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17年5月9星期二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综合新闻 把抓改革落实摆到妇联工作的重要位置 国歌法草案将于今年六月初审 广州免费为3000名异地务工女性筛查“两癌” 北京布景迎“一带一路” 把义乌的市场信誉传遍新丝路 造血干细胞捐献已实现6444例 一干就是18年的航空报国梦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0.0参与评分人数:0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活跃在小商品之都的女“筑桥人”

把义乌的市场信誉传遍新丝路

□ 中国妇女报·中华女性网记者 姚改改

“义乌的优势,就是有数不尽的优秀商人。”日前,浙江中国小商品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进口商品市场分公司总经理何金法在接受中国妇女报·中华女性网记者采访时说。

据介绍,在进口馆里的经营者中,有超过1/3的经营者是女性。“女性,在我们进口馆的发展中,起到的作用不可估量。”何金法说。

这些女性或把义乌的市场信誉带出去,或将好产品引进来,或把异域文化带进来……她们在“一带一路”的国家战略下,愈发行走得自信与稳健。

林爱玲:渴望在马来西亚和义乌间搭建一座桥梁

“这是正宗的来自马来西亚的猫山王榴莲。”在第三届中国义乌进口商品博览会上,一场榴莲嘉年华赚足了人气。而幕后推手,就是林爱玲。

林爱玲,义乌追远进出口有限公司的负责人,是位马来西亚华商,到义乌已超过10个年头。开放的市场、包容的城市,让她完全融入义乌的节奏中。她也将义乌视为她的第二故乡,甚至还能说上两句义乌话。

“义乌不仅是一个出口的平台,还是一个优质的进口平台。”在“一带一路”的国家战略下,林爱玲的这种感触更为深刻。一趟趟“义新欧”中欧班列的驶出驶进,在运送商品的同时,也把信誉带出来。

作为进口馆博览会的马来西亚组织方,林爱玲迫切地想让马来西亚的优势产品进入中国市场。回到马来西亚,她与政府、与商协会接洽,寻找马来西亚本土的公司和本土货。推介上来的每一家公司,林爱玲都会认真筛选,把好第一道关,不是简单地带一批马来商人到“义乌一游”,而是找到有意向把当地的产品销售到中国市场的商人。

2015年,在首届博览会上,马来西亚一家上市的塑料制品企业,了解到义乌的市场政策后,再加上林爱玲这个义乌信誉受益者的活生生例子,略做参观考察,便毅然决定入驻义乌进口馆。

尽管在组织马来西亚企业到义乌参展的这一过程中,林爱玲也遇到了阻碍,碰到了心寒之事,但她甘当桥梁,坚持把商贸之桥搭建好。

吴银满:做贸易,更是做文化

“铜器也是重器,有镇宅之意。”“大象在印度寓意着财富。”“这个是金刚杵,这个是菩提树。”“印度的古老技艺有凿铜工艺,有锥绣等。”……吴银满边指着店内的商品,边向记者介绍道。吴银满身穿玫红色的古尔达,身上戴着绿松石做装饰的手链、项链不时地发出叮叮当当的声响,再配以店内萦绕的印度风音乐,空气中飘着熏香的味道,恍惚间,仿佛穿越到了印度。

吴银满是“佳德银满”品牌的创始人。因为喜欢印度、泰国、尼泊尔等地的文化,她在义乌做起异域手工品贸易。克什米尔的羊毛围巾和饰品、印度的香熏、印度风家居摆件等,是她的主营商品。

她每年要去印度三四次,每次待上二十来天。走在印度的大街小巷,走进印度的私人手工作坊,一件件挑,一个个选,这就是吴银满的海外采购日常。

平日里,看看有关印度城市和文化的书籍,搜索印度传统工艺的信息。在她看来,这不单是在做生意,更是在做一种文化。

“在店里听听音乐点点香,哪怕没什么生意,也很快乐。”吴银满喜欢这样的生活,也享受这样的生活。

刘萍娟:做生意找中国人

小小的茶杯底部放置着一个精小的银制螃蟹,桌上的烟灰缸是螃蟹形状,座椅的靠垫上是螃蟹的图案……在刘萍娟店铺的一角,有各样的螃蟹元素。

“螃蟹,河里的蟹,象征和谐。”刘萍娟笑着解说道,“现在国家提倡‘一带一路’,我们不但要社会和谐,做生意和谐,更希望全球和谐呢。”

刘萍娟,创艺厨具有限公司的发起人、企业主。在出口贸易领域里,摸爬滚打多年后,在国家大政策的倡导下,又踏足了进口行业。

她一边进口国际一流厨具品牌,一边在国外做贴牌生意。去年上半年开始,她选择在日本和韩国做削皮器的贴牌,看中的就是他们的材质和工艺。

以往,刘萍娟总要往国外跑,洽谈品牌、找货源,而现在她只要坐在家里,一台电脑,一部手机,就会有国外企业主动找上门。刘萍娟认为,这就是“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带给她的福利。

“我们把包容的心、敞开的心态,展示给他们看,对方自然会被你的心意所打动。”刘萍娟说。

这几年,随着刘萍娟越来越多地接触到国外中小型企业,她慢慢发现,这些小企业都有一个想法——“要想发展,做大做强,就去找中国人!”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