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中华女性网“一带一路”采访组
“青岛前湾保税港区的发展离不开‘一带一路’战略,离不开我们‘走出去’的决策。”面对中国妇女报·中华女性网“一带一路”采访组记者,青岛前湾保税港区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青岛西海岸出口加工区管委会主任李苏满这样说。
青岛前湾保税港区集保税区、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园区、综合保税区等多种模式于一身,而在全国范围内,青岛前湾保税港区是较早开始践行“一带一路”战略的区域之一。
李苏满认为,“走出去”是为保税港区开拓发展空间:“我们是国内最早提出保税区向自由贸易港区转型升级理论的区域,本质就是想探索中国保税区要向何处去。在我们看来,必须要‘走出去’,既是为了开拓地理空间,又是为了开拓资源和功能的空间。”
开拓地理空间
1992年,青岛保税区成立,总规划面积只有2.5平方公里。“那个时候还有相当一部分空间是闲置的。”李苏满告诉记者。而到了2008年,青岛保税区正式转型升级为青岛前湾保税港区,规划面积增加到9.72平方公里。2013年,青岛市委、市政府重新调整了保税港区发展建设规划,规划总面积达到65.73平方公里。
在李苏满看来,目前的规划面积还不能满足青岛前湾保税港区的发展。因此,为了开拓地理空间,青岛前湾保税港区整合了青岛市西海岸出口加工区,又在进行与青岛另一个出口加工区的整合。除此之外,青岛前湾保税港区开始在山东省内寻找合适的区域开辟“内陆港”。
“‘区区联动’是我们提出的一个新理念,为的就是让全省都能从特殊监管区域的发展中受益。”目前,他们已在潍坊、滨州、德州、临沂、菏泽、泰安等地布局建设了8个功能区。“在山东省内布局保税港区功能区,一方面是为了满足我们自身的发展需求,另一方面也符合了内陆地区对外开放的需求。”
扩大资源空间
在李苏满看来,“走出去”更有利于扩大资源空间。“比如说,我们国家是一个橡胶进口大国,但是在国际橡胶市场上是没有话语权的,这是由我们国家橡胶资源以及我们橡胶交易市场建设滞后等诸多因素匮乏造成的。”
为此,青岛前湾保税港区开始着手建立中国自己的橡胶交易市场,目前已经成为世界第三大橡胶交易市场。
“这个市场建立起来了,我们就鼓励有能力的企业走出去。”目前,青岛的企业正在印尼建设60公顷的太平洋国际印尼橡胶工业产业园,森麒麟泰国立盛橡胶工业园、青建马来西亚吉打州橡胶工业园等也正在启动中,这就为我国打造东南亚橡胶加工示范区,开展橡胶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吸引橡胶加工、商贸物流等产业链企业入园集聚创造了有利条件。
“国外除了有丰富的橡胶资源,还有石油资源也可以为我们所使用。”李苏满说。前一段时间他们刚刚帮助一家国内公司扭亏为盈,靠的就是哈萨克斯坦的石油资源。
“这家企业是搞技术研发的,主要处理石油开采过程中产生的伴生气。但在国内找不到合适的市场,企业面临亏损。”李苏满告诉记者。
后来在他们的推动下,该企业开始与哈萨克斯坦的相关产业负责人接触,了解到在哈萨克斯坦正好缺乏这一技术。就这样,这家原本亏损的企业获得了在哈萨克斯坦3个主要油田每年3亿方伴生气回收处理项目的许可权。“不仅如此,他们利用自己的技术处理后产生的液化气和轻质油还运回国内作为燃料使用,这是一举两得的好事,目前液化气运输的渠道还在探索中。”
扩大功能空间
“保税港区是国家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这里一个很重要的功能就是进行货物的‘中转’。”李苏满说。
在李苏满看来,青岛前湾保税港区的货物“中转”功能,正是国家践行“一带一路”政策的重要媒介。
“快速消费品,例如红酒,这样的商品在这里中转,这个过程是需要我们来布局的。除此之外,还有汽车的中转销售。”
2012年,青岛前湾保税港区被国务院正式批复为汽车整车进口口岸。2013年10月,青岛国际汽车口岸管理有限公司成立。
“既然我们拿下了这个口岸,就要用创新来推动它的发展。”李苏满口中的“创新”,就是青岛前湾保税港区建立起全国第一家进口汽车网上交易市场。据李苏满介绍,这里最好时一天能有80辆汽车交易成功。
记者了解到,青岛前湾保税港区还首创了“美元挂牌、保税交易”的大宗商品交易模式,建成了全世界最大的化肥电子交易平台,还拥有棉花、油品、化工等大宗商品国际交易市场十余家。
为了更好地为投资者提供服务,青岛前湾保税港区还为企业注册实行“一口受理”审批服务,实现“一口接件、多证联办、内部流转、一门认证”,应企业要求可为企业提供免费代理服务。
在李苏满看来,“走出去”不仅是对国家战略的践行,更是为了自身发展不得不走的一条路。“出国去谈生意做投资,比国内可能还要辛苦几百倍,但是我们还是要走这条路,还是要鼓励更多的企业走出去。‘一带一路’上有无限的发展空间,有无限的可能。”李苏满笑着说,“虽然苦点累点,但是有一句话说得好:道路越泥泞,留下的脚印就越深。”
(记者姚建 茹希佳 丁秀伟/王丹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