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中华女性网记者刘旭/张箭 发自南昌 随着城市房价一路飙升,各地房产调控政策的相继出台,一些地区限购限贷升级,二套房认定标准有所改变,其首付比例、贷款利率也大幅提升,导致一些居民为买房而扎堆离婚,少数地区甚至出现了离婚限号排队的现象。
针对 “甜甜蜜蜜去离婚,高高兴兴再买房”现象,在今年的江西省两会上,江西省政协委员、省妇联副主席黄海燕带来了一份关于完善房产调控政策,促进婚姻家庭稳定的建议:应加强政策制定对婚姻家庭影响的预测与研判,不能让住房调控政策成为“无意间”破坏婚姻家庭稳定的推手。
黄海燕认为,这样的“假离婚”,动摇的不仅仅是对婚姻的神圣感与道德感,还有对公共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尊重与遵守。于人之常情,是挑战亵渎社会主义婚姻伦理和法律尊严,败坏公序良俗;于经济之理,是逃避公民依法纳税等义务,抵消弱化国家对房地产市场调控的应有效力;于婚姻当事人来说,这是一种搭上身家和名誉的赌博,存在着“假戏真做”“人财两空”的风险和诸多隐患。同时,虽然“假离婚”属于道德范畴,是为了经济利益而做出的不合人伦世俗的无奈之举,但一项政策引发这么多的社会连锁问题,特别是民众可以用非常手段“化解”政策,应当引起社会各界关注和政策制定者的思考。
为此,黄海燕呼吁,政府在制定政策时应融入婚姻家庭维度,增强预见性,尽量减少住房限购政策“无意间”对婚姻道德产生践踏和对家庭产生不稳定因素,维护婚姻尊严,促进社会稳定。她还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首先要加强政策制定对婚姻家庭影响的预测与研判。每个人的切身利益,无时无刻不受公共政策的影响。建议相关部门在制定房地产调控政策时,能够融入包括婚姻家庭在内的全方位视角和维度,将政策实施可能对婚姻家庭产生的若干影响进行充分的预设和研判,让“限购”这发炮弹“精准打击”,限住那些投机炒作的人,不牵连那些有真正刚需的人。
其次,加强对离婚的前置审查。“假离婚”具有明显的特征,有悖于常理,因此,在当事人提出离婚之前,加强审查甄别力度,能在很大程度上限制压缩“假离婚”的空间。要严格以“感情确已完全破裂”的标准作为离婚法定条件,加强调查摸底力度,对离婚理由与平日表现明显相悖,离婚理由唐突牵强,经不起逻辑推敲的,民政部门要主动进行劝导干预,向当事人告知“假离婚”的风险隐患,并以“感情尚未完全破裂”为依据引导当事人冷静思考、审慎决定。
再次,加强个人信用体系建设。建议房管、公安、银行、民政、税收等部门通力合作,信息共享,加强个人征信体系平台建设,实现个人户籍、房产、婚姻、贷款等基础信息的联网联查,对于频繁离婚、结婚或具有假离婚嫌疑的当事人,系统将启动报警机制,并列入个人诚信记录,在购房、贷款、信用卡等各个方面对其严格限制,永久适用,让挖空心思钻营投机者付出沉重代价。
最后,加强社会主义婚姻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建议民政、房管、司法等部门加大宣传力度,深入基层,入驻婚姻登记所,向居民传播公序良俗,宣传普及婚姻法,弘扬婚姻爱情崇高神圣、坚贞忠诚不可亵渎的伦理道德。同时,从民法角度,将“假离婚”可能导致的“假戏真做”等风险隐患如实告知社会公众,警醒他们切勿被眼前利益蒙蔽头脑,聪明反被聪明误,最终机关算尽一场空,赔了夫人又折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