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中华女性网记者 耿兴敏
4月10日,是北京医药分开综合改革首个工作门诊。在北京友谊医院用药咨询中心,中国妇女报·中华女性网记者看到,在这里,患者可以实现和药师面对面解答用药问题、听药师讲授安全用药知识、用药注意事项等。
2017年4月8日起,北京市3600多家医疗机构已经全面推行医药分开综合改革。此次改革将主要通过三个方面的调整,破除以药补医机制,建立起医疗系统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运行新机制。
本次医药分开改革只在北京本市行政区域内推广,比如,对于非京籍患者来说,来京就医发生的医事服务费能否报销,需要按其参保地政策执行。
此次改革中,涉及药事改革的内容不少,像取消药品加成(不含中药饮片),实现药品“零差价”销售,实施药品阳光采购等。 今年3月底,北京市医院管理局推动22家市属医院已全部设置临床药师及用药咨询中心,向患者宣传合理用药知识,为患者提供政策宣传和解读,以及用药咨询和指导服务。
那么调整后,百姓看病开药将发生怎样的变化?药价是否真的会降低?记者就此对市属医院药品阳光采购进行深度解读。
药品统一阳光采购
北京市医院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一系列措施都将通过转变医院运行机制,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升群众看病就医的获得感。本次医改方案中,北京市属医院将本着有利于质量、价格、需求相统一,有利于保证药品质量和稳定供应,有利于降低药品虚高价格,有利于保持医联体内部用药的一致性,有利于保持患者治疗连续性原则,对目前使用的4971种药品在阳光采购平台统一采购。
具体采购中,全部药品“平进平出”,实行“零差价”销售,取消药品(中药饮片除外)15%的加成,叠加上药品阳光采购8%的降幅,药价平均的降幅将达到20%。
以地坛医院治疗肝病用量最大的药品“恩替卡韦”为例,两种品规(一盒7天量),通过阳光采购,价格分别从169元和140.8元下降到78元和46.84元,降幅分别达到53.8%和66.7%,让老百姓的负担明显减轻,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实惠。
此外,以往一些常常面临断货的短缺药品,这次阳光采购平台则不再设置全国最低参考价,通过市场的价格作用保证短缺药品供应。对于超出阳光采购候选目录的,且临床必需又不能替代的45种药品,北京市医院管理局组织统一议价,以保障临床用药。
整合要快又准确
作为此次医药分开改革中的重要一环,22家市属医院目前在用的4971种药品皆需在阳光采购平台统一采购,这个大规模的整合工作不容易。
以宣武医院为例,药师们在前期准备中,需要比对1303个药品品种,老品种中没有中标的药品需要进行遴选。这项大工程,既要快速又要准确。
比对下来之后,宣武医院有120种西药需要替换成采购平台上中标的药品,因此在药品入库前又增加了审核资质的环节。3月27日起,宣武医院将所需的药品已在平台上下单完毕。
“我们在4月6日下午5点前,实现了所有可采购药品的到位”,宣武医院药剂师孟莉告诉记者说。
作为采购员,负责采购的宣武医院药剂师张阳鑫对阳光采购平台充满期待,“以前对于很多紧缺药,我们需要打一个又一个电话跟供应商确认是否有货,阳光采购平台正式开放后,可以查看到药品的库存状况,这就非常明确,不用再去各个公司巡货了,也可以减少工作量,采购时做到心里有数。”
药品为何会降价
“药品阳光采购之后,比较明显的感觉,一是价格低了,二是可以根据企业打分直观地了解企业状况,选择更加优质的药品企业”,孟莉表示,在采购中可以感受到,绝大多数药品,尤其是慢病药品,有不同程度的价格下降。
为什么药品会降价?
据介绍,北京市医药阳光采购综合管理平台上有7000多种药品,供医疗机构采购使用,能够满足医疗机构在用的西药、中成药及生物制品需求。
通过采购平台,全国省级药品采购价格实现了动态联动,以此进一步降低了药品虚高价格,引导本市同种药品价格始终处于全国较低水平,并在采购平台中设置价格预警功能,实时预警过高价格。有了它,北京市各医院的药品价格总体将下降8%。加上取消15%的药品加成,北京市医院药品价格总体下降将达两成。
为了能够保证医改实施后药品的顺利供应,医疗机构和配送商已提前完成了与阳光采购平台的系统对接和调试。
3月27日起该平台便已向医院开放,北京同仁医院在平台下了第一张订单,目前参与医改的3600多家医疗机构已进入药品采购高峰期,药品正在陆续到货中。
实行药品阳光采购之后,意味着医院的药品将实现“零差价”,什么价格进货,就什么价格出售给患者。那么,患者如何查询药品的价格是否实现了“零差价”呢?
关于这一点,记者获悉,自4月8日起,北京市医药集中采购服务中心官网已向公众开放用药查询功能,市民可查询到各医疗机构药品采购品种及价格。
简单地说,哪个医院买了什么药,以什么样的价格进的药,只要上网查询,都可一目了然。这可以说是“实现了老百姓明明白白买药,医疗机构明明白白卖药”。
为方便群众咨询、举报,政府也开通了相应的热线服务电话。比如,医事服务费问题和医疗行为规范问题,可拨打12320卫生服务热线;价格违法问题,可以通过12358价格举报电话、网络等形式咨询、举报,并注意保留好证据材料;综合问题可通过12345市民热线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