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17年6月30星期五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综合新闻 中央对本届特别行政区管治团队的工作是高度肯定的 习近平出席《兴建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合作协议》签署仪式 云南:“两癌”免费筛查惠及400多万农村妇女 表达祝福 体现支持 谋划未来 全国妇联举办“不忘初心 继续前进”庆祝建党96周年主题活动 20多年,“这个女同志”一直是村民主心骨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5.0参与评分人数:2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20多年,“这个女同志”一直是村民主心骨

□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

记者 苏建军

在河南新密市的黄固寺村里,村民们家家住的都是花园洋房,村容整洁,绿树成荫。这个村现在是全国最美乡村,可原来的黄固寺村是煤矿沉陷区,破旧的窑洞,低矮的房屋,是有名的贫困落后村。而这一切的改变,离不开村干部樊海风。多年来,樊海风牢记自己的誓言:不怕吃亏,不怕吃苦,不怕得罪人,要把乡亲们带富。因为她的付出,黄固寺村才能从一个贫困村,发展成现在的最美乡村。

作为干部,更要有责任心

黄固寺村在40多年前非常落后,在村民的唉声叹气中,村里的支书四年换了五个。1990年初,村民选村委会主任时,几位老党员和有威信的老人坐不住了,他们极力推举“很有潜质”的樊海风担任村支书。

那时,樊海风并无意担当这个重任。丈夫的苦口相劝说服了她:“先干着,不行的话咱再退下来。” 同时也有人质疑:几任男同志都干不好,一个女同志能干好?质疑声反而激起了樊海风的好胜心。

樊海风嫁到黄固寺村后不久,因为能干当上了村妇女主任。当时,她在心中发誓,不怕吃亏,不怕吃苦,不怕得罪人,要把乡亲们带富。自从当了村干部到现在,在村里,她一直是村民的主心骨。

樊海风讲,人活着,不能光为自己,作为干部,更要有责任心。

1993年,樊海风就把自家的耐火材料厂迁回村,村民自愿入股。当时村子穷,没办公经费,没资金发展。耐火材料厂是村里第一家企业,从此以后,村里慢慢地有了13家企业,形成了以集体经济为主导,带动股份制、民营等企业发展的大好趋势。

原来村里办的煤矿一直被个人承包,樊海风带头倡议将煤矿经营权收归村集体,全村党员干部代表多次讨论,最后决定集体投资保留,三座煤矿逐渐变为一座。这样一来,集体资产占大头,销售收入成倍翻番,为村里积累了大量资金。从此以后,黄固寺村自己有了下金蛋的老母鸡,再后来又办起了纯净水厂、服装厂、包装厂等企业,村民们每家每户都是股东,到年底都可以分红。

文化关怀,留得住村民留得住心

文化关怀,留得住村民留得住心;人才账是最容易算的,只赚不赔。这道理,村民明白了。

农村发展要靠科技,科技就是人才,不培养人才,这代穷,下代还穷!

村里早在多年前就制定了黄固寺村人才培养计划:1995年9月,从初高中毕业生中选派第一批公费全脱产学习队,两年时间,还带薪。这一批共有14个人,有去党校的,有去煤炭管理学院的,有去财经学院的。当时村里的财政十分紧张。

在村头的大树下,村民们向记者讲述了几个精打细算的小故事:

原来村里搞建设,有一些石头要雕刻,问了几拨工人,要价都不低。她们就派村里一个女孩去雕刻技术学校学习,带回来技术,完成了雕刻,还给村里培养了一批雕刻技术工人。

有一年,村里拿出500元让41岁的司秋霞外出学习制衣,她返乡后创办了制衣公司,产品供不应求,还带动了120人相继脱贫致富。

如此培训村干部,培训村民,一直持续着,很多村民因此走上了致富道路。

村民富裕了,劳力留得住,靠啥?靠文化生活,靠集体经济!黄固寺村又开始了文化寻根。

黄固寺村的舞龙传统追溯至康熙年间。1996年村里组建了舞龙队,受过全国知名舞龙高手的点拨,参加全国百龙大赛,勇夺第一名,被称为“中华第一龙”。腰鼓队、盘鼓队、秧歌队也慢慢组建了起来,村子里新建5000多平方米的休闲广场上,平时村民们舞龙、扭秧歌、跳广场舞,好不热闹。

不一样的乡村妇女工作

和大多数农村一样,黄固寺村留在家里的大多都是妇女。她们在想什么,有什么需求?通过走访,樊海风了解到她们最真实的想法,在家要有地位、有尊严,必须能自己赚钱。

因此,樊海风结合村里实际,做了三件事。利用并发挥好巾帼手工示范基地的作用,优先开展手工业:她们先后筹资900万元,办起了神龙手工艺制作厂、麦子蛋糕加工厂、服装加工厂等,借助互联网平台,让产品走出国门。目前,手工编织协会有会员120人,安置妇女就业460人,每人每月增加收入1300元至1800元。做工的妇女年龄最长者76岁,她通过缝制香包每月收入近千元。她对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说,做梦也没想到老了老了还能拿到工资,每天都非常高兴。

充分发挥好巾帼农业示范基地的作用,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她们流转土地860亩,打造了“三八”农业专业合作社优质种植园,投入资金360万元,种植了核桃、樱桃、杏、石榴、葡萄、梨等优质果树,年产值可达1720万元,年利润340万元。村里成立了“三八”农业专业合作社。目前,合作社拥有科技骨干15人,安排560名妇女创业就业,辐射带动320户群众依靠科技发展致富。

全力发挥好巾帼农家乐示范基地的作用,发展旅游产业:前年以来,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家乐旅游产业,充分发挥广大妇女传统手工艺、传统小吃、食品加工的特长,拓展妇女致富渠道,借助“美丽乡村”建设,使全村妇女致富有门、创业有路。目前农家乐基地已经有300多名家庭妇女就业,她们每年可增加收入1万到2万元。

有着丰富农村工作经验的樊海风知道一个硬道理:农村的工作不能纯粹地宣讲,最好与村民实际利益挂钩,虽然每个月每名妇女靠编织仅有几百元的收入,但是,吵架赌博的少了,外出人员也不断回流,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的问题也解决了。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