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中华女性网记者周玉林
“气候变化会对人产生重大影响,而人是分性别的,男女两性因为角色不同,他们在家庭和社会生产当中,所承担的工作不一样,在面对这样的挑战和变化时,他们所面临的脆弱性是不同的。”
2月21日,云南省社科院性别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赵群研究员在《气候变化影响与适应性社会性别分析》新书发布会上建议,各级政府,包括农业、水利、环境等各个相关部门,在制定和实施气候变化适应性政策时应充分考虑男性和女性在面对气候变化时的脆弱性差异,充分认识妇女在适应气候变化,维持家庭生计方面承担的重要角色。
赵群解释说,在广大农村,妇女承担大量的农业生计活动,是适应气候变化措施的重要实施者,她们的广泛参与有利于适应性政策的有效实施。“在气候变化适应性的政策、规划、措施等决策过程中应保证妇女的充分参与,使妇女的需求和建议得到表达和采纳。”
“在生计方面更依赖于自然资源的妇女,比男性更显著地受到气候变化的直接影响,面对这些影响时也更加脆弱。”该中心研究员孙大江认为,加强制定气候变化适应性政策的社会性别敏感性,把妇女应对气候变化适应性能力建设纳入气候变化适应性政策框架之中是非常必要的。
极端天气将对民众生活产生巨大影响
赵群告诉中国妇女报·中华女性网记者,气候变化导致的极端天气和自然灾害,给全球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诸多挑战,也让人们不断认识和重新认识着这一全球重要的发展议题。
据介绍,我国在过去100年中,气候已经出现了明显的变化,而这一变化在未来还将持续下去。《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指出,普遍性升温,降雨量的区域间的显著波动以及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发生的频率增加和强度的增大,将是中国未来的气候变化的主导趋势。这些变化的趋势,将对整个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的生活产生巨大影响。
云南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复杂的地形地貌,立体气候特征明显,复杂的气候背景虽然带来丰富多彩的气候资源,但也造成复杂多样的气象灾害,其中干旱和洪涝灾害分别占云南气象总灾害的44%和22%。此外,云南省自2009年以来连续出现中度以上干旱,局部达到重度,农业生产和群众生活受到极大损害。
妇女应纳入气候变化适应性政策框架
“在中国农村,尤其是广大的西部农村地区,由于经济欠发展,贫困人口数量大,在大量男性劳动力外出打工的背景下,西部农村妇女比过去承担了更多的生产性角色。”赵群向记者介绍说,因此在生计方面更依赖于自然资源的妇女,也就比男性更显著地受到气候变化的直接影响,面对这些影响时也更加脆弱。
“妇女作为维持家庭生计和保障生计安全的主要承担者,无论从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维持家庭生计的实际需求出发,还是从预防灾害发生、减缓环境退化、保护自然资源、增加生计模式的弹性和多样化以有效保障生计安全的长远利益考虑,增强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对妇女都至关重要。”
为了提高各级政府对于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增强应对气候变化过程中的社会性别敏感性,云南省社会科学院性别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科研人员基于在大理、保山、怒江的田野调查和科学研究,向各级政府提出了“增强社会性别敏感性、促进气候变化适应性”的政策建议。
“这些建议既包括‘应设计针对妇女气候变化适应性能力建设的项目,提高妇女应对气候变化和维持家庭生计安全的能力’‘水利部门应增强农户的储水能力,减轻妇女的负担,有效应对季节性人畜饮水缺乏的问题’,”赵群逐一向记者介绍说,“也包括‘政府各部门应从妇女需求出发,制定应对气候变化的各种方案和措施’‘应加强村级水资源管理,组建有妇女参与的水资源管理委员会,并进一步加强妇女组织建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