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17年2月12星期日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中国家庭 文明 海南“最美家庭”争做文明家风传播者 星星村连续17年自办“春晚” “爱心储蓄罐”传承家风 “不老的喀秋莎”和她的“最美家庭” “尚志精神”的世代传承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0.0参与评分人数:0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不老的喀秋莎”和她的“最美家庭”

□ 万方

□ 中国妇女报·中华女性网

记者 强洪

李淑范,这个名字在武汉叫了65年,而她的俄文名字叫伊利娜·亚克利夫娜·契高特柯娃。今年92岁的李淑范现住在武汉青山区钢花村街111社区,是武汉市唯一的俄罗斯裔中国公民。

做一名“贤淑模范”的中国媳妇

李淑范1926年出生于圣彼得堡,1949年,这个名叫伊利娜的姑娘与前往苏联留学的中国小伙邱永言一见钟情,并永结连理。

1950年,她随丈夫回到中国,在广州从事翻译工作。刚到广州时,人们记不住她那长长的俄罗斯名字,于是她到公安局改名“李淑范”,取“贤淑模范”之意。1953年,为筹建武钢,李淑范一家来到武汉,成为“十里钢城”的第一批居民。

当时,武钢的土建刚刚搞完,正在运送生产设备,苏联专家也来了,为筹建武钢提供技术支持。专家们指定李淑范当翻译,不仅生产技术上的事情要靠她,生活上吃什么、到哪去玩,也都要找她。

在后来的那段特殊岁月,李淑范一家的日子很艰苦。丈夫邱永言被扣上了“苏修特务”的帽子,他劝李淑范回自己的国家。“我回去了会留下一生的遗憾,我们生要生在一起,死也要死在一起。”坚强的李淑范留了下来,坚守住那份执着的爱情。

渴望加入中国共产党

说起她加入中国共产党的经历,李淑范老人坦言有些“曲折”:早在1958年,李淑范就曾被批准入党。当时的会议特别多,每次开会,热爱跳舞的她听着听着就想去跳舞。入党申请被批准后,她觉得自己开会还想跳舞,是思想不够纯正的表现,于是主动取消了审批资格。之后,她脚踏实地干工作,为“够条件”再接再厉。但她没想到随后中苏关系破裂,“文革”爆发使她一度失去了入党机会。党的“十六大”召开后,她心中又燃起了加入中国共产党的热火。

李淑范彻夜未眠,认真地写了一份入党申请书,这是她多年以来的心愿。用她自己的话说:“入党可约束自己,分辨好坏,促进进步,报答国家。”话虽简短,但包含了她几十年来追求之路上的坎坎坷坷、辛酸荣辱,也诠释了她几十年来从不放弃的动力源泉。

2004年7月1日,面对鲜红的党旗,来自俄罗斯的78岁的李淑范庄严宣誓,成为了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她控制不住自己的情感,流下幸福的泪水:“心愿了了,别的一切都不需要了。我现在就差发挥自己的余热了。”

发挥余热 不知疲倦

退休后,李淑范不仅参加健身舞、民俗舞等文艺活动的表演,在她的倡导下,还组建了金秋时装队,不少老年妇女前来报名参加。在111社区,大家亲热地称她为 “不老的喀秋莎”。

2015年,她的俄语免费培训班面对街坊邻里开放。为了这个梦想,她专程回到俄罗斯,从圣彼得堡带回一套幼儿学习资料,在社区寻找合适的场所,为孩子们教授俄语。

对于荣获武汉青山区“最美家庭”称号,老人说,多年来她教育3个儿子“少说话多做好事”“为人要正直、勤奋”。三儿子邱承斌是武钢炼铁厂五高炉班子成员,不仅是党员,还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二儿子邱承刚即将退休,他说:“过去的日子很艰苦,正是母亲的坚强和乐观,让我们坚持走到了今天,有了幸福美满的生活。”

如今已92岁的李淑范老人依然健康、开朗,活跃在社区,活跃在大大小小的舞台上。问及是什么让她停不下舞动的脚步时,她激动地说:“从宣誓那一刻起,就更加坚定了要把自己的余热奉献给我毕生眷念的十里钢城!”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