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 富东燕
近日,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从国家质检总局获悉,从2008年到2017年5月,我国共实施缺陷儿童用品召回519次,占消费品召回总次数的75.4%;涉及数量达到84.51万件,占消费品召回总量的5.2%。其中,儿童玩具召回次数最多,达435次,占儿童用品全部召回次数的83.8%;儿童文具召回数量最多,达53.05万件,占儿童用品全部召回数量的62.8%。
可见,几乎每天陪伴儿童成长的玩具和文具是最容易滋生问题的领域。
一位两岁孩子的母亲杨女士告诉记者,她的女儿特别喜欢各种毛绒玩具,某天,杨女士发现女儿一直咳嗽打喷嚏,最后从女儿嘴里和鼻子里抠出许多毛绒玩具上的毛毛。“幸亏发现早,孩子没有把玩具上的绒毛吞下去,不然后果不堪设想。”杨女士说。
记者走访了北京市内的一些大型超市以及街头散货市场发现,在大型超市里摆放的毛绒玩具,其标签上都注有玩具的生产厂家、面料以及填充物等信息,还有专门提醒消费者注意谨防儿童啃食等方面的相关提示。而在散货市场上的毛绒玩具,大部分没有包装,有的甚至没有任何标签,更不用说消费提示。记者随机拿起一个玩具闻了一下,一股臭毛发的味道扑鼻,用手轻轻揉搓缝合的接口,就会滋出一些填充物。
“劣质毛绒玩具的毛绒韧度不够,容易脱落;一些脱毛的绒毛表面还容易隐藏灰尘、细菌,儿童在误食后不仅会感染致病菌,还有窒息的风险。” 质检部门有关专家表示,家长在购买此类产品时,要选择带有“CCC”(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标识的产品,并结合样品标签上标注的适用年龄,为孩子选择适龄的玩具。
对于年龄稍大一些的儿童,因弹射类玩具而受伤的情况时有发生。质检部门建议,使用年龄最好在12岁以上,在对弹射类玩具使用过程中,家长要履行陪护职责,谨防发生意外,防止伤害自己孩子也要防止伤害其他儿童。
中小学生每天都要与学习用品打交道,文具的安全性直接关系到孩子们的身体健康。近日,国家质检总局在“守护儿童安全,远离产品伤害——儿童用品安全行”活动上公布的结果表示,儿童文具最常见的安全隐患是荧光增白剂、重金属超标等化学伤害,以及无孔笔帽、文具毛边尖端等。
“苯系物质对人体具有较大毒性,塑化剂会影响儿童的激素系统,荧光增白剂的危害目前没有定论,但皮肤长期接触有可能会被人体吸收,进而对学生身体健康造成不利影响。”江苏省质监局的相关技术人员表示。
质检部门有关人员提醒家长,在选购文具时,要特别留意标志是否齐全,不要选购无任何中文标识的文具;不要选购过于洁白的作业本,因为可能加有大量荧光增白剂;在选购涂改液时,要注意气味刺鼻的涂改液可能含过量的苯等有害物质;在选购中性笔时,要观察笔帽上是否有透气口或留出来的空隙,因为透气口或留出来的空隙可以防止笔套盖上后内外压强不一样,避免笔套弹出来伤人;在选购绘图尺、笔盒等文具时,不能有毛边、毛刺,否则容易划伤手。
近年来,国家质检总局采取了强制性产品认证、质量监督抽查、执法打假、缺陷产品召回等多种措施,以促进儿童用品质量安全水平的提升。
维护儿童消费用品安全,人人有责。在北京自然博物馆附近的一个小玩具店里,一些带有强烈气味的恐龙玩具使得不少家长感到无奈,孩子却对此流连忘返。然而,无奈之余,记者发现,在这个手机人人随身携带的时代,很少有家长会随手举报不安全的产品。“要切实保障儿童安全,既需要企业发挥产品安全责任主体作用,又需要监管部门加强质量安全监管,更需要全社会对儿童产品安全的共同关注。”国家质检总局有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