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17年2月14星期二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综合新闻 以解决突出问题为突破口和主抓手推动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落到实处 “事实孤儿”需立法层面保护 让奶奶重返17岁 方东锋家庭:怀揣着献血证去结婚 不得以劳动合同限女性结婚生育 “省级贫困村”建起蔬菜大棚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0.0参与评分人数:0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省级贫困村”建起蔬菜大棚

□ 中国妇女报·中华女性网记者 姚建

□ 王丹青

早上不到六点,天蒙蒙亮,家住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祝阳镇保全村的村民杨丰玲就已经起床,开始了一天的忙碌。点上炉子,烧水做饭。今天,村里的蔬菜大棚要加固,她得早一点到棚里去干活。

“基本上大棚有活我就去干,喂他吃上饭,我就去地里。”杨丰玲口中的“他”,是自己的丈夫。由于一场意外,她的丈夫失去意识,瘫痪在床。少了一个劳动力,杨丰玲的家变得贫困。“以前就是自己种点地,收成也不是很好。有时候碰上他身体有啥情况,一天到晚离不开人,我哪里也去不了。”

保全村村支书谢庚兵告诉中国妇女报·中华女性网记者,到2015年,村里像杨丰玲这样的贫困户总共有43户69人,其中贫困妇女就有39人。“村里的集体收入非常少,2015年总共才有3000元的集体收入,也无法给这些贫困户提供帮助,真的是名副其实的省级贫困村。”

2016年,山东省妇联开展的“小康路上·姐妹同行‘百企联百村’巾帼脱贫行动”的结对帮扶项目中,保全村作为“省级贫困村”,得到了一个帮扶名额。“当时市妇联、区妇联都来帮我们考察项目,最终决定,在村里建蔬菜大棚,帮助农户脱贫。”谢庚兵说。

而像杨丰玲这样有劳动能力,但家中有病人无法外出打工的,村里就把他们“招聘”到大棚里工作,每人每天可收入50元。“大棚离我家很近,家里有什么事我也可以及时跑回去。再有,大棚里也不是天天都有活干,有活我就来干两天,不耽误自己家的地,还能多挣钱。”

记者了解到,到2016年年底,保全村已经有37户家庭脱贫。“村里通过各种方式,最起码要保证那些没有劳动能力的人,每人每年有最低3800元的收入,争取到2017年年底全部脱贫。”

谢庚兵告诉记者,现在村里建造的西红柿大棚是最新的“智慧型生态大棚”,有摄像头24小时传送数据,大棚里还养殖了专门用来授粉的“熊蜂”。记者跟随他来到大棚里,虽然外面寒风呼啸,大棚里却是温暖如春,绿油油的西红柿正在等待成熟。谢庚兵说,下一步,他们打算发展乡村旅游,吸引游客到这里来采摘西红柿,亲身体验一下现代生态蔬菜大棚的优势。

杨丰玲告诉记者,如今能在大棚里工作,她心里别提多高兴了。“我们一个棚里一起干活的有4个人,基本上都是妇女。在这儿一边干着活,一边说着话,比我原来在家里闷着强多了。”跟杨丰玲一起干活的村民刘大姐也说,自从来大棚里干活,杨丰玲看着比以前更爱笑了。

大棚里,“杨丰玲们”还在忙碌着,而他们的欢声笑语,透过那一层薄薄的塑料布,在田间地头回荡着……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