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高峰 发自南宁 “如果只是来象征性地开展一天半天活动,第二天就走人,我建议大家还是不要来了,流于形式,达不到效果。”1月12日,在广西“儿童家园志愿服务活动”座谈会上,面对自治区21所高校的校团委负责人和大学生志愿者代表,广西汉达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主任黄敏直言不讳地指出,一部分大学生志愿服务儿童家园时间过短,流于形式,并不能真正对留守儿童产生积极影响。
“我们希望至少要有两周以上,才能提供一定品质的服务,真正地与孩子们交心,打成一片。”据黄敏介绍,她所在的公益组织长期承接政府购买项目,在南宁市、柳城县的多所儿童家园为留守儿童提供游戏、娱乐、教育、心理辅导等服务,“儿童家园建好还要用好,硬件上去了,软件也要跟得上,我们欢迎大学生志愿者的加入,共同为留守儿童撑起一片小天地。”
黄敏的发言,深得与会者的认同。座谈会上,广西壮族自治区妇联、高校工委、文明办、民政厅、团委、科协、关工委等相关业务部门负责人,各市妇联分管副主席或儿童部部长,以及全区21所高校的校团委负责人和大学生志愿者代表,13个社会组织负责人各抒己见,分享了志愿服务儿童家园活动中取得的经验成效和存在的问题。
根据《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实施目标,至2020年,90%以上的城乡社区建设1所为儿童及其家庭提供游戏、娱乐、教育、卫生、社会心理支持和转介等服务的儿童之家(儿童家园)。截至目前,广西已创建儿童家园8999所。
儿童家园建成后,如何“管”,如何“用”成为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2014年起,自治区妇儿工委办、自治区妇联不断探索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机制,组建“爱心妈妈”“代理家长”“岗园帮扶”、大学生等志愿者队伍,着力解决农村儿童校外护、教、娱、管问题。尤其是联合共青团广西区委、自治区高校工委,策划、组织开展“万名大学生志愿服务千所儿童家园”活动,发动大学生志愿者利用假期返乡期间,深入村屯、社区“儿童家园”开展形式多样的关爱留守儿童活动。据不完全统计,四年来共组织来自区内外120多所大中专院校,55257名大学生志愿者分别进入全区5339所“儿童家园”开展志愿服务行动,受益儿童达46.8万人次。
“大学生志愿服务儿童家园丰富了农村留守儿童的假期校外活动,减少了安全事故的发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孩子们活动匮乏和情感关爱的缺失,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自治区妇联副主席孔献玲坦言,由于专项活动资金有限,导致成效和覆盖面得不到有效拓展,并且活动只集中在暑假开展,儿童家园没有常态化发挥作用。
“加之全区能承接妇女儿童民生项目的社会组织不多,儿童家园的关爱服务工作还得朝着社会化、项目化、专业化方向努力。”孔献玲说。
座谈会上,与会各方达成共识,表示将齐抓共管,坚持探索创新,形成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整体合力,推动儿童家园志愿服务活动由常规活动转变为项目化活动,由暑期服务转变为常态化服务,由志愿服务转变为志愿融合专业服务。“当前党委、政府创造了良好的条件,鼓励我们为有需要的儿童和家庭提供优质服务,希望各高校和大学生志愿者、社会组织继续发挥好骨干作用,让儿童家园阵地实实在在发挥作用,让广大儿童感受到来自大家庭的温暖。”孔献玲补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