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17年3月9星期四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推广 27年,她们的旗帜始终高扬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5.0参与评分人数:1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27年,她们的旗帜始终高扬

——记中铁武汉电气化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信号女子突击队”

在中国铁路事业发展的历程中,中铁武汉电气化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信号女子突击队”无疑是最与众不同的一支队伍。成立27年来,突击队员们换了一茬又一茬,能吃苦、敢拼搏的韧劲始终不改,精益求精、追求极致的匠人情怀始终不老,中国工人阶级的本色始终不变。她们用顽强和智慧打赢了一场场硬仗,用青春和汗水推动了我国铁路事业的进步,在充满钢铁气息的铁路工程领域,高扬起了一面属于中国女匠人的鲜艳旗帜。

☆☆☆ 从“边角料”到“金字招牌”

在襄阳市北郊的一处小院里,一幢不起眼的二层小楼静静矗立,墙上的一幅“把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的标语,让人隐约窥见几分当年的热烈气息。27年前,“信号女子突击队”便诞生在这里,如今,这里已经成为新一代女子突击队的创新工作室。

由于工作的艰苦性,女职工过去在铁路行业常常被视为“边角料”。“信号女子突击队”的前身——原中铁电气化局二公司信号女子预配班,当年便是为了照顾有小孩的女职工而设立的安置性班组。

“大家的任务就是在后方基地做做线盘预配,虽然工资很少,但大家都是正式职工,心里很踏实。”第一代突击队员代雯回忆道。

不过,随着企业逐步走向市场,实行减员增效、竞争上岗,预配班的生存开始受到挑战。企业开始鼓励预配班队员去前方,不去就有可能下岗。一时间,预配班的成员们都紧张起来。

“我当时就报了名,我还年轻,还想做点事。”代雯说,和她一批报名去一线的还有五个人。

要想不下岗,就得有真本事。时任预配班长王昭容制订了详细的培训方案,大家日复一日地苦练配线、绑扎、焊接技术,个个练就了一身绝活。1990年底,公司正式授予预配班“信号女子突击队”称号。

“信号女子突击队”的主攻方向是铁路信号。这是一个由数十万根配线组成的极为复杂的系统,车站信号楼里,控制台如同大脑,组合柜是神经中枢,末梢神经则通过信号盒连接着每一根铁轨,每个车站的信号系统都要根据这个车站的轨道布局来,无法批量生产。队员们每天的主要任务就是把五颜六色的电线分门别类地焊接、穿插好,确保信号传输准确,而这项工作绝不轻松。一个工程的施工图纸光看一遍都要好几天;密密麻麻的配线,每一根都人命关天,一个逻辑关系都错不得;长期在野外工作,艰苦程度更是不用多说。但就是这样一份工作,队员们却干出了彩。

2009年,在武广高铁信号施工中,“信号女子突击队”用最短时间掌握了高铁信号施工作业的流程,并将信号工程的工艺标准提升到新高度,保质保量地提前完成了国内第一条高铁的施工任务。她们也由此成为参与我国高铁施工的第一个女子集体,让中国高铁事业多了一块属于女性的里程碑。

2010年,突击队参加了京沪线施工。京沪线是我国运营最繁忙的干线之一,车流密度大、施工间隙小,施工中稍有不慎就会造成电化区段“红光带”问题,进而酿成列车行车事故。突击队为此开展专项攻关,成功地将轨道电路“红光带”发生率降为零,得到了业主单位的高度赞扬。

2014年,突击队接到娄邵线施工的任务。为保证娄邵线信号改造工程符合高铁站信号施工标准,突击队从干中学,学中练,仅用半个月时间,就完成了组合柜共计65架的室内放线工作,工艺流程全部符合高铁的高标准要求。广铁集团长沙电务段领导现场检查后竖起大拇指:“太棒了!太棒了!不愧是中铁武汉电气化局的巾帼英雄!”

