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陈村的美丽街景
孩子们在“墨时工坊”学染布
□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
记者 姚改改 文/图
“在农村发展中,妇女的作用太大了!”在浙江永康市前仓镇大陈村,村委会主任陈泽胜不无感慨地对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说。
初冬的大陈村依然美丽,古樟树上枝繁叶茂,荆川桥下溪水潺潺,村落中散布着梅、兰、竹、菊四个公园,还有百年老街和古祠堂等历史景观。这个浙江乡村旅游中的后起之秀,不但风景宜人,村居整洁,还建立起了独具特色的旅游产业新业态。民宿已发展到21家,最引人注目的,是村里去年建起的“女大学生创业一条街”,短短一年多时间,这里成了大陈村乡村旅游的特色和招牌。
“我们村的变化,可以用五个‘大’字来概括,从大乱到大治,再到大顺到大兴,最后达到大美的最高目标。目前,我们正处在大兴阶段。”陈泽胜这样概括大陈村的发展。
从大兴走向大美,也是大陈村的一场品位提升战,在这场非同寻常的乡村振兴“战役”中,大陈的本地妇女们全力投入,扮美村庄,开办民宿,自制农家美食吸引游客;外来的新女性们不但为村庄引进了新业态,还带来了新视野新思想,让古老的村庄有了新的活力。
妇女们不可小觑的力量,让已担任五届大陈村委会主任的陈泽胜对记者发出了由衷的感慨。
引入新业态,来的都是“女业主”
“猪栏咖啡”“铜院里”“寂寞书吧”“村尚食间中西私房菜”……这些名字奇巧的咖啡馆、民宿、书吧、食肆,风情袅袅地排列在“女大学生创业一条街”上。这是大陈村一条200多米的老街,谁能想到,一年前,这里沿街都是破败坍塌的老屋。改造这条老街,对大陈村来说,是一场惊艳蜕变。
陈泽胜说,大陈村从公元950年建村开始,已有1000多年历史,如果把老房子拆掉,就一去不复返了,不如进行农房改造,既能保持农村的原汁原味,又能把好的业态引进来。
说干就干。改造的第一站是废弃多年的猪栏。屋顶没有一片瓦,只剩下几根残破的屋脊,孤零零地撑在空中。大块石砖垒成的墙壁上和砖缝里,抹着一层不均匀的黄泥巴。剥离掉砖墙上的泥巴,加固墙体,修葺屋顶,保留猪栏,留下天井……
之后,是一幢又一幢的老屋焕发新颜,吸引众多创业者入驻。“以前不要的东西,反倒都变成了宝!”村里的老房子成了抢手货。
让村干部们惊奇的还有,引入新业态时,并没有规定业主性别,但引来的却都是“女业主”。
第一个入驻创业街的是37岁的孙晓丽,这位曾经的大酒店经理,怀揣着给自己的思想打造一个窝的“初心”,辞去高薪工作来到大陈村创业。她首先看中的就是那个改造后的猪栏,她想把它打造成一家咖啡馆。猪栏的外围框架村里已改造完毕,内部装饰就交任她发挥奇思妙想了。
记者看到,如今的“猪栏咖啡”是这样的:往日的猪栏成为卡座之间的隔离栏;当年厨房烟熏留下的痕迹成为墙面的自然装饰;天井下的小院落,挖出一方小水塘,水面浮着碧绿的睡莲叶,水下鱼儿游弋;曾经的石砖墙上,挂着高低起伏颇有小清新之感的相框,里面镶着房屋改造前的黑白照片。更让人称奇的是,为了衬托“猪栏”这一前身,另一面砖墙上还挂着20年前杀猪场景的老照片。
“猪栏咖啡”的隔壁,是一家高端精品民宿——“铜院里”,也是孙晓丽经营的。民宿装饰融入了各种铜元素,铜脸盆、铜太师椅、铜屏风……个个都像是艺术品,不由得让人赏玩回味。
“七棌丁私房菜”的女掌柜吴夏莹是被大陈村美丽安静的环境吸引来的,“我喜欢这里的清净。”她恬静地说。
女性创业者接二连三入驻,引起了永康市妇联的关注,妇联干部们和村委会商量,干脆将这条改造后的老街命名为“女大学生创业一条街”,并将此作为巾帼创业基地。记者看到,街上每个店面的门口,都挂有“女”字样的妇联标志。
听着留声机里流淌出的音乐,透过天井仰望湛蓝的天空,慢慢地品一杯咖啡,抑或到书吧里静静地看上一本书,饿了,可以到富有乡村情调的餐馆品尝美食,随着女性创业者的不断入驻,大陈村引入的新业态已能互相支持,正逐步形成完整的体系。游客们来了,有吃有住有玩,也就愿意多留几天,这也让不少创业者们很快赚回成本。
在大陈村,不光是老街变身“女大学生创业一条街”,离这条街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名叫“创匠工坊”的旅游基地,里面会聚了20多位年轻创客和工匠,其中,女性又占据了“半边天”。她们开设扎染、篆艺、花艺、茶艺等工作室,制作自己热爱的手工艺品,传授传统工艺,为大陈村增添了浓郁的文化气息。
新女性新视野,带来乡村新活力
