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17年8月21星期一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综合新闻 喜讯捎给总书记

标题导航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5.0参与评分人数:2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喜讯捎给总书记

——回访习近平看望慰问过的家庭

开篇词

“亲戚”习近平

□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 王长路

有一个人,坚守“以百姓心为心”,每逢新春佳节,总是风尘仆仆,走进百姓家“看真贫”,为脱贫攻坚的庄严承诺谋篇布局。

有一个人,笃定“与人民在一起”,每次视察调研,总要深入基层,与一户户老乡“拉家常”,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殚精竭虑。

这个人,就是百姓心中来自中南海的“亲戚”习近平。

推开一扇扇寻常百姓的家门,用暖心的家常话,问生计、讲政策、说希望,这样的场景,一次又一次拉近了家与国的距离。

在贵州遵义花茂村王治强家,习近平说:“党中央制定的政策好不好,要看乡亲们是哭还是笑。要是笑,就说明政策好。要是有人哭,我们就要注意,需要改正的就要改正,需要完善的就要完善。”

在河北张北德胜村徐学海家,习近平说:“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打好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

在内蒙古兴安盟阿尔山市伊尔施镇郭永财家,习近平说:“我们党员干部都要有这样一个意识:只要还有一家一户乃至一个人没有解决基本生活问题,我们就不能安之若素;只要群众对幸福生活的憧憬还没有变成现实,我们就要毫不懈怠团结带领群众一起奋斗。”

这些话,就像是跟“自家的亲戚”说的,实在、走心,中南海离老百姓的家并不遥远。

在河北阜平骆驼湾村,年过七旬的唐宗秀说:“总书记来家里,没啥架子,就像亲戚来串门,直接就坐在炕上说话、走进猪圈帮忙喂猪。”

在陕西延安梁家河村,当年的房东刘金莲说:“近平回家时,还是和当年一样,对人还是那么慈平(陕北方言,意为待人亲切,随和)。”

在河北正定塔元庄村,至今遗憾的黄菊梅说:“总书记来家坐坐啥都好,就是我忘了给他倒杯水,就想着他啥时候再来,给他补上。”

……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已到30多户家庭中“走亲戚”。从雪域高原到黄土高坡,从西北边陲到云贵高原,习近平总书记已走遍全国14个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一定要到普通家庭里去串串门、唠唠嗑,成为总书记下基层的“标配”之一。

总书记对人民的真挚情感,来自于他的奋斗实践,来自于他的家风熏陶。

从最基层的大队支部书记到我们党的总书记,有媒体为习近平的为民情怀溯源——习近平的履历中,一是层级全,几乎担任过各个层级的领导职位;二是地域广,从西部到中部到东部,从农村到城市,从落后地方到发达地方。这种丰富的经历,使得他能有机会接触不同的群众,为涵养出浓郁的为民情怀提供了基础。习近平出身于革命家庭,受到严格的家风熏陶。父亲习仲勋曾多次对习近平说:“不管你当多大的官,不要忘记勤勤恳恳为人民服务,真真切切为百姓着想,要联系群众,要平易近人。”

“新年之际,我最牵挂的还是困难群众,他们吃得怎么样、住得怎么样,能不能过好新年、过好春节。”在致2017年新年贺词时,习近平总书记说出了这份极富人情味的牵挂,这是他对人民的长情告白。

这就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习近平总书记懂你、懂我、懂人民,更懂得如何带领一个个小家,向着中国梦砥砺奋进。

回访总书记看望慰问过的家庭,幸福的味道扑面而来。乡亲们想与总书记分享脱贫致富的喜讯,分享乔迁新家的喜悦,分享大路畅通的便捷,分享儿女成长的骄傲,分享一张张幸福的笑脸、一个个幸福的点滴……

“我们跟着您,撸起袖子加油干!”这是亿万家庭的共同心声。

习近平“走亲戚”视频二维码

习近平“走亲戚”路线图

太行山深处的唐宗秀一家:

“俺家已经脱贫,住进了新房”

本报记者与唐宗秀夫妇(中)合影。 (徐建军/摄)

■ “走亲戚”档案

时间:2012年12月30日

地点:河北省阜平县龙泉关镇骆驼湾村

家庭:唐宗秀家

□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 王长路 周丽婷 谢威 张园园

2012年末,一张皑皑白雪中、黄泥山墙间,习近平总书记与群众挽手前行的照片,被无数人转发点赞。总书记的人民情怀,又一次在细节中自然流露。

“对,走在总书记左边的,就是我。”回忆起5年前,71岁的唐宗秀声音一下子提高了几分,她指着家门前的那段小路说:“那天刚下过雪,路滑得很,可不像现在修过后这么好走。”

能与总书记面对面拉家常,唐宗秀说:“那是做梦也没想到的。”

5年前的这个家,一张土炕就占去半间屋子,余下半间,放下两个柜橱和一张桌子后,几乎就没了转身的空间。

“和现在是没得比。”唐宗秀撩开门帘,指着自家的院子说,“你看看现在,六间大瓦房,有专门的厕所、厨房……”

5年来,从60平方米低矮逼仄的泥土小屋,到近93平方米的新民居,唐宗秀常跟老伴陈德印念叨:“总书记知道咱这儿困难,来看咱,就是为了以后不叫咱再受罪。”

72岁的陈德印总会咧着嘴说:“我知道,没你那个福气,咱家就你见过总书记。”

