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11月25日,瑞士日内瓦的象征——140米高的大喷泉点亮橙色背景灯,纪念“消除对妇女的暴力国际日”。 (来源:中新网)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综合报道 11月25日为联合国确定的“消除对妇女的暴力国际日”。25日当日,全球多地举行活动,抗议针对妇女的暴力行为,为期16天的全球反对性别暴力活动也拉开帷幕,将持续到12月10日世界人权日。今年联合国确定的活动主题为“不让任何人掉队”,意在强调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中,致力于在公共和私人领域消除各种针对女性的暴力行为的重要性。
日本市民举行烛光集会,敦促消除性暴力、解决“慰安妇”受害问题
11月25日晚,日本市民在东京繁华街道涩谷举行了烛光集会,敦促消除性暴力、解决“慰安妇”受害问题。“女性和人权全国网”共同代表佐藤香称,“日本女性每15人中便有1人受过性暴力侵害,80%的受害者为儿童、青少年以及年轻女性”,并强调包括“慰安妇”问题在内的性暴力问题是整个日本社会的现实问题。性暴力问题并非个人问题,而是整个日本社会的问题。“慰安妇”问题也并非是出钱就能解决的问题,日本应该坦诚对待过去所发生的事情。
据韩国《民族日报》消息,为纪念联合国确立的“消除对妇女的暴力国际日”,由日本“日军‘慰安妇’问题解决全国行动”(以下简称全国行动)召集了当天的集会。全国行动由“女性战争与和平资料馆”与和平之船(Peace Boat)等50多个市民团体参与组成。当天集会有400多名市民参与其中,他们在涩谷站周边的天桥上挥舞着象征烛光的黄色荧光棒。示威行列穿过天桥,一直延伸到街道对面。
联合国代表呼吁消除针对阿富汗妇女的暴力行为
25日,联合国驻阿富汗援助团发表声明,呼吁阿富汗各界共同努力,消除针对妇女的暴力行为。
联合国驻阿援助团负责人山本忠通在声明中说,为了阿富汗女性能够在发展、和平与安全领域充分发挥潜能和巨大能力,必须停止侵犯妇女和女童权利,特别是暴力行径。
根据阿富汗独立人权委员会的调查,2017年前10个月,在阿富汗境内发生3378起针对妇女的暴力事件,其中1351起为肢体骚扰,186起为性暴力,1093起为侮辱性语言骚扰,748起为童婚、强迫性婚姻、经济暴力等其他各种形式的暴力。
土耳其:妇女抗议针对女性的暴力行为
25日当天大约2000名土耳其妇女在土最大城市伊斯坦布尔举行游行,抗议针对妇女的暴力行为。
抗议者在伊斯坦布尔市中心的独立大街上敲着鼓行进,她们打着谴责家庭暴力和杀害妇女行为的旗帜,高呼“妇女团结一致更有力!”“我们渴望完整的生活而非碎片!”等口号。
据土耳其一家网站统计,2016年土耳其全国共有260名妇女遭其男性伴侣、丈夫或家庭成员杀害。
土耳其家庭和社会政策部提供的数据显示,超过80%的土耳其妇女曾遭受家庭成员某种形式的肉体或精神暴力;每15名女童中就有1名遭到至少一次性骚扰。
法国:将制定更严苛法律 打击针对女性的暴力行为
25日,巴黎举行“抗议性别不平等”大游行。
有关部门2016年统计显示,当年法国共有123名女性死于其伴侣或前任伴侣之手,即平均每3天就有1名女性死于伴侣的暴力。此外,22.5万名女性遭受男性伴侣的身体或性暴力,但报案人数不足受害人数的1/5。
“恐怖和耻辱”,这是法国总统马克龙在面对女性必须忍受的暴力时的感受。在“消除对妇女的暴力国际日”当日,马克龙在法国爱丽舍宫发表讲话时表示,法国政府将制定更加严格的法律,打击针对女性的暴力行为。
在打击性别歧视及针对妇女的暴力行为方面,马克龙提出了一个全面的计划。他计划将政府男女平等事务的预算金额提高13%,另自2018年起,还将为各项计划准备4.2亿欧元资金。马克龙还宣布将在公立学校开展性启蒙教育,更好地保护青少年免遭性别歧视,同时扩大成人教育规模,提高成人反对性骚扰及性暴力意识。
马克龙表示,医院应为遭受暴力侵害的女性提供精神治疗,街头性侵犯及侮辱将被定为性别歧视罪。他还计划扩大电影监管制度,控制互联网视频传播。此外,马克龙还计划开通女性求助热线,受害女性可通过这一方式迅速联系有关部门。
意大利:受害女性议会演讲 反对暴力
在罗马,为响应“消除对妇女的暴力国际日”活动的号召,曾遭受过暴力侵害的意大利女性走进议会,走上街头,为保护女性发出呼声。
意大利社会研究机构在11月25日当天通报,截至今年10月底,2017年意大利遇害女性人数达到114人。而研究显示,意大利女性遇害多源于情感问题。
据报道,统计显示,2013年,意大利遭暴力杀害的女性死亡人数为179人,2015年为142人,2016年为150人。而在2000至2017年间,意大利累计遇害的女性人数已经超过了3000人。
研究机构表示,在意大利女性遇害案件中,遭家庭成员或配偶、伴侣杀害的案件占75%,女性遇害的原因,主要源于男性的占有欲、情感和嫉妒。
哥斯达黎加:数千人走上街头呼吁男女平等
25日,哥斯达黎加首都圣何塞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游行,反对“针对妇女的暴力行为”。大批曾遭受过暴力伤害、反对暴力行为的人士手持条幅,高喊口号,呼吁男女平等、消除对妇女暴力。
(来源:新华社、中新网、海外网、《人民日报》、环球网、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