27年来,哪里工程最艰苦,工期最紧,哪里就能看到“信号女子突击队”的身影,她们先后参加了大秦、京沪、武广、陇海、宝成、兰新、娄邵等100多条国家重要铁路和地方铁路干线工程,不仅创下了质量事故、安全事故均为零的奇迹,而且所经手的项目经常成为各线的样板工程,得到各参建单位和业内专家的交口赞誉。

27年来,“信号女子突击队”也收获了无数荣誉。她们多次被中国中铁股份公司评为“先进女职工集体”、荣获“全国铁路巾帼标兵”火车头奖章、湖北省总工会“湖北五一巾帼奖”、“湖北省工人先锋号”,中华全国总工会“工人先锋号”、中华全国总工会“五一巾帼标兵岗”等光荣称号。这些荣誉凝聚了一代又一代队员全身心的付出,昔日的“边角料”,硬是被这群顽强的女人打造成了一块闪闪发光的“金字招牌”。

“我2006年参加工作时,突击队已经是特别有名气,能够成为队里的一员,都会特别骄傲和自豪。”现任突击队长王艳鸽回忆。“要是没两把刷子,是根本进不了突击队的。”

☆☆☆ 27年,她们无悔付出

对于每一位“信号女子突击队”的成员来说,吃苦都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坎。27年来,成就和赞誉的背后,是无数不为人知的艰辛。

第二任队长刘冬梅一直随身带着一张电气化局自办的报纸,上面有一篇《百里风区铸辉煌》的文章,记录了队员们参与兰新线自动闭塞改造工程的故事。

1992年,突击队领命奔赴兰新线。2月的新疆百里风区,室外温度达到零下20多度,凛冽的寒风能把房屋都席卷而走,女子突击队员们却要在荒无人烟的70多公里区间完成数百个箱盒的配线工作。尽管艰苦到了极点,但队员们选择了坚持。为了节约时间,她们每天早上天不亮就往工地赶,晚上十点后才顶着寒风返回居住的地窝棚,饿了就和着沙子啃一点干粮,渴了就喝一口几乎冻成冰块的水。没有一个人请假,没有一个人掉队,一直到完成区间所有的配线工作。

如果赶上夏天,队员们面对的则是另一重考验。

2014年,兰渝线施工进入了最关键的时期。7月底的南充,室外温度达到三十六七摄氏度,没有窗户的信号楼里更是像蒸笼一样,充斥着刺鼻的油漆味和电缆槽里的胶皮味,队员们要不停地擦掉流到眼睛里的汗水才能看清图纸。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大家还得保持全神贯注,静下心来将乱如蛛网的线路梳理得井井有条,不能出一丝一毫的差错。为了不耽误工期,大家的午饭和晚饭往往就是一桶泡面,实在累得不行了就垫张报纸在地上打会儿盹。

“这样的情况其实很常见。”现任队长王艳鸽说。夏天的室外施工更是考验人,工地上热浪滚滚,铁轨温度常常在50摄氏度以上,但由于配线工作逻辑性极强,不能中断,只能一气呵成,队员们常常要在太阳照射下坚持一天的时间。为此,每位队员都随身带着十滴水等药品,实在不行了就在阴凉处休息一下再继续。

不过,最让队员们心里过不去的,不是施工苦,也不是技术难,而是对家人的亏欠。铁路建设任务繁重,突击队员们一年到头都在各地辗转,对家里的承诺总是不能兑现,谈起家人,所有的队员都会潸然泪下。

在所有的遗憾当中,对孩子的亏欠是最让队员们无法释怀的。

队员向华的儿子6岁多时接到去内蒙古突击的任务,车到半路接到儿子的电话,小家伙大哭着喊妈妈,接下来的日子里,儿子每天晚上都要跑到她的床上去睡,原因是:“床上有妈妈的味道。”

队员唐桂华在女儿不到一岁的时候离家参加工程,一走便是近一年。年底回家时,女儿含着泪盯着这个有点熟悉又有点陌生的人,竟然怯怯的叫了声“阿姨”。

王艳鸽在娄邵线施工时,与孩子分别了大半年。孩子思母心切,硬缠着爸爸非要去看妈妈,但来到娄底后,每天直到他睡着王艳鸽才下班回来。临别时,孩子哭着说:“妈妈。你和我一起回去吧,我只要妈妈陪在我身边。”看着孩子,再苦再累也没掉过眼泪的王艳鸽不禁哭成了泪人。

“回过头来看,吃苦真的不算什么,但错过了孩子的成长期和教育期才是最大的遗憾。”第三代队员杜冬梅感叹,以前从外面施工回来,孩子虽然有些认生,但往往第二天就好了,但随着年纪长大,隔阂越来越深,到后来孩子已经不想跟你好好说话。一旦错过了他成长的黄金年代,就再也无法弥补回来。