近日金华市美丽乡村现场会即将召开,地点就在永康,大陈村是其中一个观摩点。如何展示大陈的特色,陈泽胜特意把入驻村里的女创业者们召集到一起,听听大家的意见,找找灵感。他说:“相对而言,女性在文化创意方面更有想法,也来得更细心,更专注。”
讨论现场很热烈:“你觉得让村里的妇女穿上村姑的服装,怎么样?”“我感觉不是很好,没有特色,也突显不出质感。”
像这样正式或非正式的“头脑风暴”,她们已记不得展开过多少次。孙晓丽说:“我们现在都是新大陈人,能为大陈的发展出谋划策,不胜荣幸。”这位一年前到大陈创业的城市妇女,如今已是前仓镇妇联兼职副主席。
这些大陈的新女性用自己的新视野和新想法,给村里带来了新活力。永康市妇联也及时抓住机遇,一边将创业者中的优秀女性纳入妇联组织,一边利用“女大学生创业一条街”,建立巾帼创业基地,利用“创匠工坊”,创建永康女匠智慧课堂之大陈学堂。
在这个妇女唱主角的学堂上,女匠们大显身手。专注于扎染的墨时工坊女主人墨时,每周都会给孩子们上亲子课,教授孩子手工染布这一传统工艺;小丫篆艺的女主人则为孩子们传播国学。为提升村里妇女素养,女匠们还开办了花艺、茶艺培训。有场地、有师资,村民们的学习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了起来。在他们看来,物质生活丰富了,生活品位也要提升上来。
“我很看好农村的发展,未来上升空间很大!”尝到乡村旅游发展甜头的吴夏莹信心十足地说。每次来到店里,她都喜欢抽空到村里去转一转,每转一次,都会惊喜地发现村庄的新变化。就连她6岁的女儿,一到周末就嚷嚷着要跟妈妈一起到大陈村来,因为“农村太好玩了”!
村里的多种业态,带活了乡村生活,引来了游客,也让村里的妇女们有了新的增收办法。她们发挥自己的手艺,做起了永康特色小吃。番薯糕、荞麦饼等农家美食,源源不断地被输送到办民宿的农户家中。
妇女苦干实干,让村庄生态宜居
这边,大陈的新女性们在提升着村庄的文化品位;那边,大陈的当地妇女们则组织起来,主抓垃圾分类和美丽庭院建设,把村里打扮得更加美艳。
早在2012年,大陈村就创下了“美丽乡村精品村”。彼时,道路宽敞了,屋前屋后整洁了,房子变美了,民风好转了。但大陈村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脚步并未停止,让村子变得更加生态宜居,成为村民们的共识。
在这方面,村里的妇女是绝对的主力。尤其是今年6月底“会改联”后,基层妇联组织力量壮大,7个人组成的大陈村妇联担起了垃圾分类这一重任。
工作开始之初,恰是一年中天气最炎热的时候。每天早晨6点,村妇联主席池爱昆与执委们头戴帽子,手戴塑胶手套,每人拿着一把铁钳,分头挨家挨户检查垃圾分类。
夏日东西容易腐烂,更别提堆积在一起的垃圾。不少人闻着阵阵臭味,都忍不住作呕。“一大早干了垃圾分类的活儿,一整天都没什么胃口。”回想起那段时间,有执委这么说。
但她们还是坚持了下来。除了检查,如果碰到没有分对的农户,还要现场指导如何分类。一圈下来,妇联干部们总是又累又渴,衣服都湿透了。检查完分类情况,她们还得把村里的公共垃圾桶拖到池塘边,顶着烈日,一个个清洗。
身体上的劳累,对于干农活儿出身的她们来说,并不是最难承受的。最让人难受的是,刚开始村民对垃圾分类工作的不理解。常常是她们好心到了现场,还没说两句话,就被村民一句“关你们什么事”给怼了回去。通常遇到这种情况,她们就开启了嘴上功夫,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直到村民思想上出现转变。
几个月下来,村民们逐步形成了垃圾要分类的意识。村妇联的检查工作也从每天检查降为了一个星期三次的随时抽查。
如今村里的游客越来越多,公共区域垃圾量增大,妇女们的任务依旧艰巨。“重要的是一种参与感,当村民都参与进来,再借力推动村庄发展就好办了。”池爱昆说。
快到年底,大陈村开始算起这一年的经济账:来自民宿的管理费(一位客人村集体收5元管理费),目前已有28万元,今年达到30万绝对不成问题;民房出租收来的“租子”和承办会务的收入,已经突破了20万元。林林总总加起来,今年的村集体经济少说也有60万元。对比以往村集体经济的“零收入”,60万元可谓进步不小。
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让大陈村在引入业态,发展乡村旅游上,更加底气十足。“现在形势这么好,在农村是大有作为的。”陈泽胜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