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 姜军旗
“上午,扶贫工作队、村‘两委’负责人和村民代表讨论了拦河大坝的建设。经过一个小时的讨论,达成了初步方案……”6月2日,山西省大同市灵丘县曲回寺村第一书记王中勋用手机登录“大同市精准扶贫大数据平台”后,写下了这样一段“帮扶日志”。
这是“大同市精准扶贫大数据平台”试运行后,王中勋第一次登录这个平台。在这个平台上,他可以很方便地查询并实时更新全村104户贫困户的信息,还可以随时上传自己的入户走访情况和当天的“帮扶日志”。
同一时间,200多公里外的大同市扶贫办脱贫攻坚指挥中心,大屏幕上已经看到了王中勋更新的这段“帮扶日志”。
这是大同市正在试运行的“精准扶贫大数据平台”。在这个大数据平台上,大同全市510个贫困村,17.3万贫困人口的信息和驻村工作队帮扶进度都会实时更新。根据不同的权限,各级领导和决策部门通过平台不仅可以随时了解全市准确的整体扶贫情况和相关数据,还可以精准了解个别案例。帮扶单位则可以精准掌握贫困户的情况和扶贫项目进度。
“有了这样的精准扶贫大数据平台,贫困户的信息一目了然,扶贫工作也变得更加精准,更加高效了。”大同市扶贫办主任白雪峰告诉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精准扶贫大数据平台将“互联网+”引入扶贫工作,实现了对贫困人口的对象分布、致贫原因、帮扶情况等信息的全面分析,对精准扶贫措施的落实进度进行实时把控,从而提升扶贫的精准度和效率。
“山西省灵丘县独峪乡曲回寺村,钟某某,文化程度:初中,主要致贫原因:因学致贫,帮扶措施:参加成发养牛合作社、金融扶贫……”进入贫困信息子平台下,进入具体的县(区)、乡(镇)、村,点击一个贫困对象,家庭成员的详细信息,家庭年收入、主要致贫原因,采取了哪些帮扶措施及帮扶责任人信息,甚至身份证号、联系方式、银行账户信息都一目了然。
“通过这个平台,不仅可以更方便地查询和汇总贫困户的数据,而且可以进行大数据分析,更快速地分析扶贫对象的情况,对资源进行更精准的配置,为制订精准的扶贫措施和产业规划提供有力的依据。”白雪峰介绍,大数据平台在驻村工作队入户识别的基础上,通过对贫困户致贫原因,包括:因病、因残、因学、缺土地、缺技术、缺劳力、缺资金、自身发展动力不足等数据的提取分析,协助制定精准的扶贫措施。“随着系统的完善,贫困村、贫困户和产业项目的图片、视频资料也将由驻村工作队统一上传。”
除了精准识别、因户施策外,如何对产业扶贫项目资金进行合理有效监管也是精准扶贫需要解决的一个难题。
“灵丘县独峪乡曲回寺村,养殖肉牛200头,一般项目,起始日期:2017年3月4日,项目金额:150万。”在项目管理子平台,点开任意一个扶贫项目,名称、类别、所属区划、起始及截止日期、项目金额、实施情况一应俱全。
“采用大数据技术,在现有建档立卡、项目资金等内部数据的基础上,全面、动态地掌控扶贫项目实施与资金使用进度,保障项目精准到位,保障资金安全、有效地运行,最大程度发挥扶贫资金使用效益。”白雪峰告诉中国妇女报记者,平台目前已经具备了信息查询、项目和队伍的管理以及统计分析、交流互动等功能,“仍在进一步完善中”。
“平台的另一个作用,就是对帮扶成效进行评估,监督扶贫政策的落实,倒逼帮扶单位落实扶贫措施。下一步将实现与涉及精准扶贫的相关行业部门数据互联互通,减少基层工作量,为数据的准确统计提供保证。”
大同市扶贫工作中另一个引起外界关注的是近日启动的“扶贫超市”项目。
灵丘县政协副主席燕昱全程参与了“扶贫超市”的出台。他告诉记者,按照规划,大同市将建设县、乡(镇)、村三级“扶贫超市”,县乡两级以网上超市为主,贫困村以实体超市为主。贫困村助学、就业、就医、产业、基础设施建设等具体待援项目以及志愿服务信息,将分类细化、统一审核后通过互联网向社会公布,并作为需求“商品”摆上“超市”货架。社会各界可以结合自身特点“认领”,在相关部门审核公示后,“扶贫超市”将帮扶项目对接协调到村到户。记者了解到,“扶贫超市”试点工作已经于5月20日在阳高县许家园村和管家堡村启动试点,并将逐步在大同全市推开。
在白雪峰看来,精准扶贫不只是扶贫办和扶贫干部的事,“它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全社会的支持”,而“扶贫超市”正是“全社会参与扶贫”和“互联网+扶贫”的一次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