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木须虫
据媒体报道,江苏省教育厅表示,今年高考成绩只提供给考生本人,不再向考生所在学校及其他单位和个人提供,考生可到省考试院网站自行打印成绩单。江苏省教育厅一位官员介绍,此举是为了压制愈演愈烈的应试风气,淡化高考成绩,不仅保护了学生隐私,也有效地遏制生源大战的现象,促使学校、家长落实素质教育,适应新一轮高考改革。
看重高考成绩是应试教育的必然,只要分数高低与录取大学的好坏之间存在着对应的因果关联,学校、家长与社会的这种共同心理就难有本质改变。譬如疯狂的状元消费、学校间无序的攀比、变味的生源大战等都在助推社会焦虑,放大应试教育短板。因此,给攀比热度降温、淡化社会影响、提倡理性态度很重要。
不公布考生的高考成绩也是措施之一。尽管此举无法从根本上消除应试教育对社会心理的影响,也无法消除学校对学生高考成绩排名的传统,毕竟这是衡量教学质量和教师水平的标志,甚至是分配的激励依据。不过,不再向学校及其他单位提供高考成绩,既加大了这些机构获取学生成绩信息的难度,也减少了学校、地区之间的盲目排名攀比。更重要的是,此举所传递出的积极导向——不鼓励高考统计与排名,消除畸形竞争的焦虑,有利于减少热炒状元、升学率现象以及弱化生源大战恶性竞争的功利驱动。
当然,要破除因应试教育而产生的不良风气,单纯不公开高考成绩无法立竿见影,特别是在高校考试招生制度还有待改革完善、高校之间办学水平差距有待缩小的情况下,这样的风气仍有相当强大的惯性。然而,小改良也有大意义。类似的措施多一些、执行严一些,应试制度的短板就会少一些。
此举要发挥导向意义,根本之策在于强化举措,使高考成绩信息管理真正受到功能性的限制,一方面确保信息系统在技术上只能提供考生“以人查分”以及分数段人数信息的查询功能,包括后台在内,在技术上禁止“以校查分”“以地方查分”等功能;另一方面应强化考试成绩信息的保护责任,严格查询权限,明确信息查询不当和信息泄密的责任。唯有在信息的源头把好关,才能实现这一举措的良好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