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浩军 徐春伟
江西省永丰县罗铺垦殖场朝阳新村是个移民村,也是该县的新农村建设综合示范点之一。近年来,当地政府加大水生态文明建设力度,让一个落后的村庄变为生态庄园型家园,实现了生态美、村容美、庭院美、生活美。
近日,笔者探访朝阳新村,目及之处皆风景。村庄前溪水潺潺,岸边的绿树上鸟鸣声声;池塘清澈见底,倒映着蓝天白云,鱼儿在水中嬉戏。水塘之上曲折的廊桥,连通村里的民居和竹林,村民们聚在廊桥上的亭阁里,谈笑风生……
“以前,这条溪水的河堤年久失修,塌方淤积严重,水流不畅,汛期河水猛涨,漫进了房屋,曾经有老人和小孩不慎掉进河里。”村民黄雷新说,前几年,政府筹资70万元对小河进行了改造,加固险段,清淤除障,建设了仿古石拱桥和防护栏,绿化渠岸,灌溉排涝无忧,好用又好看。
原来村里的池塘也不是如今的样子。由于池塘归村集体所有,又没落实管护措施和责任,有的村民长期往塘里倾倒生产和生活垃圾,病死禽畜也往杂草丛生的塘里乱扔,以至池塘成了公共垃圾池,老鼠、蚊蝇猖獗,一潭死水黑如墨汁,一到夏天更是臭不可闻,村民掩鼻绕道。
作为朝阳新村的帮扶单位,永丰县水利局筹资对池塘进行了标本兼治,清挖垃圾、衬砌塘岸、绿化岸边,在塘里种上荷花,放养观赏鱼,昔日的垃圾塘变成了一处美丽的水景观。与此同时,指导村里成立水生态治理保护理事会,落实管护责任主体,订立管护村规民约,做到奖惩并重,实行长效管理。
笔者采访时看到,社区广场的文化墙上,张贴着许多爱水、治水、护水、节水的宣传画,图文并茂,传播生态文明的观念。据介绍,近年,朝阳新村制定了水环境保洁制度,“公推民选”一名责任心强、热心公益事业的村民担任义务监督员,还聘请了两名保洁员,负责村里的卫生保洁。
除了村容村貌建设,当地政府还新建改建了灌溉和排涝工程,使项目区达到“田成方、管成网、渠相连、路相通、旱能灌、涝能排、渍能降、机能进、物能运、产出高”的标准,提高了全村农田水利设施功用,让农作物旱涝保收、节水增收。
“我们村里的这片耕地,过去久晴则旱、大雨必涝,十年九灾,自从2015年新建改建了灌溉和排涝渠道后,实现了旱涝保收。”刚从田里洗脚上岸的村民张新乐说:“以前,因为渠道输水不畅,用水紧张,有的耕地只能种单季稻。现在,灌田有了用水保障,都种上了双季稻,春耕时间缩短了一半,不误农时。”
过去,朝阳新村灌区只有灌溉渠道,没有排涝渠道,一到汛期遭遇洪水,渠道灌排共用,极易造成农作物受涝被淹。大部分渠系工程建后无管护经费保障,管护责任主体不明、缺位,特别是农村税费改革取消“两工”后,村庄在“一事一议”中往往议而不决,导致灌排渠系工程有人用、无人管、无钱管,只建不管,只用不管,管用脱节,老化失修,淤塞渗漏,水库虽然有水,却难以灌进田里,耕地受涝积水排不出。遇到大旱,村民争水抢水现象时有发生。
针对这一问题,永丰县水利局明确朝阳新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所有权,落实管护责任主体。对农户自用为主的小型水利工程,归农户个人所有;对受益户较多的小型工程,全部归村农民用水户协会所有。谁所有谁管护,县财政给予管护经费补助,确保了水利工程建得起、有人管、用得好,长期发挥效益。
如今,有了水利保障,当地农作物旱涝皆增收,村里的山地也种上了果树林、松杉林、白茶,成为村民生态致富的绿色靠山。其中,白茶基地是远近闻名的生态农业观光园,前来休闲赏景的人络绎不绝。
“有了水生态环境保障,我们致富的门路更多了。”村民李星华乐呵呵地说:“我和丈夫在家创办家庭农场,发展绿色种养业,收入不比以前在外打工差,还可照顾老人和子女。”
“兴水惠民润桑田,水是生态之基,是兴村富民之源。”罗铺垦殖场场长赵永胜说:“近年,我们在县水利局的帮扶下,从护水养绿入手,建设朝阳生态新村,护水以修身,养绿以养德。护水,就是知水、爱水、惜水、亲水;养绿,就是养生、养心、养德、养富、养美!”
水生态文明建设,使朝阳新村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秀美家园。近年,朝阳新村先后获得江西省第四届文明村镇、江西省人居环境范例奖、吉安市绿色社区等诸多荣誉,成为全县水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