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性别视角下中国少数民族妇女参政研究》
作者:寇佳琳
民族文化和宗教信仰形成了民族地区特有社会性别认知和评价,这种带有民族色彩和宗教色彩的性别认知和评价影响了少数民族妇女参政观念,导致少数民族妇女在政治领域内参政人数少、参政比例低、参政质量低等问题出现。本文作者认为,为了更好地促进民族妇女权益保护,促进民主法治国家建设,必须突破民族妇女参政中的社会性别束缚,推进社会性别公正,转变民族妇女参政思想,提高民族妇女参政素质,增强民族妇女参政条件,在法律和体制上保障民族妇女参政权益,推进民族妇女在政治领域内的性别平等。
来源:《贵州民族研究》2017年第1期
《基于调研的农村妇女职业培训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刘华 李银平 严妍
本文结合相关研究成果,把带有地域及性别指向的农村妇女作为研究切入点,选取样本,通过设计问卷及访谈的方式展开调研,并就调研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进而对影响该地区的农村妇女参加职业培训的因素进行计量测算。研究结果显示,影响农村妇女是否参加农村职业培训的因素主要有:对职业培训的态度、家庭经济承受力和是否能准确获取培训信息。
来源: 《经济问题》2017年第2期
《个税性别歧视的表现、原因及治理影响》
作者:杨峻岭
个人所得税是一个国家按照本国制定的税法对合法取得各项应税所得的自然人行使征收权力的税种。文章指出,随着中国市场改革的不断深化,市场经济逐渐成为主流,企业源于对利润的最大化追求,基于理性选择和团体偏好,使得劳动力市场结构产生了复杂的变化,男女两性之间税收差异随之发生了变化。一方面,男女两性之间的税收差异由男女两性之间的个体特征差异引起的;另一方面,男女两性之间的税收差距还来源于现代税收制度的歧视。
来源:《人力资源管理 》2017年第1期
《美国中小学教师性别结构变迁》
作者:姚岩
美国中小学教师性别结构经历了从以男性为主向以女性为主的转变。文章指出,虽然男性教师退出与女性教师进入的具体原因有所差异,但教师工资收入、对教师职业的刻板印象、学校教育改革及劳动力市场变化却对这两类群体共同发挥作用。性别结构变迁既折射了社会的进步,同样也蕴含了社会性别不平等的深层危机。
来源:《外国中小学教育》2017年第1期
《民国女性词集二维研究》
作者:徐燕婷
从民国女性词集作者、文本两个维度予以观照,民国女性词集具有独有的特征。文章提出如从作者地域分布和身份构成来看,地域分布具有不均衡性,主要集中于江南一带,尤以江浙籍为多。但又因为民国独特的时代环境,使得词人因求学、求职、避难、随宦和革命等原因而呈现出动态的流动。作者身份构成呈现多元化,官宦女子、普通闺秀、女报人、教师(学者)兼而有之,同时又不截然分明,具有身份的交叉性特质。从文本本身来观照,这既是一种“独抒性灵”式的美学发声,又存在着雅俗并存的状况。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