部转移到安全地带。
这些制度和党员干部以身作则的行动,让村民们感动,更得到了村民的支持,干群关系密切了,大家拧成一股绳,保障了村庄秩序井然,和谐共进。
村庄面貌好了,吸引了不少城里人前来采摘游玩,姚庆英准备借机发展村庄旅游业,带着村民更上一层楼。
两河村有一个瞭望台,登高望远,几千亩的果园漫山遍野,红色居民楼、白色水泥路掩映其中,每次来到这里,姚庆英都会感慨:“农业一定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农民一定会成为一个体面的职业,农村一定会成为我们的幸福美丽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