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中华女性网记者 姚建
□ 王丹青
12月26日,一场纷飞的大雪,让人们感受到了冬日的寒冷。而位于山东济南市“阳光大姐”总部的服务大厅里,却温暖如春,人头涌动,挤满了来找家政的市民。
“大姐,咱们这就把协议签了吧!”市民赵女士亲切地称呼着金牌月嫂时召萍。赵女士告诉中国妇女报·中华女性网记者:“‘大姐’这个品牌听着让人亲切,用着让人放心。”
在山东,各级妇联组织围绕就业工作大局,为促进妇女创业就业而倾力打造的“大姐”家政服务品牌,已经赢得了市场的广泛认可和高度赞誉。“目前,全省县以上建大姐机构221家,累计安置95万人就业,为300万家庭提供了服务。”山东省妇联主席邢善萍这样说。
推进诚信化建设,提升大姐品牌公信力
“在我们开展的家政服务‘十强百佳’示范企业评选中,明确把诚实守信作为一票否决的重要内容。”山东省妇女创业中心主任董萍告诉记者。
山东省妇联把诚信化建设作为山东大姐机构发展之本,积极引导大姐机构和从业妇女树立诚信理念,加强诚信教育,并把诚信作为评先树优的首要条件。
为加强行业约束,山东省妇联成立了山东大姐发展联盟,通过组织开展学习交流、培训研讨等活动,引导企业以诚信促发展,靠信用树品牌。济南、青岛、淄博、临沂等8市大姐机构牵头成立当地家庭服务业协会,制定推广家庭服务业规范,发布自律公约,开展诚信单位评选,促进家庭服务业规范健康发展。
推进职业化发展,培养专业人才队伍
“好多人不愿意从事家政服务行业,老观念里觉得这就是个伺候人的活儿,低人一等。我们就是要通过培训,一是增加她们的职业素质,更重要的是让她们从心底里知道,这是一份正当的职业,跟社会上其他的行业没有本质的区别。家政服务员更要职业化。”济南阳光大姐总经理卓长立这样告诉记者。
山东省妇联始终把培养一流的专业人才队伍、推进大姐机构职业化发展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断优化环境,强化培训,打造集培训、鉴定、教材开发、师资培养等于一体的家庭服务阵地。省妇联与省人社厅联合下发文件,把妇联组织的家庭服务技能培训纳入政策培训范围,按规定享受培训补贴。2014年以来,培训大姐机构负责人、职业经理人等600余人。各级层层开展技能培训、提升培训,举办家庭服务培训班6300多期,培训妇女27万人。
推进信息化建设,搭建平台促转型升级
随着经济的发展,居民对家庭服务需求越来越大,各地还出现了供需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为缓解这一困境,山东省妇联争取省财政安排服务业引导资金300万元,打造了“山东大姐家庭服务云平台”。
云平台利用呼叫中心、电子地图、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建立省级管理调度中心和话务运营中心,设置坐席48个,开通24小时服务热线96600、山东大姐网站、手机客户端和微信公众号四个服务渠道,形成了覆盖省、市、县、乡、村居五级服务网络体系。
云平台开设家庭服务、职业培训、职业介绍、大姐超市、大姐百事通五大核心服务,提供家政服务、技能培训、职业介绍、电子商务、家庭生活常识普及等服务。
记者了解到,到目前为止,云平台已覆盖全省17个市,签约加盟商260余家,在册家政服务人员近万人,受理业务咨询22000多次,签订订单1600多个。淄博、临沂、济南、滨州等市也已经建立并运行家庭服务网络中心。
推进规模化发展,壮大山东大姐事业
发展过程中,“山东大姐”不满足于家政服务业,还积极拓展领域,完善功能,扩大规模,以规模促效益。
各级大姐机构适应发展需求,立足实际,以连锁加盟经营、建立服务点等形式,扩大发展规模。济南阳光大姐发展连锁加盟店160多家,覆盖全省大部分地区,并辐射到外省市。青岛爱心大姐建立31个连锁经营机构、120个社区服务点、26个劳务输出基地。菏泽、济宁、德州、临沂等地的大姐分支机构也遍地开花,呈现出百花竞放、蓬勃发展的规模效应。
山东省妇联还积极推动大姐机构与资本市场对接,借助外部资金、人才、项目等资源,实现开放式发展,走产业化、集团化之路。济南阳光大姐发起成立全国首支家庭服务业产业引导基金,成立由资深投资顾问组成的基金团队,吸引政府及民间企业资本注入,发展创业孵化平台、幼儿园等上下游产业项目,延伸家政服务业产业链,推动大姐机构提档升级,实现了跨越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