“不过,虽然付出很多,但也没什么可后悔的,要讲奉献就一定会有亏欠,选择了这份工作,就要面对它的酸甜苦辣。”心直口快的杜冬梅说道,“队里的工期总是紧张,人手总是紧张,但工程按期开通是大事,你不去,活儿就没人干,再多的私事只能放到一边,这是个职业操守问题。”

“我在突击队呆了17年,没打过退堂鼓,从没想过要离开。”第一代队员莫忠琼淡然表示,“吃苦的时候我们也没想那么多, 只想着把活干好,别出错,不能影响了突击队的声誉。当工程完工,鞭炮响起时,心里也会有一份兴奋和自豪。”

☆☆☆ 追求极致的“女匠人”们

随着我国铁路事业的不断进步,“信号女子突击队”也成为我国铁路信号技术飞速发展的见证者和推动者。27年来,突击队员们紧跟时代步伐,始终保持精益求精,追求极致的“匠人情怀”,在一场场硬仗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技术实力,在攻克一道道信号难题中实现自我突破和成长,尽管施工技术不断换代,面对的挑战不断变化,突击队这块金字招牌却始终保持闪光。

1996年,突击队参加京广铁路信号改造,施工中电缆的数量统计是一项麻烦而且复杂的工作,如果采用手工计算,工作量大且容易出现错误。时任队长王昭容组织突击队里的大中专生进行攻关,通过无数次反复试验,终于找到了使用Excel数据透视表统计材料数量,且利用AutoLISP程序编制电缆统计程序的方法,这种统计方法被一直沿用至今。

通过这一仗,突击队体会到了创新带来的甜头。自此,大力开展技术革新便成为队里的传统。

在武广高速铁路的施工中,由于没有可以借鉴的经验,所有的技术和工艺、工序都要靠摸索进行,压力可想而知。队员们纷纷拿出最好的状态迎接这次挑战。她们打破常规,将传统的“先短后长”配线程序改为“先长后短”,经过试验,这一做法不仅符合工艺标准,而且节约了10%的线材,让业主单位由衷地竖起了大拇指。

“从普铁到高铁,工艺有很大变化,高铁更复杂,工艺要求更高。”队员余静回忆自己参加湘桂线施工的经历时说。刚接触高铁时,大家生怕自己搞不好,都强迫自己去学,也想通过这个提高自己,天天加班到晚上十点半左右,有时甚至半夜十二点打电话给总工程师请教。结果,整个工程在半个月内就保质保量地完成了。

“信号女子突击队”一路走来,女性独有的细致和细腻也发挥了独特的作用。 成为这群“女匠人”不断提升施工工艺的秘诀。

在女子突击队创新工作室的陈列柜里,陈列着队员们业余时间制作的各种手工艺品。用废旧电缆线编织出的小花篮、自行车、向日葵……五彩颜色,精致美观,体现着女性的心灵手巧和对生活的热爱。

队员们的精巧匠心同样体现在工作中。在手工艺品的旁边,陈列着队员们制作的线盘样品,其精致程度同样堪称工艺品,密密麻麻的电线如秀发一样被梳理得整整齐齐,整个线盘看上去如同待嫁的大家闺秀般精致典雅。突击队长王艳鸽介绍,这些年来,女子突击队所经手的工程也都是按照这样的标准来制作的:绑把的时候,所有扎带间隔方向保持一致;拐弯时走有利的地形,为下一把线留出最佳位置;分线均匀,焊线余量整齐,绝不长长短短……细致,在队员们的手中体现到了极致。

在女子突击队创新工作室里,让人赞叹的还有队员们自制的竹筒,梳子,弯起子等各种简易工具。这些小发明小创造,同样体现出女性的缜密心思。“直烙铁”,是队员们用普通的弯烙铁头砸出来的,可以做到焊接线头时不伤线;“塑胶板放线器”则是在一块塑胶板上,根据布线需要钻出许多小孔,将线头“信号专业的特殊性,给心思细腻、心灵手巧的女性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平台和机会,而‘信号女子突击队’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也逐渐摸索出一套既科学又符合女性特质的施工方法,堪称一道不可替代的独特风景线。”中国建筑业协会建筑工程技术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中铁专家委员会专家沈曼盛这样评价“信号女子突击队”在铁路信号工程领域的地位。

“手艺源自态度,细节决定成败,而女人天生踏实,心细,能够老老实实出细活。”杜冬梅说道,“另外,大家都渴望自己的手艺被认可,所以几十年如一日用绣花的态度做工程,本来60分合格的工作一定要拿到满分,这也是我们一直能够出精品的原因吧。”

