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 韩亚聪
□ 王军 刘勇
中华人民共和国从百废待兴到百废俱兴,每一个进步瞬间都值得铭记。地质事业的飞速发展也是我国发展的一个缩影,回溯我国成立50多年来地质事业的发展,可以说,87岁的中科院院士李廷栋是参与者,更是推动者。
少年李廷栋从河北的村庄到北京的中学,他立志成为国之栋梁;从北京大学到地质部机关,他与地质工作结下不解之缘;投身野外地质调查,主持编制多种地质图件,他将中国地质编图提升到国际先进水平……这位耄耋之年的科学家在接受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专访时表示,虽然出身于贫苦农家,但父辈们深沉的爱和无声的身教,让他受益终身。而对于子女的教育,李廷栋主张在毫无保留的“纯爱”背后,要杜绝溺爱,用胜于言传的身教理性地对待家庭教育。
父母的爱深沉而厚重
不熟悉李廷栋院士的人绝对不会想到,这位神采奕奕、思路敏捷、腰杆笔直的老人已经年近九旬。近日,在中国地质科学院满是书籍的办公室,李廷栋与记者畅谈他的家风、家教观念。
1930年,他出生于河北省石家庄市栾城县(今栾城区)郄马镇宋北村,在那个动荡年代,家庭充满艰辛,但父母对他深沉的爱和勤劳节俭善良的品质,随时间的流逝,对他的影响也越发深远。
他的母亲目不识丁,父亲仅有小学文化。家庭成员众多,父母肩负起整个家庭的重担。“在我记忆里,母亲的手从不停,一件件地给我们几个孩子纺织粗布,缝补衣服,上了大学我的衣服还都是她缝制的。”在他看来,母亲勤劳忠厚,不怕吃苦,从不抱怨,将全部的爱倾注到了孩子们身上。
李廷栋定居北京后,1961年,大儿子李宇飞出生。李廷栋的母亲便从老家搬到北京,边给生病的女儿治病,边带孙子。“母亲给我带孩子,让我有了更多精力投入到工作中,细细想来,母亲可以说‘伺候’了我们家庭里的四代人。”他说,从祖父母到父亲,从他自己到儿子,母亲总是在家人最需要的时候默默地站出来,将困苦扛在肩上。
在父母留给李廷栋的精神财富里,“不怕苦不怕累”对他来说意义非凡。
1957年,27岁的李廷栋主动要求从地质部机关调到最艰苦的地质调查一线。此后,他相继参加了大兴安岭地质调查研究、川西高原区域综合地质研究、地质图件的编制和中国地质的综合研究等项目,并赴青藏高原、南极、北极“三极”进行地质调查研究。在这些科学征程中,有着常人想象不到的危险和艰苦。
由于条件所限,一次考察往往几个月不能回家,在恶劣的环境中饱尝艰险是常事,但李廷栋从不叫苦叫累。“地质工作者给国家做的贡献,是用他们艰辛的劳动,包括脑力劳动、体力劳动,甚至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李廷栋时常如此感叹,但从不后悔自己的付出,“就像父母对子女的爱,他们历经苦累,但依然保持着那份‘纯爱’。”
尊重子女的自主选择
1938年3月,8岁的李廷栋进入宋北村初级小学读书。
对于自己的人生选择,时至今日,李廷栋仍对父母的理解与尊重满怀感激。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上学对于普通的农家子弟来说显得非常奢侈。对于子女上学,李廷栋的父亲并不支持也不反对。虽然李廷栋能感觉到,父亲内心还是想让他在家种地养家,但他一心想读书,于是他就在父亲中立的态度下,开启了自己的学业生涯。“其实在那个年代,有父亲这样的态度,对我来说已经是莫大地支持了。”
动乱中,村办学校开开停停,加之还要下地干活,李廷栋四年多的上学时间实际就上了两年半,但他立志求学的自主选择得到了亲戚的尊重和支持。
1942年到1944年间,李廷栋就读栾城县中心小学时,得到姑姑和大姨的照料和资助。此外,外祖母和舅舅们也非常支持他的学业,“放在现在,这些都是平常之事,但在战火纷飞的情况下,实属不易。”
李廷栋始终认为,在思想上对自己影响最大的是三舅石蕙轩。
石蕙轩大学毕业后于1937年参加革命。当时,组织上派他去动员一个民间武装组织联合抗日,但却被抓起来送到了日本人处。后经过与敌人斗智斗勇,很惊险地逃出虎口,回到了八路军冀中根据地。
石蕙轩对李廷栋的影响不仅因为他传奇般的经历,更因为他坚定的爱国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石蕙轩每次看到李廷栋都会向他宣传革命,并拿出共产党在那个艰苦时期出版的报纸,向他宣传和解释抗日战争时期为什么共产党与国民党建立统一战线联合抗日。这激发了李廷栋努力学习,用学到的知识和技能为国家振兴和民族强盛作贡献的决心。
