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牧区开展家庭美德大讲堂。
□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 王永钦
不久前,内蒙古2500万各族群众迎来了自治区成立70周年大庆,草原儿女以其骄人的发展成就,为祖国母亲献上了一份厚礼。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获悉,去年6月,国务院妇儿工委对内蒙古实施两纲中期评估的结果显示,内蒙古自治区妇女发展纲要58项可量化指标中,提前达标和预期可达标的有53项,占91.3%;儿童发展纲要34项可量化指标中,提前达标和预期可达标的有25项,占94.1%。妇女儿童健康、教育等主要指标已优于全国平均水平。
妇儿工委办实现编制单列、机构单设、人员专职和经费专拨
近年来,内蒙古从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高度,加强领导、纳入议程、提供支持、破解难题,为妇女儿童事业发展提供了保障。自治区党委书记李纪恒先后两次听取妇女儿童工作汇报,并作出重要指示。自治区主席布小林对妇女创业就业等工作高度重视,对困境和贫困儿童保障、妇幼健康等问题专门作出重要批示,分管领导李佳副书记、白向群副主席多次专题研究指导妇女儿童工作,帮助解决困难和问题。自治区党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多次研究涉及妇女儿童教育、卫生、劳动及社会保障、权益维护等问题;每年召开妇儿工委全体会议或培训会议,研究解决妇女儿童事业发展中的实际问题。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报告中明确写入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家庭文明建设等工作内容;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中,单节对妇女儿童健康、教育、福利等涉及妇女全面发展、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方面的重点工作目标作出部署;自治区卫计委、统计局、民政厅等19个部门将本部门、行业所涉及的两纲目标任务纳入部门“十三五”专项规划。突出政府实施两纲的主体责任,明确各成员单位和地方政府实施两纲的直接责任,把两纲实施工作和重点目标任务纳入“三位一体”考核内容。以国务院两纲中期评估督导为契机,自治区政府集中解决了一批两纲实施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推动全区12个盟市所有旗县市区全部落实妇儿工委办公室的编制单列、机构单设、人员专职和经费专拨的两纲目标任务,走在了全国前列。
妇女儿童事业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2012年,自治区召开第五次妇女儿童工作会议,颁布实施新两纲,根据实际,内蒙古提出比国家纲要更高的发展目标,并纳入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
——妇女儿童健康保障水平明显提高。五年来,投入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经费1069.2亿元,比上五年增加了654.89亿元。实现了大病保障新农合参合农牧民全覆盖,新农合人均筹资标准提高了320元,住院费用报销比例提高15%。2015年妇女人均预期寿命比2010年延长1.85岁,达到79.12岁;孕产妇死亡率由2010年的35.25/10万降低到18.2/10万,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8个10万分点;婴儿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由2010年的12.31‰和14.91‰分别降低到5.3‰和6.4‰,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7和4.2个千分点。
——妇女儿童教育事业成果显著。五年来,投入国家教育经费2725.07亿元,比上五年增加1571.53亿元。启动两轮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从2012年开始,每年投入资金2亿元,累计改扩建幼儿园1131所,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1.5%,比2010年提高39.95个百分点,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6.57个百分点。特殊教育专项经费由过去每年不足50万元增加到每年1000万元,投资2.46亿元改扩建特殊教育学校16所、新建23所。优先重点发展民族教育,专项资金投入五年提高近8亿元,率先对蒙(朝)汉双语教学中小学生实行12年免费教育,多数盟市还对蒙汉双语教育学前幼儿实行了免收保育费、补助生活费政策。2012年在全国率先全面实现高中阶段免费教育。不断加强女性高等教育,在校女大学生比例53.12%,女研究生比例达59.35%。实施教育扶贫规划,不断加大政策和资金倾斜力度,“十二五”期间,落实各类资助资金183.1亿元,累计资助学生723万人次,特别是2014、2015年,自治区财政投入资金14.7亿元,资助城乡低保家庭及孤儿大学新生4.02万名。
——妇女就业创业工作稳步推进。2013年~2015年,全区就业技能培训中女性占50.48%;农牧民转移就业技能培训中女性占44.39%;新增城镇就业女性占47.2%。“十二五”期间,累计发放妇女创业小额贴息贷款40.9亿元,受益妇女近10万人。成立妇女手工业协会36个,带动3万余名妇女从事手工编织实现增收致富;实施“巾帼家政服务工程”,培训妇女9.6万余人,实现就业7.3万余人,就业率达76%。创建“巾帼创业浩特”等网上网下女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引导女大学生实现自主创业。
