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中华女性网记者周文 发自北京 1月8日闭幕的十八届中央纪委七次全会对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作出了重要部署。1月9日下午,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请中央纪委监察部主要负责人就该全会精神进行解读,并回应反腐热点话题。
十八大以来中央纪委共立案审查中管干部240人
发布会上,中央纪委副书记吴玉良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纪委共立案审查中管干部240人,给予纪律处分223人;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共立案116.2万件,给予纪律处分119.9万人;全国共处分乡科级及以下党员、干部114.3万人,处分农村党员、干部55.4万人。2014年以来,共追回外逃人员2566名,“百名红通”人员已有37人落网,追赃金额86.4亿元。
吴玉良说,据国家统计局开展的全国党风廉政建设民意调查数据显示,党的十八大召开前,人民群众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满意度是75%,2013年是81%,2014年是88.4%,2015年是91.5%,2016年是92.9%,逐年走高。这充分表明党中央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顺党心、合民意,高度凝聚起党心民心,厚植了党执政的政治基础,要坚定信念信心,一以贯之地抓下去。
国家监察机关的监察范围包括六类人员
此次全会公报提出,要制定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方案,在北京、山西、浙江部署开展改革试点,推动党内监督和国家监察全覆盖。对此,监察部副部长肖培介绍,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和在北京、山西、浙江开展试点,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和决策。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要加强党对反腐败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把现在分散在监察部、国家预防腐败局以及检察机关的职能整合在一起,在试点地区组建新的国家监察机关,实现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的监察全覆盖。
国家监察机关的监察范围包括六大类人员:国家公务员法所规定的国家公职人员;由法律授权,或者由政府委托来行使公共事务职权的公务人员;国有企业的管理人员;公办的教育、科研、文化、医疗、体育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群众、自治组织中的管理人员;其他依法行使公共职务的人员。从它的监督监察范围来看,它的权威性一目了然。
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形成
此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何谓压倒性态势?对此,肖培介绍,所谓压倒性态势就是在党心民心上的压倒性态势,是在政治上的压倒、正气上的压倒。
“十八大以来,中央纪委共立案审查中管干部即中央一级管理的干部是240人,是十七大期间审查中管干部人数的3.6倍,尤其是严厉查处了周永康、薄熙来、郭伯雄、徐才厚、令计划这样严重的违纪违法案件,消弭了党和国家的重大政治隐患。”肖培说。
肖培用“一降一升”的数字来具体形容压倒性态势。什么是降?就是纪检机关目前接到的检举控告类信访举报呈下降态势。2016年比2015年接到的此类举报下降了17.5%,是十八大以来的首次回落。“一升”,从纪检机关立案审查和处分的党员人数来看是持续上升的。2012年有8500万名党员,那时全国查办的案件是15.5万件次,处分16.1万名党员。到2016年年底,党员人数发展到了8800多万,相应的立案件次达到41.3万件,处分党员人数达到41.5万人。在党员基数不断增长背景下,党员受处分率从1.8‰上升到4.3‰。
“去年一年,在强有力的反腐败高压态势震慑下,有5.7万名党员主动向组织交代了自己的问题,这就是压倒性态势。”肖培说。
监督别人的人首先要自觉接受监督
发布会上,谁来监督监督者的问题备受关注,受到各方记者的多次提问。对此,吴玉良表示,这次中央纪委七次全会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审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监督执纪工作规则(试行)》。制定规则的目的,正如前几天热播的专题片片名——《打铁还需自身硬》,就是防止灯下黑。全面从严治党,纪检机关必须把自己摆进去,从严管好自己。监督别人的人首先要自觉接受监督,所以就针对纪检机关最核心的监督执纪权力,专门制定了规则,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扎紧制度的笼子。
吴玉良介绍,中央纪委高度重视队伍建设,十八大以来,中央纪委机关谈话函询218人、组织调整21人、立案查处17人,全国纪检监察系统共谈话函询5800人次、组织处理2500人、处分7900人,做到了铁面无私。此次规则的制定实施,是中央纪委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的具体行动,充分表明了纪检机关严格自律的责任担当和坚定决心,向全党全社会昭示,执纪者有着更为严格的纪律要求,监督者时刻都在接受监督,要建设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纪检监察干部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