☆☆☆ 传承精神,擦亮梦想

一个团队要想保持优秀,传承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在女子突击队创新工作室的入口,醒目地张贴着建队时提出的突击队精神:勇于争先、自强奋进、创新超越、甘于奉献。27年来,尽管时代飞速变迁,突击队员也换了几批,但这种精神一直都在,突击队始终保持着战斗力和活力,队形不散,队魂弥坚。27年来,从突击队共走出高级技师5名、技师18人、高级工100余人,有20余人走上了管理岗位,20余人担任一线施工工班长。

从“60后”到“90后”,历任队员传承的不仅是精湛的手艺,更是新时代 “女匠人”的情怀,不管是对工艺质量的追求还是对责任心的重视,在突击队都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每一代队员都会在潜移默化中被感染。

“进了突击队就会有好胜心,不管新老队员都很拼命,很快就习惯了。”师承第一任队长王昭容的莫忠琼回忆刚进队时的情形。

“老队员对我们影响最大的是敬业爱岗和责任心。”26岁的第六代队员王小芬说道。2013年在渝涪线施工时,她和李冬梅等几个老队员一起在桥上配线,由于脚下就是滚滚长江,心里难免有些害怕。可看到几个阿姨辈的老队员毫无惧色,系个安全带就上去了,顿时觉得很感动,也由此对突击队心生向往。

王小芬回忆,在突击队,师傅首先强调的是责任心。出错难免,但必须尽量减少,干一件事就要干好,一旦出错就要影响一大片,人家还要帮你返工。

“然后便是对工艺的要求,师傅总是强调要自己对自己有所要求,要多想想怎么才能美观,有效率。”王小芬说,“比如绕线圈,原来觉得绕个圆就可以了,但老队员们绕的都是弹簧圈,你一进突击队接触到的就是这样的高标准,也就会很自然地按照这样的标准来施工。”

不过,随着队里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信号女子突击队”也在面临新的课题。

如今的突击队已经走到第六代,26名成员平均年龄27岁,其中有不少都是“80”后、“90”后,与老一辈相比,这群充满现代气息的年轻人有更多的活力,也有更多的想法。

“同样拿到了终端接线图,老队员二话不说就开始干,新队员可能就渴望了解其中的原理和细节,会向领导提出自己的想法。”第一代队员代雯形容。

另一个问题是,从近几年开始,新一代队员基本上都是劳务派遣工,如何增强这些新队员的归属感,是队里不得不考虑的事情。

对于这些问题,集团公司看在眼里,同时也花了不少心思,目标便是,在保证突击队优良传统延续,大旗不倒的同时,也要帮助年轻人擦亮她们的梦想。

从2014年起,加入突击队开始有了仪式,新队员在加入之前需要写申请,由老队员推荐,入队时还得宣誓。仪式感的增强,带来的是荣誉感的增强。

此外,公司还规定:突击队员在评先,转正方面有优先权。现任突击队长王艳鸽原来便是一名普通的合同制工人。由于认真好学,刻苦努力,在很短的时间内熟练掌握了信号施工技术,在多次技能比武中取得优异成绩,随后转为正式工,又逐渐成长为突击队历史上最年轻的一任队长。

“现在各个方面都有了保障,感觉自己不单单是个打工的了。”对于王小芬这样的年轻人来说,能转正确实是一件让人兴奋的事情,她在2014年加入突击队,第二年便如愿转为正式工。

对于突击队将来的发展,公司则考虑,将会逐步推动突击队由原来的体力劳动者团队向创新型团队转变。中铁武汉电气化局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贾惠平表示:2016年11月成立的女子突击队创新工作室,将为突击队的发展和转型创造更多的有利条件,突击队将进一步完善考核制度,不断吸收更多的新鲜血液,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青年女工。

“老队员们经常说我们遇上好时候了,现在给我们这些年轻人提供了很好的发展平台,我希望多学一些技术,把工作干得更好。”正在通过函授攻读大专文凭的王小芬说,“女人还是要有自己的事业,哪怕累点儿,但可以历练自己,而且会有成就感。将来坐上火车,想起这条铁路是我参与建设的,那些工程是我亲手做的,心中就会有一份光荣。”

(中国妇女报·中华女性网记者 忠文)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