——妇女参与决策管理程度逐年提高。各级组织部门通过完善政策、优化环境、提升素质等措施,不断加大女干部培养和使用力度,全区女干部队伍结构更加合理,各级党政工作部门领导班子中女干部比例逐年提高。目前,自治区人大代表中女性占27.75%、政协委员中女性占22.43%,分别高于全国4.35和4.63个百分点。妇女和妇代会主任进嘎查村“两委”比例均达100%。
——妇女儿童社会保障不断完善。率先在全国将新农保和城镇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两项制度合并实施,企业职工人均养老保险金提高了516元/月,妇女儿童常见病和多发病纳入居民门诊统筹。全区参加生育保险女职工达到131.1万人,参加失业保险女性达到77.28万人。及时将符合社会救助政策的贫困妇女儿童及家庭纳入社会救助范围,城乡低保对象中女性占48.09%。继续加大孤残、流浪儿童保障力度,五年累计发放养育资金5628.3万元,救助孤残流浪儿童7019人。
——妇女儿童生产生活环境日趋优化。大力实施新农村新牧区建设民生工程,农村牧区基础设施全面改善,全区农村牧区集中式供水受益人口比重为83 %,农村牧区卫生厕所普及率62.59%。助力美丽乡村建设,在农村牧区广泛开展以净化、绿化、美化庭院为主要内容的“美丽庭院”行动,创建“美丽庭院”示范村1205个,示范户10371户。启动“德润草原·美在家庭”主题实践活动,全区1.5万个“妇女之家”开展了寻找“最美家庭”活动,近千个“儿童之家”为10万多名留守或流动儿童提供关爱服务。
——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障。建立法规政策性别平等评估机制,从源头上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建立涉及妇女儿童权益的快捷审判“二优先”制度,做到优先立案、优先审理、快审快结,减轻诉讼给妇女儿童带来的身心健康影响。对赡养、家庭暴力等涉及妇女儿童权益案件,建立“三快”机制,依法做到立案快、审理快、执行快。设立妇女儿童维权法庭,为妇女儿童提供法律援助。在农村牧区土地确权工作中,把妇女的承包经营权落实到登记簿、经营权证书上,切实保障了农村牧区妇女的土地(草原)权益。五年来,全区共破获涉拐案件1976起,摸排来历不明儿童5000余名,解救被拐卖妇女儿童77人,有力打击了拐卖妇女儿童犯罪活动。全区各级司法所及人民调解委员会共排查调处各类婚姻家庭纠纷案件约2.8万件。各级法律援助机构为8666名女性和779名未成年人提供法律援助,办理妇女儿童非诉案件4090起。
内蒙古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妇联主席胡达古拉告诉记者:“多年来,内蒙古妇女儿童工作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探索特色和规律,积累了行之有效的做法和经验,一是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高度重视、大力支持,是全区妇女儿童全面发展的坚强保障。二是突出政府主体责任,是两纲顺利实施的动力源泉。三是部门履职尽责,是落实两纲目标任务的坚实基础。四是良好的工作机制,保障了妇儿工委各项工作有效运行。五是两纲中期(终期)评估督导,为解决问题、科学决策提供了依据。这些经验是宝贵财富,要坚持好、发扬好、应用好,不断促进妇女儿童工作新发展。”
我们的获得感
草原儿女盛赞妇女儿童工作巨变
以前一出门就是土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脚泥,劳动完就在家里窝着,哪有心思跳广场舞?而且也没个跳的地方。现在不一样了,村里的面貌焕然一新,路上有垃圾村民自己就见不得,老人有医保,家门口就有学校和便民超市,文化广场成了村民娱乐的阵地,跳跳舞、唱唱歌,觉得日子真幸福。
——焦翠翠(海勃湾区千里山镇新丰村村民)
我生于1942年,看到今天内蒙古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高速公路纵横交织、高速铁路开通运行,还有建成的北方大数据中心,发展速度太快了。我亲眼见证了家乡的巨变。
——孙亚平(乌海市妇联退休干部)
看到内蒙古妇女儿童事业跨越式发展,经济稳步增长,人民生活蒸蒸日上,我们妇女享有了更多的权利与福利,我心中是满满的幸福感和自豪感!
——王俊燕(呼伦贝尔农村商业银行工会主席、妇委会主任)
过去我们这儿没有电、没有自来水、没有公路,干什么都不方便。现在水、电、柏油马路就不用说了,口岸都成了常年开放的了。
——乌兰花(达茂旗满都拉镇居民)
内蒙古自治区的发展有目共睹,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内蒙古各项事业跨越式发展,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各民族团结互助,充分显示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吴学科(乌兰察布市妇联办公室主任)
在党中央的亲切关怀下,全区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守望相助,克服种种困难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百姓的衣食住行发生了可喜的变化。看了2016年我区妇女儿童各项数据与1947年的对比后,我很吃惊,能生活在这样一个多民族和谐融洽的大家庭中我倍感自豪,我也坚信内蒙古的未来会更美好!
——乌云苏依拉(额济纳旗赛汉陶来苏木孟格图嘎查党支部书记)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 王永钦 制图:吴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