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17年12月15星期五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经济女性 风向 陶斯亮:大爱情怀 真诚担当 倾其半生 乐在其中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5.0参与评分人数:1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27年公益历程 77岁仍在奔波

陶斯亮:大爱情怀 真诚担当 倾其半生 乐在其中

陶斯亮前往 “女市长爱尔慈善基金 ” 曾经资助过的甘肃省临夏东乡族自治县走访,了解学校最新进展情况并看望孩子们。

■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 富东燕

“我父母革命的初衷是让广大贫困百姓过上幸福生活,在他们的影响下,我觉得为弱势群体贡献一己之力,是我的责任。为他们做事,我很快乐。”77岁的陶斯亮对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总结着自己做公益几十年的感悟。

陶斯亮生于革命家庭,是国务院原副总理陶铸之女;从医20多年,主导成立了所在医院的肾脏科;50岁接触公益项目,发起“中国贫困聋儿救助行动”等大型公益项目,不但成果显著,还推动了国家相关政策的颁布;去年,创立爱尔公益基金会,带领团队继续奔赴在公益路上。

尽管年事已高,但陶斯亮神采矍铄,步履轻盈,说话不紧不慢,思路清晰,更重要的是,她依然活跃在公益项目一线,“今年我去了西藏、新疆等多个贫困地区,我很享受现在的生活方式。”

初冬的北京,在位于北京颐和园附近的爱尔公益基金会,记者聆听了陶斯亮大姐半生的公益情缘……

与公益结缘

“我父亲希望我学一门手艺,所以我报考了医学院,开启从医生涯。”说起20余年的医生工作,陶斯亮直言:“我不是个‘好妈妈’,但我是个‘好医生’。”“专注,投入,有目标”是那时周围人对她的评价。这些性格优势,为日后公益事业的深入打下基础。

因工作调动,1987年,46岁的陶斯亮去了中央统战部的知识分子局,在那里她结识了很多重要的知识分子朋友。

“我一个人做不了太多事,同事们、老朋友们的共同努力成就了公益事业。”陶斯亮多次强调着团队和朋友对自己的帮助。

1991年,陶斯亮的生活轨迹再次发生转变,去组织管理中国市长协会;同时,筹组中国医学基金会到后来的重组中国听力医学发展基金会。自此,陶斯亮开始与公益结缘,而一上来就是个“大手笔”。

20世纪90年代初,一些非法商人把非碘盐贩卖到贫困地区,很多孩子因为长期食用,导致神经发育不正常。为此,陶斯亮发起防治碘缺乏病“智力工程”公益行动:请知识分子局的老同事们一起深入到内蒙古、新疆等地的偏远农村地区,进行实地调研;一同进行科普宣传,并在政协会上以提案形式呼吁。经过多方不懈努力,终于迎来政府的强制推行碘盐——1994年10月,全国开始执行“食盐加碘消除碘缺乏危害条例”,至此,全国的IDD(碘缺乏症患者)问题得到有效遏制。

“这是我全面系统地做的第一件公益项目。说着容易,但当时经历了艰难的过程。”看着通过自己和老朋友多年的努力,问题得到解决,陶斯亮觉得很值得,很快乐。

开启“耳朵眼儿里的事业”

60多岁时,陶斯亮来到中国听力医学发展基金会,任理事长。尽管只是一个“耳朵眼儿里的事业”,但她认为意义重大。

“中国有2700多万聋哑人,其中7岁以下儿童约80万人,如果在学龄前给他们戴上助听器,并进行语音培训,这个孩子完全可以融入社会。”陶斯亮强调说,“这是一项抢救性的救助,很有必要!”

“中国贫困聋儿救助行动”大型公益活动由此展开。该活动深入到多个贫困地区,对聋儿进行多种形式的资助——免费进行系统听力学检查、影像学检查,对重度聋儿进行耳蜗植入手术,为有残余听力的聋儿验配助听器……其目的明确:让千万贫困聋儿听到声音,能够正常学习和生活。