习近平总书记来的那天,老陈恰好在北京打工的小女儿家,“没能和来家做客的总书记说上话”,成了他口中“这辈子最大的遗憾”。

“去年11月初搬进的新房,添置了沙发、电视,还装上了地暖。”已经在新房子住了大半年,老两口还是掩不住地兴奋。

2015年,阜平县启动美丽乡村建设,先后出台系列优惠政策改造农村危旧住房;在贷款方面,优先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办理贷款,给予一定贴息,力争让村民花最少的钱,住上最舒适的房子。两年时间,有110户人家的骆驼湾村,已有71户建起了新房。

作为村里首批改造提升的农户,唐宗秀家建新屋时,县财政补贴5.2万元,装修费用每平方米补贴600元,自付的4.26万元则来自贷款,“按照政策,3年内还清就不用付利息。”包村干部、龙泉关镇副镇长曹建平说。

房子住得宽敞,也让唐宗秀去掉了最大的烦心事——往年春节,因为房子小,4个女儿都不能一起带着全家来拜年,“只能一家一家的来,总是不够热闹。”唐宗秀说,特别是在外地打工的两个女儿,因为家里地方小、条件差,好几年都没法回来。

“今年春节就不一样啦。”唐宗秀说,“两个在外地的闺女带着全家回来了,一个住了十多天、一个住了1个多月,这个年过得才叫热闹。”

“真想当面告诉总书记,俺家已经脱贫,住进了新房。”拿着红色外壳的扶贫手册,陈德印细细算起了自家的“脱贫账本”,“咱现在已经有养老金,加起来近2000元;土地租金近6000元,年底还可以参与分红……”

在骆驼湾村,林果种植已成为群众增收的重要产业,目前全村的700多亩土地流转到了两家农业公司,用来种蘑菇和栽果树。村委会代表农户以土地入股,经营效益由村委会代表农户与企业按五五比例分成,并设定保底收入。据介绍,村民通过流转土地,每亩每年能收到800元至1000元租金;到企业打工,每天60元到100元的工资;种植有了收入,公司和农户五五分红。曹建平说:“村里有了致富产业,农民离地不失地,年年有收益;资源变资产,农民变股民;离土不离乡,农民变农工。农民实现了租金收入、分红收入、薪金收入‘三金合一’。”

5年前,习近平总书记沿着村前那条蜿蜒崎岖的小路,来到深山里“看真贫”,如今,那条当初不到5米宽的水泥路,已变成9.5米宽、5公里长的柏油路。“当年总书记一大早就来了,路上肯定不好走。”唐宗秀仍在念叨:“要是再来,可就方便多了。”

陈德印正在盘算,路的修通,兴许祖祖辈辈守着的那片林子也能渐渐火起来,大女儿家的新房子已经封顶,地方大,老两口可以搬过去住,把小女儿从北京叫回来,一家人用现在的房子经营农家乐。

这也与当地党委、政府的计划不谋而合。骆驼湾村东邻阜平天生桥风景区,西邻山西五台山,村内的辽道背原始次生林正在进行旅游开发,生态乡村旅游将成为下一个增长点。曹建平认为:“只有让更多的年轻后生回来,咱们骆驼湾村的脱贫攻坚战,才能真正打赢。”

“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在骆驼湾村的村口,这10个已传遍大江南北的大字,被制作成醒目的标语,时刻鼓舞着这里的每一个人。

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期望,更是脱贫攻坚战中,大家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前行号子。

记者手记

黄土真能变成金

□ 王长路

前往唐宗秀家时,首先被骆驼湾村里的公路震惊了——

在这个被描述为特困的太行山深处小山村,竟然有一条如此“高等级”的公路,摄影记者脱口而出一句“路面成色真养眼”,足以说明,“要想富,先修路”的脱贫路线图,在这里已经得到不折不扣的执行。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2年的阜平之行中,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论断。

他还鼓励干部群众“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并提出了扶贫开发工作的四项原则: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分类指导、因势利导。

站在唐宗秀家焕然一新的大瓦房前,就能真正明白,总书记5年前驱车3个多小时来“看真贫”,对这户曾久久为摆脱贫困而发愁的家庭,意味着什么。从顶层设计到落实至户,随着公路修通、新房建起、产业进村,唐宗秀一家人都知道,真的赶上了好时候。

在家中采访,遇上了唐宗秀的孙女,这个“90后”女孩刚刚成为母亲几个月,抱着这个家庭牙牙学语的第四代,她憨厚地一笑说:“我觉得村里很有希望,以后准备留下来干,不想再出远门去打工了。”

就在5年前,这一定是个得不到认同的计划。当年,“年轻人都留不住”,让村里留守老人越来越多,更让小山村愈发贫困。所有人都知道,没有后生娃村子就没法发展,但也没有哪家愿意自家孩子继续“面朝黄土背朝天”。

正如在《摆脱贫困》一书的跋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书的题目叫做摆脱贫困,其意义首先在于摆脱意识和思路的贫困。”

已年过七旬的唐宗秀,如今也知道不能再靠“在土里刨食”来脱贫,“一家就两亩多地,能种出多金贵的东西?”土地流转来了,1亩地仅土地流转底金就是1000多元,还有年底分红、林下经济,这一家人,已实现离地不失地、村民变股民。

唐宗秀还有个念想,等自家开起了农家乐,总书记能再来坐坐,她想再次和总书记坐在炕头上拉家常,“亲口告诉他,咱们村,真的已经把黄土变成金啦!”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