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17年5月13星期六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新农村周刊 发展 山乡有机农业:18年坚守迎来突破 娘子军抢建农田水利 黄燕:下乡去“拓荒” 村村建电商 乡村旅游须补短板 特色香瓜 助民致富 村里建起了“大嫂车间” 乡约河南息县 给乖乖女说媒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5.0参与评分人数:1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江西省万载县茭湖乡的有机农业之路——

山乡有机农业:18年坚守迎来突破

□ 中国妇女报·中华女性网

记者 史玉根

4月底,一场春雨过后的江西万载县茭湖乡农村,山清水秀,空气清新,一派盎然生机。

万载县是我国长江以南规模最大的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而茭湖乡是该县有机农业的发源地,发展有机农业已有18个年头。

这个山乡的有机农业在历经漫长的坚守之后,虽然依旧面临困难与风险,但增效增收的突围之路已经打开……

坚守:一代人的艰难付出

“源于1999,历经一代人的坚守”,茭湖人为当地有机农产品撰写的这句广告语,颇有历史的厚重感。

从20世纪90年代末算起,茭湖人做有机农业已有18个年头。当年意气风发的壮年人,如今都已迈入老年。

谢溪村村民易林福是第一批从事有机农业种植的农民,今年65岁,脸上写满了岁月的沧桑。他说他还在做有机农业,家里租种了几百亩土地,农忙时也下地干干农活。对当年开始有机种植的往事,他记忆犹新。

茭湖的有机农业最初是由乡政府引入并推动的,刚开始一段时间,农民参与积极性并不高。因为要搞有机农业,他们长期形成的传统种植观念和习惯必须改变,比如不准施化肥、打农药,只要稳产不求高产等等。对此,许多种植户不适应,也不太情愿,尽管有机农产品可能卖出比常规农产品高得多的价钱。

2000年,易林福种了10亩木姜,到了9月底,食品加工公司来收购,可他怎么也不肯开挖,一直拖到10月中旬。他原本想让木姜再长大一些,多卖些钱,结果,木姜的淀粉和纤维都严重超标,失去了做有机食品的价值。这事给易林福和当地农民留下了深刻教训,“搞有机农业就得严格按新标准来做,老办法不行了。”

为了让有机农业在茭湖的土地上特别是当地农民心里扎下根,茭湖乡政府制定了不少软性和硬性的措施。易林福家的外墙上至今仍贴着“茭湖乡发展有机农业公约”,字迹还很清晰:禁止在全乡范围内运输、销售无机化肥、农药、除草剂等;禁止捕捉青蛙、蛇等野生动物……违规者一经发现,将处以数百至数千元的罚款。

艰难的坚守迎来了曙光。经过有机转换——实施各种有机农业生产技术,使土地全部达到有机农业生产的标准要求,茭湖乡的耕地质量有了大幅提升。2005年,茭湖乡被国家环保总局评定为有机食品生产基地,该乡种植的水稻、毛豆、草莓、木姜等农产品,分别通过了美国、日本和欧盟等国家和地区有机认证机构的认证,远销海内外市场。

茭湖乡产业办主任、茭湖有机食品开发有限公司监事杨俊给中国妇女报· 中华女性网记者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年,一名德国专家到茭湖考察有机农业,激动地捧起一把土吻了吻,说他要感谢中国人为地球保存了一方净土和沃土。

杨俊介绍说,在茭湖乡的带动下,有机农业在万载县逐步推开。如今,该县有机农业生产区覆盖11个乡(镇),有机农业生产面积达40多万亩,已成为“国家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县”,40多个农产品通过了国内和国际有机食品有机认证机构的认证。

困境:风险高收益并不高

茭湖的有机农业名声在外,但许多有机农产品并没有实现高收益。

易林福一家住在前些年建的一栋两层楼里,屋内装修和家具都很普通,已有些陈旧。他坦言,做有机农业并非一些人想象的那样赚大钱。有机农产品的收购价比常规农产品要高,但种植过程存在很大风险。

“我前年种的西兰花,因为雨水太多,最后都烂在了地里,亏了五六万元。”易林福说,不像设施农业,有机蔬菜大多在露天种植,因此受天气等自然因素的影响更大,遇到长时间的坏天气,作物有可能歉收甚至绝收。

