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责任感的缺失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那我们到底该如何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最简单也是最根本的一点,是让孩子战胜对你的依赖。
上学时间快到了,可孩子的书包还没有收拾;每当做作业时,孩子不是“这道题我不会做”就是“那道题我不知道怎么写”;出门时,孩子连张地铁票都不会买……类似这样的情景,在生活中并不少见。
因为孩子知道:书包不收拾,妈妈会帮我收拾;作业不会做,妈妈比我还着急;出门什么都不用操心,一切都有妈妈准备……因为知道妈妈不会不管,所以即使自己不负责任也没有关系。
要让孩子战胜依赖心理,我们要学会鼓励孩子自己去面对。
著名作家毕淑敏曾经写过这样一件事:
一天,毕淑敏看到上中学的儿子有点异样,就习惯性地摸摸他的头,结果发现儿子发烧了。她刚想去找体温计,但突然停住了,想起因为自己当过多年医生,以往孩子生病,一般在家里就治了,儿子几乎没去过医院。于是她对儿子说:“你都这么大了,得学会生病。”
看儿子有些吃惊,她解释说:“意思是你得学会生病以后怎么办。”
“我知道该怎么办,找你。”儿子显得胸有成竹。
“假如找不到我呢?”
“那就找我爸。”
“假如你也找不到你爸呢?”
尽管她觉得这样问正在生病的儿子有些残忍,但她知道总有一天儿子要独自面对疾病。作为母亲,她应该早一点教会他应对生病。儿子似乎明白了她的意思,于是问她今天是不是要让他独自去医院看病。她咬着牙点点头。儿子想了想,答应了。
接着,她把去医院的流程详细地跟儿子说了一遍,包括去哪个医院、怎么挂号、去哪个科、怎么交费、化验时要注意什么……尽管身体不舒服,儿子还是很认真地听着,怕记不住,还特意拿了支笔将这些都记在纸上。
从儿子出门的那一刻起,她就开始担心和后悔,觉得自己是不是太狠心,在儿子生病的时候这样对待他。但她也知道,凭借多年的行医经验,儿子只是患了普通感冒,如果真的要让儿子学会应对生病,这无疑是最好的时机。
漫长的两个小时过去了。儿子终于回来了,他骄傲地宣布,自己已经“学会”了生病,打了退烧针,感觉好多了。看病虽然是件挺麻烦的事,不过也没有什么。接着他又补充说:“我记的那张纸,有的地方顺序不对。”
她看着满脸自豪的儿子,放心不少。她知道磨炼孩子的过程,也是磨炼自己的过程。
在文章的最后,毕淑敏这样写道:孩子,不要埋怨我在你生病时的冷漠。总有一天,你要离我远去,独自面对包括生病在内的许多苦难。我能帮助你的,就是提前向你口授一张路线图。它也许不那么准确,但聊胜于无。
在这个案例中,我们不难发现,孩子对妈妈的依赖是一种天性,不仅是生病,遇到其他很多问题的时候,孩子第一个想到的都是找妈妈解决。假如妈妈不主动帮孩子战胜这份依赖,它就可能一直存在下去,并成为影响孩子独立的一种障碍。
毕淑敏的做法,有三点特别值得我们借鉴:
锻炼孩子独自面对的能力,要选择一个恰当的机会。在这个案例中,尽管儿子生病了,但却是不太要紧的普通感冒,选择这个时候让他“学会生病”,是个不错的时机。
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就像毕淑敏说的那样,在磨炼儿子的过程中,也在磨炼自己。战胜孩子的依赖,要改变的不仅仅是孩子,更是妈妈。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够获得成长。
事先对孩子进行必要的指导。对于第一次自己去医院的儿子,毕淑敏并没有直接放手让他去,而是将去医院的流程和需要注意的事项对孩子做了详细交代。这样,既做到了放手让孩子去闯,也对孩子进行了有效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