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中华女性网记者 耿兴敏
近日,中共北京市委办公厅印发《北京市妇联改革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强调,牢牢把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的妇女运动时代主题,切实保持和增强妇联工作和妇联组织的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着力解决“机关化、行政化、贵族化、娱乐化”等脱离妇女群众的突出问题,全面推进新形势下妇联工作和妇联组织改革创新,团结引导广大妇女听党话、跟党走,充分发挥妇女“半边天”作用,为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贡献力量。
《方案》对六大重点改革内容条条细化,根据相关部署,总体上将在3年内完成改革任务。其中25项改革举措,探索改进市妇联领导机构人员构成、运行机制和机构设置,探索改革市妇联机关干部选拔、使用和管理等举措,全面推进新形势下北京市妇联工作和妇联组织的改革创新。
增强广泛性和代表性 改进机构设置
北京市妇联将改进领导机构人员构成、运行机制和机构设置。从领导机构构成上强化妇联组织的群众性,让广大妇女群众从心底感到妇联是自己的组织。增强北京市妇女代表大会和市妇联执委会、常委会的广泛性和代表性。提高北京市妇女代表大会代表、市妇联执委会和常委会委员中各族各界、各行各业劳动妇女和知识女性中的优秀代表比例,分别达80%、40%、20%。将执委、代表中各行各业的优秀代表蕴含的热情、力量、资源充分挖掘好、调动好,通过大家直接联系服务更多妇女。
优化调整市妇联机关部室职能,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加强网络及新媒体建设。强化指导和推进基层组织建设的职能,成立基层组织建设部,负责全市妇联系统基层组织和阵地建设等工作。强化所属事业单位公益性和服务性职能,进一步优化机关部室与事业单位运行关系。
改革干部选拔 注重面向基层
北京市妇联将构建专职、挂职、兼职相结合的机关干部队伍。打破年龄、学历、身份壁垒,注重基层一线工作经历、群众工作经历,不拘一格从基层、各领域选用优秀人才,形成一支专职干部为骨干力量、挂职兼职干部为重要支撑的热爱妇女群众、善做群众工作、充满活力的妇联机关干部队伍。
机关各部室选配一定数量挂职干部。改进干部选任和交流工作。从严选拔专职干部,注重面向基层,从基层妇联组织以及企事业单位、农村(社区)、社会组织等,选任热爱、善做妇女群众工作的优秀人才进入机关专职干部行列。
通过改革转变机关干部作风,常态化、制度化开展“下基层、访妇情、办实事”工作,落实调查研究制度,市区妇联领导干部每年深入基层调研、开展妇女工作时间不少于3个月。落实蹲点工作制度,市区妇联机关干部每年到农村和社区蹲点不少于一个月,直接与妇女群众交朋友,同困难家庭结对子,为妇女群众开展服务。建立妇联干部直接联系妇女群众制度,通畅联系渠道,及时了解妇女群众思想动态、提供帮助。
群众工作群众做 加强基层服务型妇联组织建设
北京市妇联将适应妇女就业、生活、集聚方式不断变化的情况,改变“倒金字塔”组织现状,解决“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的问题,扩大和夯实基层承载面,使各级妇联组织能够更广泛地联系和服务妇女群众。
重点推进乡镇(街道)妇联区域化建设,全面推进农村妇代会改建妇联。
壮大基层工作力量。重点发展以妇联干部为骨干、以妇女社会工作者和巾帼志愿者等为依靠、吸引更多城乡社区妇女参加的基层妇联工作队伍。重点依章程选齐配强基层妇联组织负责人,乡镇(街道)妇联主席由同级党政领导班子中的女性领导兼任,配备正科实职专职妇联副主席;通过政府购买管理服务岗位为乡镇(街道)妇联配备专业社工;加大力度配备兼职副主席,增加妇联执委会人员,形成群众工作群众做的格局。
在基层阵地建设方面,重点将“妇女之家”建设向各领域延伸,推进乡镇(街道)一级 “妇女之家”建设;按照“七有”标准(有活动场所、有骨干力量、有经费保障、有服务设备、有长效机制、有特色活动、有台账资料)规范化建设“妇女之家”;强化“妇女之家”4+N服务功能(维护权益、创业就业、家庭建设、困难帮扶+N),使“妇女之家”工作更活跃。
强化职能 履行好服务大局与服务妇女的双重使命
北京市妇联将围绕“妇女所急、党政所需、妇联所能”,夯实工作基础,突出工作特色,探索工作抓手,打造工作品牌,形成更加符合群团组织特点和妇女工作规律的工作机制,全面强化新时期妇联组织职能。
将以“巾帼心向党·扬帆新征程”为主题,引导广大妇女思想上高度信赖、政治上坚决维护、行动上自觉服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
将巩固强化妇联基本职能。紧紧围绕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加快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目标,履行代表和维护妇女权益、促进男女平等基本职能。通过推动妇女和经济社会同步发展,有效提升妇女地位,为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打下坚实基础。
