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元鹏
“13号车5号下铺孕妇说肚子阵痛,可能是要生了。”1月11日凌晨3点40分许,K8482次列车刚过滁州北站,13号车乘务员李芳霞接到一名孕妇的求助,立即通报列车长李杨。李杨立即赶至孕妇所在位置,了解到她即将临产,并使用对讲机通知每个车厢乘务员在车内寻找医务工作者。(1月12日《澎湃新闻》)
这是一则“温暖新闻”,描绘的是一种大爱场景:得知孕妇临产,列车长、乘务员、乘客都忙碌起来,大家帮忙寻找医务工作者。的确,从这些温暖的镜头里,我们看到了列车工作人员的担当和众多乘客的奉献,但也看到了危险,看到了无奈。
当孕妇临盆的时候,大家手忙脚乱的场景该出现吗?如果车厢里没有医务人员乘客呢?列车联系了最近的“120”急救中心,最终该孕妇在停靠点被送到了医院。然而,试想如果孕妇等不到停靠地点就生产了呢,是不是很危险?
笔者以为,列车需要有更加细致化、精准化的服务。因为在出行乘客中,很可能会有孕妇,甚至是身怀六甲即将临盆的孕妇。有人说那只能怪孕妇缺乏安全意识,都快生产了为何还外出?其实不然,有时并不是孕妇没有计算好生产时间,而是临时出现了突发状况,比如早产了。尤其是在疾驰的列车上,车速快,环境拥挤嘈杂,旅途奔波劳累,孕妇情绪波动大,很容易发生状况。为了防患于未然,铁路部门应该提前准备好应急措施,多些为小众服务的理念和情怀,不能有人要生孩子了,才慌慌张张地在车厢里寻找医务人员。这就需要列车增加此类服务。
笔者以为,从零距离服务的角度出发,列车应该设置“孕妇车厢”。其一,孕妇乘坐火车出行有安全隐患,尤其是春运期间,很多人需要站在过道里,容易出现意外,设立“孕妇车厢”可以减少碰撞的安全隐患。其二,可以让孕妇减少尴尬。孕期是个特殊的时期,在生理上、生活上都需要特殊的环境,专门设立“孕妇车厢”,可以让她们更加方便。其三,可以提供精细化的服务,让专业人员负责服务,一旦出现特殊情况,可以立即采取措施。
同时,还应该配备随车的妇产科医生以及简单的设备。这样一来,即使遇到了突发情况,也不至于手忙脚乱,更不需要紧张地寻找医务人员。毕竟不是每趟列车上都会有医务工作者乘客,即使有,如果连基本的医疗设备都不具备,如何确保救援的安全?
“列车临盆”的情况不少,列车服务应该拓展范围,更加细致化、人性化。诚然,是否设置“孕妇车厢”可能会牵涉到运营、成本、管理、公平等问题,需要进行全面调研和科学论证,一时半会儿难以解决,那么,是否可以尝试着开辟出“孕妇专区”,提供精准周到的服务和必要的医疗条件,让她们安心安全地乘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