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家暴法施行一周年面临举证难、认定难等问题
3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施行一周年,这是我国出台的第一部反家暴法。作为一部年轻的法律,反家暴法面临受害人“羞于启齿”、举证难、认定难等问题,尚需社会各界达成共识,齐心协力,对暴力说不。
最大的障碍莫过于“羞于启齿”。过去一年代理了4起人身安全保护令案件的广信君达律师事务所律师陈蕊伶说:“公众有‘家丑不可外扬’的观念,不愿意把家事说给外人听。”另外,举证难也是反家暴的一大关卡。民事诉讼遵循“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但受害者往往缺乏保留证据的意识。
北京房山区法院河北法庭负责人付玉琳表示,不少当事人有一种误区,认为家庭暴力次数越多,越容易认定为家庭暴力。实际上,司法程序注重通过证据认定事实,哪怕受害人只遭受了一次家庭暴力,只要拿得出证据,法院就倾向于认定构成家庭暴力。相反,遭遇多次家暴,却没有一次能够拿出证据,通过司法途径寻求保护也很难。
反家暴涉及多部门联动,在调查取证环节,受害人需要公安机关出具验伤介绍信、对施暴者出具告诫书,但有的基层派出所对这些工作不了解,没有提供足够的支持。即便发出了人身安全保护令,也需要街道、居委会等配合执行。
业内人士认为,家庭暴力不是仅靠法律就能解决的问题,最终还要回归社会层面对症下药。陈蕊伶说:“法律可以制止施暴者,却无法修复破碎的情感。受害者还需要心理干预,才能彻底走出阴霾,投入新的感情。即便夫妻两人暂时放下干戈,接下来如何相处,也需要婚姻家庭方面的咨询指导。” (据新华社)
过半受访者赞成限制婚丧酒席规模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0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27.7%受访者发现身边婚丧一事多办、一事多地办等情况非常常见,89.7%的受访者表示人际交往中的份子钱对自己造成了压力,53.3%的受访者赞成限制婚丧酒席规模。
受访者中,“00后”占0.7%,“90后”占19.7%,“80后”占52.8%,“70后”占20.5%,“60后”占5.4%,“50后”占1.0%。男性占50.7%,女性占49.3%。
调查中,27.7%的受访者表示身边操办婚丧酒席时,一事多办、一事多地办等情况非常常见,60.9%的受访者表示此类情况偶尔会有,6.1%的受访者表示从来没有,还有5.3%的受访者表示不好说。
对于婚丧酒席大操大办的情况,34.9%的受访者表示非常常见,52.2%的受访者表示偶尔会有,8.2%的受访者表示从未有过这种情况,4.8%的受访者表示不好说。
在婚丧酒席的习俗中,一事多地办是受访者最不赞成的行为(52.8%),接下来依次是:随份子、凑份子(49.4%),大操大办(46.8%)和一事多办(38.3%)。
调查中,要落实婚丧酒席新规,60.9%的受访者认为需要加强监督管理,44.0%的受访者认为需要优化审批流程。其他建议包括:进一步细化相关规定(42.8%),明确惩罚机制(40.3%),具体问题具体对待、不可一刀切(35.7%)和开通群众举报渠道(20.7%)等。 (据中国青年报)
澳一酒吧禁男士向女士搭讪,称为“提升品质”
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一间酒吧近日规定,为了提升酒吧的“品质”,禁止吧内的男士主动接近女士,该规定一经公布就惹来澳大利亚民众的批评。
堪培拉一间名为Maple Bar的酒吧刚开业一周就“备受瞩目”,原因是该店主立下规定禁止男士主动接近女士,若是由女士采取主动接近男士,男士则需要用“与母亲说话”的态度交谈。
该规定一经公布就惹来不少批评,甚至有4500名网友在《堪培拉时报》网站投票,结果有49%的人认为规定荒谬。不过酒吧经理迈克却指人们没有理解到此规定的目的,他表示此举只是为了营造旧日的环境,配合酒吧的装潢,而非为了针对某人或出于任何政治原因,更加不想引发女权主义的争论,他只希望能为堪培拉带来一点格调。
迈克给自己酒吧定下的规定包括要求顾客穿半正式的衣着,女士要穿酒会礼服,男士则要穿上衬衫及皮鞋。另外,酒吧还在洗手间贴上海报,指出若受到不舒服的目光注视,可找职员帮助;这张海报还分别贴在男女洗手间,希望不被世人认为是性别歧视。 (据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