立足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深化“巾帼建功”“双学双比”活动内涵,开展“创业创新巾帼行动”,完善“政策扶持+项目推动+技能培训”的促进妇女发展机制,打造“北京巧娘”“巾帼家政”等妇女发展工作品牌。依托“首都女性终身学习平台”加快女性成长成才,支持女性参与科技创新、管理创新、产品创新和品牌创新,引领各行各业妇女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投身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热潮,参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妇女建功立业、实现人生理想和梦想搭建舞台。通过推动妇女和经济社会同步发展,有效提升妇女地位,为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打下坚实基础。
将围绕建设法治中国首善之区,提升妇联工作法治化水平,实现维权与维稳相统一,在依法维护妇女权益的同时,引导妇女通过合法渠道表达利益诉求,实现维权工作在源头、在基层、在妇女身边。
切实加强家庭文明建设。深入实施《和谐家庭行动计划》,大力推进家庭美德倡扬行动、家庭教育推进行动、家庭服务发展行动、家庭工作人才培养行动和家庭工作平台拓展行动。完善家庭文明建设工作领导协调机制、创建评选工作机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落到家庭。在党政机关干部中开展廉洁家庭建设活动,以好家风支撑起好的社会风气,以家庭和谐促进社会和谐,为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建设贡献力量。
把更多注意力放在普通妇女、困难妇女身上,健全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机制、服务资源共享机制、困难妇女儿童帮扶机制,推动将热线服务、心理疏导、技能培训、法律咨询、婚姻辅导、困难群体帮扶等服务纳入政府购买服务项目,精心打造“益家筑梦·携手成长”“邻里守望·姐妹相助”等工作品牌,充分发挥北京妇女儿童发展基金会的慈善平台作用,争取党政资源、吸引社会资源、整合妇联资源,共同为妇女儿童和家庭服务。
北京市妇联将充分发挥妇联枢纽型组织作用和开展独具特色的妇女民间外交和统战联谊工作。建立常态化妇女群众需求调查机制,完善重大课题向社会公开招标制度。
打造“网上妇女之家” 构建“互联网+妇联”新格局
北京市妇联将进一步增强做好网上妇女工作的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牢固树立互联网思维,构建联系网、工作网、服务网整体合一的“互联网+妇联”工作新格局,积极开展网上组织、宣传、教育、引导妇女群众的工作,扎实推进妇联工作实体领域和虚拟空间、线上和线下两条战线的融合互动,增强全媒体时代妇联组织吸引力凝聚力影响力。将畅通网上联系妇女渠道、建设妇联网上工作新平台、主动开展网上舆论斗争。
加强各类网络和新媒体阵地建设,发挥微博、微信、QQ工作群等妇联“微平台矩阵”作用,建设权威女性网站,面向妇女形成互动活跃的妇联网群。运用网络和新媒体建立与各族各界、各行各业妇女群众的广泛联系,通过网络积极宣传妇女工作、了解妇女心声、回应妇女诉求、解答妇女疑惑,让妇女群众感受到妇联组织就在身边,增强与妇女群众的黏合度。
积极推动建立“网上妇女之家”,加强服务资源与妇女需求信息平台建设,将思想教育、主题活动和服务项目等搭载到“网上妇女之家”,实现服务资源与妇女需求的有效对接。建设网络终端,将各类工作和活动纳入全国妇联“女性之声”工作链条。
组建妇联网络智库。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通过网络和新媒体宣传男女平等基本国策。
加强党委领导和政府支持 完善保障机制
改革方案强调,加强党委领导和政府支持,更好地促进改革创新。
在加强党委对妇联工作的组织领导方面,强调妇联组织受同级党委和上级妇联双重领导;各级党委要建立和完善研究决定妇联工作重大事项制度,每年至少听取一次妇联工作汇报,各级党委有关工作会议要安排妇联组织主要负责人参加或列席。
在落实党建带妇建制度方面,强调各级党委把妇联工作列为党建工作责任制和党建工作述职的重要内容,要注意听取上级妇联组织的意见;要落实妇联党员主要负责人作为同级党委委员候选人提名人选;要统筹推进城乡社区“妇女之家”建设;要建立党委群团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要将党的妇女工作理论和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纳入党政领导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和教学内容安排,增强领导干部性别意识。
在充分发挥各级妇联党组在妇联工作中的领导核心作用方面,强调要落实好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开展严肃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加强机关党风廉政建设;妇联领导干部要发挥表率作用,妇联党员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推动形成妇联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在加强政府支持力度方面,重点是根据首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群团工作特点,推动资源配置向基层倾斜,分层次完善妇联组织和妇女工作的财政保障机制,对妇联组织按人头划拨的经费重点向基层倾斜,推动探索创新有别于党政机关、符合妇联工作特点的经费管理机制,提升资金使用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