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17年9月18星期一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综合新闻 展现巾帼双创行动成果 助力女性追梦圆梦 地震从未压垮重建的信念 “学好汉语,可以当技术工了” “祝福祖国”巨型花篮将再现天安门广场 村妇联以“细胞工程”提升口碑指数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5.0参与评分人数:2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拥抱新生活的陈德英家

地震从未压垮重建的信念

龙门乡是“4·20”芦山地震震中,如今已完成重建,成为当地新的旅游景点。

陈德英抱着孙子骆俊成诉说自家的重建故事。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 许真学/摄)

■ “走亲戚”档案

时间:2013年5月21日

地点: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体育馆群众安置点

家庭:陈德英家

□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 王长路 许真学 任然

一场不期而至的暴雨,没有挡住陈德英要“回老家切(去)看看”。

从芦山县城到龙门乡兴隆村,不到20公里,有些晕车的陈德英看着车窗外念叨:“有好些天没回去喽,等娃娃开学,回切(去)的时间更少了。”

村里,那幢“4·20”芦山地震发生后,1年多就完工的俄式钢木结构两层小楼,在陈德英口中,是“我们的新家,也是能聚拢全家人的地方。”

4年多前的那场地动山摇,让陈德英家建于上世纪90年代的砖瓦房受损严重。很快,她们和住在县城的姐姐陈德琼家一起,一大家子八口人,都搬到县体育中心的帐篷安置点。

“不过,要不是地震,我们也不会见到总书记,我家的娃娃也没得机会被总书记亲到。”对一大家人而言,震后一个月,习近平总书记就来到她们身边,让大家树立起重建的希望。

“我记得,我记得!”听着奶奶的介绍,刚满6岁的孙子骆俊成抢过话头,指着自己的左脸颊说:“习爷爷当时就亲的我这里。”

在芦山,骆俊成已是当仁不让的“小童星”。开学就要成为一年级“小豆包”的他,已经能清晰地描述,那幕在芦山抗震救灾中让无数人动容的温情定格——

“习爷爷过来时,我就叫了声‘爷爷’,奶奶还让我‘亲亲习爷爷’。”

“在我们这里,只有尊敬、喜欢的人,才会让小娃娃去亲。总书记来了,我们很自然地喊成成去亲他嘛。”听着孙子带着点骄傲在介绍,陈德英笑着说,当时,她们家帐篷对面住着几名消防战士,也常常被当时还不满2岁的小成成“亲得一脸口水”。

“当时也没想到,总书记会主动抱起他的脸,亲了一下,大家一下子就都笑咯。”眯着眼,陈德英回忆起那天:“总书记很亲切,他那次来看我们,就像一位亲人回家来看看一样。”

“当时,总书记问我们吃饭喝水怎么办,洗澡怎么解决,还问怎么领补助、用电、卫生设施。” 陈德英扳着手指,边数边说总书记在帐篷里和一大家子说的暖心话,“总书记当时就说,以后的居住条件会越来越好。你看,不都兑现了!”

骆俊成9月即将就读小学一年级,陈德英正在帮着准备入学手续。为了孩子能接受更好的教育,震后,她就带着孙子住在县城。为了尽快还完建新房的贴息贷款,新房建成后,刚在新家过完年,骆俊成的母亲骆世平就再次前往青海打工,一个月收入能有2000到3000元。“现在,我们一家四口人,老伴和女儿在青海,我就带着孙子在芦山,隔得远。只有过年可以聚一次。”陈德英说。

“我家女儿就是性子急,着急帮家里还完贷款,虽然想在家陪娃娃,还是去外地打工了。”陈德英很心疼远在西宁的女儿,“而且,我一个人带着娃娃,确实有点力不从心。我觉得,娃娃还是应该多跟妈妈在一起。”

“你和女儿联系一下,她要愿意回来,我来帮她找工作嘛!”芦山县妇联主席崔夏拉着陈德英的手说:“总让娃娃当留守儿童也不是长久之计呀。”