期间,陶斯亮发起成立了“女市长爱尔慈善基金”,通过女市长这一有利抓手,动员政府、慈善机构、医疗机构、企业等多方力量,加强对聋病的预防与贫困聋儿的救助。

活动的火热开展和良好的社会效应,得到了中央九个部委的大力支持,最终,该项目推动了国家财政拨付4亿元启动“中国贫困0~7岁儿童听障救助计划”。

“现在对于聋儿,我们只做补充式救助,大部分的救助政府都包了!”陶斯亮会心地笑了,记者感受到的是她言语间的自豪感。

“耳朵眼儿里的事业”继续发酵,陶斯亮将目标转向贫困人群和老人的听障救助。而这次,她把救助搬到了世界舞台上。

2012年,陶斯亮与美国斯达克听力基金会签署战略合作,将其“世界从此欢声笑语”项目引入中国,每年免费为6000名中国贫困听障人士提供定制助听器,合作时间10年。

回忆起这项跨越国界的善举,陶斯亮却直言当初是“无知者无畏”。“我以前不知道国际合作有多难!一个医疗产品,进入我国需要多项检查,过多个关卡,各种烦琐的手续几乎让我崩溃。资助的产品我们也还要缴关税。”

尽管各种难题层出不穷,但有着“认定的事情就要做下去”信念的陶斯亮想尽办法,层层攻克难关。

最终,在朋友们的帮助下,在基金会同仁的共同努力下,该项目成功落地。自2012年起至今,该项目已覆盖全国8个省、15个市、78个区县、406个乡镇、上万个村落,累计捐赠58435台助听器,帮助30207名贫困听障人士重回有声世界。项目先后被云南省、宁夏回族自治区、甘肃省列为全省十大惠民工程。

专啃“硬骨头”

去年,陶斯亮卸任了听基会的相关职位,为了继续公益项目,她联合市长协会共同成立了爱尔公益基金会,除了把“世界从此欢声笑语”项目延续下去,还准备在扶贫、助残、助学等多个领域发力。

今年,陶斯亮把公益的触角延伸到另一个特殊的群体——脑瘫儿童。

“脑瘫儿童的智力普遍正常,但行为存在障碍。这个群体的救助,需要的资金量大,救助时间长,效果又不明显,所以,几乎没有基金会涉及,政府的阳光也没有普照过去。”对于这样的实情,医生出身的陶斯亮再明白不过,但她知道,70%的脑瘫患儿是由于早期没有治疗而错过最佳康复时机,50%可以通过手术治疗,更重要的是,救助一个脑瘫孩子不单是救了一个人,更是救助和解放了一家人。“这个‘硬骨头’值得去啃!”在陶斯亮的呼吁下,天润置地集团董事长贾树森、京海实业集团董事长刘永亮出资在爱尔基金设立了专项基金,发起“向日葵计划——脑瘫儿童救助工程”。

今年6月,该项目在西藏和新疆正式启动,计划每年为符合条件的200名贫困患儿提供手术治疗、康复训练等医疗服务和相关费用的资助。目前,基金会已为70多名贫困脑瘫患儿提供了手术医疗。“家长们普遍反映,手术效果很好。”据该项目负责人陶冶介绍。

“脑瘫不是不能治好,只要经过手术和康复训练,生活是可以自理的。”陶斯亮建议家长们多了解脑瘫知识,不要随意抛弃自己的脑瘫孩子。并希望基金会能够募捐到更多的钱,尽快给更多的孩子送去温暖,“我们知道,现在的救助量远远不够。希望这个项目尽快得到政府关注,让所有脑瘫孩子及时得到正规救助。”陶斯亮祈祷着。

享受公益乐在其中

在公益路上,陶斯亮就这样无止境地奔波忙碌着:实地走访需要帮助的群体,筹款立项精准帮扶,回访百姓的反馈……

“做公益,我乐在其中。”回想起近27年的公益历程,陶斯亮如此回答着别人经常问到的“图什么?”的问题。

作为红二代,陶斯亮头上有不少光环,而她最看重的是父母留给她的信仰,“我父母革命的初衷是为了改变中国那时极弱的现状,让广大贫困百姓过上幸福生活,这是他们的信仰。而我对于弱势群体,有着一种天然的亲和,为他们做事是我的责任。这是父母对于我最大的影响。”

而今,陶斯亮正在把这种信仰传承下去,她的女儿陶冶现在在基金会做志愿者,她的小外孙经常为各种公益活动捐款。

陶斯亮认为,随着社会的进步,我国公益事业发展很快。比如,慈善法的颁布;人们的公益意识不断加强,社会募款越来越顺利。但同时,她也指出,行政干预对于公益的影响较大,这方面需要进一步完善,尤其应关注民办公益组织的发展。

大爱情怀,真诚担当;倾其半生,乐在其中。这是陶斯亮27年公益人生的写照。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