如今回想起来,正是当初父母的“不反对”以及家庭里众多亲戚的支持,让李廷栋的人生变得与众不同,也让他感觉到自己“让知识改变国家命运,改变自己命运”的志向得到尊重有多么重要。因此,对于自己子女的人生选择,李廷栋也始终保持尊重,“对于他们的选择,即便我有自己的看法,也只是表达,既不鼓励也不阻挡。”
作为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在很多人的思维里,李廷栋的子女中必定也有从事地质事业的人,但李廷栋告诉记者,他的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无一人从事地质事业,“我也曾建议过他们选择地质专业,但孩子们都对地质不感兴趣,作为父亲,我完全尊重他们的选择,因为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事业必然会快乐地全心投入,就像当初我选择自己热爱的地质事业一样。”
“助人者人恒助之”的家教理念
但在李廷栋的记忆中,父母不善表达,却在无形中以胜过言传的身教影响着子女们。父母善良、助人的品质让他在工作和生活中受益良多,并因此得到了很多人的尊重和爱戴。
“敬人者人恒敬之,助人者人恒助之”,这是李廷栋常说的一句话。
虽然父母说不出这样文绉绉的话,但在李廷栋看来,这句话的道理却能够实实在在地从父母的为人处世中得到相应的解读。李廷栋说,在他的记忆里,父亲非常乐于帮助人,也敢于帮助人。
抗日战争时期,李廷栋的家乡栾城曾遭到过日伪的占领,日本侵略者的种种暴行引起了人们的极大愤慨。当时,曾经有八路军士兵在宋北村停留。为了保护八路军,李廷栋的父亲将他们藏在自己家中,帮助他们躲过了日伪的迫害。“当时父亲是冒了很大危险的,因为一旦被发现帮助八路军,肯定会受到敌人的迫害。”
对于乡亲们,父亲也总是不求回报地倾心相帮。因为老家的宅子有宽阔的前院,李廷栋的父亲便让乡亲们在自己的前院支起磨盘磨面,从来不要任何代价。这个磨面点成为村里人经常光顾的地方,以至于多年之后,老一辈人都逐渐逝去,年轻人竟都以为这个前院属于村里的公共财产。
受父亲的影响,李廷栋面对身处困境者,总会慷慨地伸出援手。“我的观点是,只要我能做到就尽量帮助别人,我信奉‘敬人者人恒敬之,助人者人恒助之’这句话。”
在高中时,李廷栋利用课余时间,参加为上不起学的孩子办的免费学习班,向孩子们免费教授音乐;在北京大学上学时,他会将钱物分一半给比自己还困难的同学;1980年到1986年,在任职中国地质科学院院长期间,他让出分房名额帮助困难职工……对于助人,李廷栋始终坚持自己信奉的理念。
2014年10月29日,李廷栋获得“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并以84岁高龄成为年龄最大的获奖者。因为在中学时期,他靠着奖学金完成了学业,因此在获得该奖项时,他也计划将所获奖金全部捐赠并设立基金,帮助那些贫寒学子顺利完成学业。
父母的身教胜过言传
“父母的身教胜过言传”,是李廷栋一直坚信的家教方式。
在他看来,孩子善于模仿,父母对他们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大人的品德好、爱学习、热爱工作、谦虚谨慎,小孩就会仿效你,得到良好的影响。”
工作后,李廷栋和妻子张玉珠从未停止过学习,在科研工作上更是兢兢业业。张玉珠高中未毕业便参加工作,失去了考大学的机会,结婚后在李廷栋的鼓励下,经过努力走进了梦寐以求的大学;李廷栋担任中国地质科学院院长的几年停下了科研项目,但他在业余时间依旧学习不断,“晚上怕影响我跟孩子们睡觉,他就在厨房拉个板凳加班看资料、写科研报告和论文。有时地质科学院晚上不关门,他就在办公室看书看到12点,甚至更晚。”张玉珠说,孩子们看到父亲如此热爱工作和学习,也在潜移默化中受了影响和激励。
“对于孩子们的学习,我们既采取一切办法让他们养成好好学习、善于学习的习惯,又希望激发他们的内因作用。”李廷栋说,他鼓励孩子们和忠诚老实、善于学习的人交朋友,让他们的朋友圈始终充满正能量。多年后,三个孩子分别以优异的成绩考上大学,毕业时分别获得加拿大、美国三所大学的全额奖学金,到大洋彼岸去留学。
除了善于学习和交友,李廷栋始终认为,学会如何做人是父母对孩子最重要的家教内容。“我教育孩子们好好做人,就是要忠诚老实、谦虚谨慎、热爱祖国、热爱事业。同时要走正路,不管你从事什么工作,都要按照法律、规定、规则办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和发展,不要随心所欲地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