崔夏的信心,更来自于芦山在灾后蹚出的一条“重建新速度”——震后1年,地震灾区4482户建房困难户全部搬进新居;震后20个月,9.3万户农房重建全部完成;震后32个月,3.5万户城镇重建住房进入分配阶段……

我国重大自然灾害恢复重建,开始由中央直接安排部署转向地方负责制,“中央统筹指导、地方作为主体、灾区群众广泛参与”的重建新路,正是始于“4·20”之后。

统筹指导理念下,中央赋予四川制定重建专项规划、审批重建具体项目的权力,并将确定的460亿元中央财政重建补助交由地方包干使用。有关专家认为,中央补助资金达到灾损的70%,交由四川省包干使用,这无疑给予了地方充分发挥主体作用的空间和条件,极大提高了重建效率和资金政策效率。

地方的主体作用也很快凸显——

震后1个月,四川成立芦山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委员会,下设重建办和规划实施、城乡规划重建、产业重建、扶贫济困、生态环境、社会管理服务、监督检查7个工作组。

震后3个月, 四川制定出台11个专项规划,涉及城乡住房建设、城镇体系建设、农村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产业重建、文化旅游、生态环境修复、防灾减灾、土地利用、地质灾害防治等多方面。

……

重建过程中,当地妇联组织一直主动参与其中。4年来,芦山县妇联将巾帼脱贫行动和促进妇女就业创业结合起来,已经开展了农家旅游接待等妇女居家灵活就业创业培训、“搭建供需平台,促进转移就业”春风行动现场招聘会等系列项目。

“告诉你家女儿,妇联就是她‘娘家’,有什么困难就该想起来找我们嘛。”崔夏这番“拍着胸脯”的话,让陈德英高兴起来,“能回来工作,陪在娃娃身边,当然好嘛。”

一直记得自己“被习爷爷亲过”的骆俊成,也有自己的“悄悄话”想告诉总书记:“什么时候,妈妈能像其他小朋友的妈妈一样,接我放学、晚上给我讲故事呢?”

已走出地动山摇、完成重建的陈德英一家人,有理由对未来更期待,站在新家里,陈德英坚定地说,无论如何,“新房子已经给全家人带来新希望。”

记者手记

震后重建始于信心

□ 王长路

总书记来到家中,捧起孩子的脸颊,轻轻一吻。这样不期而遇的“幸福感”,给陈德英一家带来什么变化?

刚刚走进芦山这户普通的农家,变化并非一目了然——如当地许多家庭一样,要靠自己努力建新房、靠离家打工还贷款,面对即将上小学的骆俊成,究竟去哪所学校?奶奶陈德英也要为此细细考虑,时而纠结、时而困惑。

但是,总书记穿着被汗水浸透的衬衫走进帐篷时,那温和的笑容、慈善的目光、关爱的话语,让一家人面对面地感受到,我们的领袖对人民群众的真诚和质朴,以及沉甸甸的责任感,这源自从心底里对人民群众满怀深情,视人民群众为亲人,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时刻“牵挂”在心头。“总书记细致得很,还提醒我们,帐篷比较密,一定要注意防火。”说起习近平来时的细节,陈德英念念不忘。

“当时我就下了决心,重建不能光靠等,还要靠自己的努力,让总书记放心。”陈德英略带些倔强的话,其实正因感受到来自中南海的温暖后,群众对我们党的朴素回应。

这是抗灾自救的勇气,更是努力追求更美好生活的信心。

在芦山,这份信心的背后,是实打实的重建“成绩单”——受灾人口218.4万人,其中仅农房重建户数量就有9.3万户,重建的艰巨可想而知,可当地群众没有“等着帮”“靠边看”,在各方支持下,硬是凭着“自己建”“自己干”的韧劲儿,震后仅20个月,就有8万多户农房重建完成并陆续入住。

“灾难面前不低头,挺直腰杆朝前走。”在震后的芦山,这句顺口溜广为流传,用当地方言念出来,别有一番“川人雄起”的意味。

“永远跟党走”——这5个大字,已深深镌刻在那块震后竖起的感恩石上,在芦山人心里,这就是顺利完成灾后重建的信心来源,更指引着大家走向更加美好的生活。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