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
周志飞 周玉林
“妈妈您歇会儿,让我们来做。”一位十多岁的小姑娘一边切洋芋、一边对正在收拾院子的母亲说,另一个小女孩在烧水煮饭。
小姑娘的妈妈叫洪永花,一家人生活在云南省玉龙县白沙镇文海村委会汝南果二组。
2012年,洪永花的丈夫卢辉患了严重肾衰竭,她毫不犹豫地将自己的肾捐给了丈夫。虽然捐肾救夫已经过去一年多了,但洪永花依然不能干重活,两个女儿怕她太辛苦,争相帮忙干家务活。
洪永花一家患难与共、战胜病魔的故事,传遍了玉龙每个角落。她们团结互爱、孝老爱亲、乐观向上、恩爱互助的家风,感染、激励着一个个玉龙家庭。
一
曾经,洪永花在家务农,孝敬老人照顾孩子,卢辉在外打工挣钱,两个女儿很懂事,在校与同学互助友爱,成绩也很优异,多次获得奖学金,放学回家就帮洪永花力所能及地分担家务。一家六口其乐融融,对未来充满憧憬:多打几年工好好攒钱,等孩子上初中后就到城里读书,夫妻俩一起在城里赚钱。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2012年初,在外打工的卢辉经常感到浑身乏力,然后四肢出现了浮肿。去医院就诊后,被确诊为“肾功能衰竭”。
刚得到这个消息,洪永花并不知道有多严重,丈夫住院期间她听病友们说,“肾功能衰竭严重时需要换肾才能医治,寻找肾源和换肾都需要一大笔钱。”
“知道这些消息后,我心里非常难过,他正值壮年,一直为家辛苦奔波,他是我的伴、是家里的顶梁柱。家里上有老下有小,如果他真的倒下了,不知道以后的日子怎么过。”回忆起那段时光,洪永花重重地叹了一口气。
“他情绪低落,状态非常不好,我想我不能垮,不管多难,我一定要救我丈夫,我们一定要扛过去。”从那以后,洪永花鼓励丈夫坚持治疗,每周都陪丈夫到昆明做三次血液透析,家里的事由公婆照顾。
多次治疗不仅花光了家中所有积蓄,还欠下很多债务。得知这些情况后,相关部门、村民、社会爱心人士也帮她家筹集善款,遗憾的是在大家的关心下,卢辉的身体并没有明显好转。
二
一天,主治医生告诉洪永花,如果只靠血液透析,卢辉只能再活两年,唯一的办法就是尽快换肾,可能要20万元费用。听完医生的话,洪永花全身发凉,“当时就想一定要治好丈夫的病,不能让这个家散了。”
尽管家徒四壁、负债累累,但洪永花没有放弃给丈夫治病。她一边借钱,一边给丈夫寻找肾源。同血型的肾源寻找不易,得知自己和丈夫是同一种血型后,洪永花毫不犹豫地找到医生要求配型。结果显示夫妻俩各方面的条件都非常适合,听到配型成功的消息,洪永花喜极而泣。
“这是上天对我们的眷顾。”洪永花对丈夫的治疗开始有了信心,然而捐肾并不是一件小事。
换肾手术前,医生反复跟洪永花介绍换肾手术的复杂性和风险性,劝她好好考虑,很多亲朋好友劝洪永花多为自己着想。
“很多人说这病是个无底洞,就算捐肾救他也不一定有多大概率活下来,劝我多为自己想想。他也和我说,不想拖累我,离开了也不怪我。”面对这些声音,洪永花想的却是:“从小父母就教我们,百年缘分修成夫妻,一定要互助互爱、不离不弃,卢辉是我丈夫,我不能眼睁睁看着他死去。”
三
2015年8月13日,经过10多个小时的手术,洪永花的一个肾脏被成功移植到丈夫的体内。
出院后,卢辉谨遵医嘱、坚持服药,身体一天天好转,妻子的肾在他体内已正常工作。现在,夫妻俩每天还需要靠药物调养身体,干不了重活,但公婆和两个女儿都非常体贴,承担了家务。
“要是没有她,我连活下去的勇气都没有,是她给了我第二次生命。”卢辉说,等身体好了要多赚点钱养家,给孩子们一个安心学习的环境,继续为家人遮风挡雨,一起快乐生活。
“祖辈传承的团结互爱、孝老爱亲、乐观向上的家风让我们受益匪浅,一直支持着我们全家人面对病魔,不离不弃、勇往直前。”回想近几年的经历,洪永花感慨地说:“虽然我们现在很贫困,但我们全家人更加团结、更加理解,我们会用乐观的态度努力生活,相信在全家人的共同努力下,未来的日子会慢慢好起来,我们也一定要把这种家风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