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华社记者 邓仙来
蒂玛来自巴勒斯坦,从小就立志长大后考大学、学汉语。
“当我还是小女孩时,我就会把那些方方正正的文字誊在笔记本上、墙壁上甚至印在T恤上。虽然我不懂这些文字的含义,但只要看到它们,就不由得高兴起来。”
然而,在巴勒斯坦,像蒂玛这样的女孩儿上大学并不容易,选择专业更是受限。学习中文专业要交双倍学费,迫于经济压力,蒂玛只能转而进入约旦大学工程学院。
“我无法从枯燥的公式和机械的思维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于是我开始寻找自学中文的办法。”蒂玛通过搜集学习资料、看视频、找学中文的学生当语伴,努力自学汉语。
功夫不负有心人。蒂玛最终获得孔子学院资助,来到中国留学。
“中国远比我想象中美丽,这里的人们也比我想象的更加善良……我拉近了与理想的距离,我的‘中文梦’实现了!”
近年来,海外“汉语热”逐渐升温,和蒂玛一样,很多外国的年轻人都对汉语和中国文化心驰神往。中国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日益紧密的合作交流为这些年轻人实现“中国梦”创造了机遇。
对于学习汉语的外国年轻人来说,他们的理想绝不仅限于掌握汉语、了解中国文化,他们更希望以汉语为工具,搭乘“一带一路”合作共赢的顺风车,做沟通中外的桥梁,为合作共赢助力。
波兰女孩伊莎贝拉目前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汉语高级班学习。她的中国情结源于小时候看过的动画片《花木兰》。她告诉记者,她很喜欢花木兰的丹凤眼,“我常站在镜子前,眯着眼睛把眼角吊起来”。
语言为沟通架起桥梁,合作让联系更加紧密。汉语为桥,丝路作带,助力喜爱汉语和中国文化的外国人圆他们的“中国梦”,促进中国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合作共赢、共享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