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 吴军华
□ 李菁雯
“刘书记,快进门喝口茶……”走进福建省南安市向阳乡坑头村,时有听见村民对刘若瑜热情的招呼。
坑头村村民称呼的“刘书记”,就是挂职南安市向阳乡党委副书记、坑头村第一书记的刘若瑜。驻村一年来,从城市到田间,从市直单位到基层乡镇,她脱下高跟鞋,穿上平底鞋,用脚步丈量乡村土地,运用创新思路,带领坑头村干部和村民走出了一条有特色的精准扶贫之路。
脱下连衣裙穿上迷彩服
2016年11月,泉州市政府选派干部到基层乡镇挂职蹲点,在市政府办公室工作的刘若瑜主动请缨,被派驻南安市向阳乡坑头村,担任向阳乡党委副书记、坑头村第一书记。
到达向阳的当天,正值“莫兰蒂”“鲇鱼”强台风袭击后的重建阶段,到处可见房屋道路滑坡、坍塌等惨状。从未做过农村工作的刘若瑜迅速转变角色,徒步到村里走访,在短时间内了解了受灾情况。为了帮助坑头村尽快完成灾后重建,她积极和泉州市和南安市相关部门协调,争取到了197万元重建资金,以修复和完善村里的基础设施。2017年初,坑头村不但全面完成了灾后重建,而且村容村貌也焕然一新。
今年夏天,受双台风“纳沙”和“海棠”影响,南安市再次成为重灾区。刘若瑜带领村里的党员干部迅速投入抢险救灾工作,穿梭在全村抗台救灾的各个角落。她在积水中一段一段地查看道路和排水设施,哪里有灾情,就出现在哪里。在她的带领下,全村这场防台攻坚战取得了零伤亡、少损失的胜利。
尽管驻村生活有诸多不便,冬春两季阴湿寒冷,衣服几天都晾不干还易发霉,床被总是湿冷的;开会来回一趟至少三小时,山路狭长弯多,山上雾气大湿气重,几米开外就看不清,更增加行驶难度。但面对这一切,刘若瑜总是很乐观,她说:“来向阳以后,流行的阔脚裤基本收起来了,以前很喜欢的连衣裙今年都不买了,迷彩服穿着舒服也很好看。”
推出“四闲”扶贫新模式
驻村最初的一两个月里,刘若瑜走访了坑头村的每一户人家,特别是贫困户。他们家里有几口人,养了几头猪,经济收入情况如何,等等,她都如数家珍。哪条路可以开车进去,哪条路只能容下摩托车,坑头村的地图也已烙在她的脑海里。
坑头村经济薄弱,贫困户缺乏脱贫致富的好途径,但她发现村里有着宝贵的“四闲”:闲人,村里的常住人口大部分是赋闲在家的老人和妇女儿童;闲地,村里的家家户户几乎在房前屋后都有一些空闲的地;三,闲时,农忙都相对集中在一个时间,一年中村民有相当一段时间是停休的;“闲钱”,村里向上级争取到的还未使用的发展资金。
这“四闲”不都可以调动起来,发展集体、带动扶贫吗?于是,刘若瑜提出以“四闲”模式推动精准扶贫的思路,即发动村里留守老人、留守妇女、在家赋闲的村民,利用房前屋后的空闲地,进行规模小、投入少的种植和养殖,并将发展鹅和特色蔬果的特色种养作为帮扶项目。
“四闲”扶贫模式提出后,刘若瑜立即组织付诸实施。她了解到,有几位村干部都是 “土专家”,有的会做木工,有的擅长养殖,有的致力防疫……她心想村里的“能人”这么多,一定要发挥他们的特长来发展优势产业,带动贫困户增收致富。
她采取“村集体+行业协会”的形式,投股村彩莲家庭农场,统一购买鹅苗,请一名擅长养鹅的村干部进行前期养育,待到可放养时再分发到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家中,村里全程提供技术指导和收购服务。村里的慢山庄蔬菜种植基地、贤芳佛手果种植基地、台湾树葡萄种植基地等,也被她发动起来,安排专人逐一入户,寻找有合作意向的农户,免费提供菜苗和技术指导,最后进行统一收购、包装和销售,切实解决贫困户的资金和销路问题;同时,村委会还协调种植基地优先给贫困户提供就业机会。
在“四闲”扶贫模式开展后,村里的贫困户个个当起了“鹅倌”“鸭倌”,村里的特色养殖产业渐有起色。目前,“四闲”扶贫模式已帮助22户52位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了脱贫。
贫困户的脸上有了笑容
“造血”模式的形成有效地保障了贫困户的收入,为贫困户带来了收益。村民吴金九便是从中受益的贫困户,2016年,对吴金九来说是一个丰收年,他通过养猪、养鹅、养牛等,增加了自己的收入,让全家过上了一个温暖的春节。
“吴金九一家都是农民出身,也没有其他的技术,好在农村人都养过猪,有些经验,我们就寻思着帮助他发展一些特色养殖。”刘若瑜说,“吴金九老人70多岁了,由于年纪大无法外出打工,也没有钱投入搞生产,养猪、养鹅正好能通过劳动增加收入,比单纯接受资助好多了。”现在,通过刘若瑜的牵线,吴金九除在家搞养殖,还在慢山庄农场务工,有了一份比较稳定的收入,吴金九开心不已。
为了帮助贫困户销售农产品,刘若瑜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里发布销售信息,并动员自己的微友认购贫困户的生猪。结果出乎她的意料,她组织发起的每次销售活动都非常成功,这使她信心倍增。她笑称:“我现在既是贫困户与互联网连接的服务员,又是农产品配送员,还是农产品质量的担保人。”
驻村以来,刘若瑜还通过各种渠道对接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团体,争取了资金,帮助部分贫困户改善居住条件,甚至圆了楼房梦。贫困户吴金狮一家以前住的是破旧的土屋,四口人挤在一起,今年5月,在刘若瑜帮助下,他们家把土屋翻建成了小平房,生活条件有了明显的提升。“房子建好了,村里扶持种植的蔬菜也长得不错,我们相信日子一定会越来越好。”吴金狮一脸喜悦地说。
“虽然工作辛苦,但看到村民特别是贫困户灿烂的笑容,我就觉得很幸福。”刘若瑜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