和谢溪村一样,茭湖乡东江村也坐落在大山里,群山环抱之中的农田里连片种植了200亩有机草莓,地里铺了一层黑色薄膜,几乎看不到一根杂草,但草莓长势不旺,藤蔓稀疏,果实也不多。

这就是有机种植的正常效果吗?东江村种植户、村委会主任李仁明对此予以否认:“前段时间下雨太频繁,晴天不多,影响了草莓生长。另外,公司提供的种苗可能也有点问题。”

和一些村民一样,李仁明今年种了两亩有机草莓,由自己和家人打理。他告诉记者,草莓种植户都与万载县的一家食品加工企业签了订单合同。草莓种苗由公司提供,到了收获季节,公司来检测草莓的有机指标,按市场行情定价收购,并扣除种苗钱。“正常情况下一亩草莓可获纯利3000元,包括自己的用工在内。说实话,这比种水稻收益要高多了。不过,今年草莓产量不高,估计达不到这个收益。”

杨俊坦言,茭湖的有机农业源于一代人的坚守,这一代农民也为此做出了不少牺牲。虽然有机农业让一部分农民增收,但并没有让更多的农民富裕起来。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食品加工企业对有机农产品的收购价并不很高,以稻谷为例,近年,当地每百斤有机稻谷收购价比常规种植的水稻多出几十元,而常规稻的产量往往高出有机稻谷数百斤/亩。所以,一折算,两者收入相差并不大。

“有机农产品在国内还没有得到广大消费者认可,销往海外运输等成本又很高,企业自己也要赚钱,当然不能把收购价抬得太高,另外,因为信息不对称,农户不能掌握价格的主动权。”当地一位农产品经销商分析说。

出路:农产品深加工+多种营销

如何把有机农业做强,突破收益不高的难关?近两年来,茭湖乡党委和政府提出了一系列新思路,在提高有机农业品质、打造有机农业品牌、创新有机农业营销模式等方面,也采取了一系列新举措。

去年,茭湖乡政府有关部门对茭湖有机食品开发有限公司进行了重组。这家合资企业与茭湖有机农业相伴而生,过去主要承接当地的有机认证工作,重组后,企业的战略目标和工作重点也进行了调整。“我们设计包装了‘茭湖有机’系列品牌,与大企业合作营销,新建了自己的大米加工厂,把产品直接打入全国大型高端超市。以前,我们的有机大米主要在周边批发市场销售,价格不高,以后这种局面会有改观。”杨俊说。

除了有机大米,该公司的产品展示厅还陈列了20多种有机农产品样品,瓶装腌制木姜就是其中一种。记者尝了一块,感觉又脆又甜,后味还有点辣,和传统干姜不同的是,腌制木姜嚼不到一点纤维。杨俊告诉记者,以前腌制木姜主要销往香港和海外,现在内地超市也有卖,很受消费者喜爱。“我们这里离大城市远,新鲜农产品搞深加工才是出路。”

前几年,易林福经营过简单的农家乐,乡政府在村里举办草莓节,吸引了大量游客,他趁机推出自家的有机农家菜,招待客人,一个来月就赚了几千块钱,这比种植蔬菜更赚钱。后来这样的节会没有再办了,来玩的游客不多,他也就没有再办农家乐了。

如今,发展乡村旅游已被政府列入茭湖的发展规划。记者在谢溪村看到,一个生态养老和乡村旅游的项目已具雏形:一栋别具特色的养老公寓已经建成,一座树叶如盖的千年檵树已被栅栏围绕,古树之下就是数百亩有机蔬菜种植基地。

“目前,这个项目还在招商之中。”茭湖乡妇联副主席朱笑告诉记者,在未来几年内,茭湖乡将引入项目和资金,打造一批乡村旅游景点和有机农业体验区,促进有机农业和乡村旅游深度融合,以有机农业助推乡村旅游,以乡村旅游营销有机农业。

“要让茭湖群众尝到做有机农业的更多甜头,他们才会有积极性,有机农业也才会有发展前途。”杨俊说。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