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中华女性网记者 王蓓
最近,又一件“暖心事”让寒冬中的合肥暖意融融——
11月1日上午,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护士周章萍到繁昌路菜场买菜,刚到菜市场门口,就看到地上躺着一位60岁左右的男子。有着10年ICU病房医护经验的周章萍第一反应是他有心脑血管疾病,出于医护人员救死扶伤的本能,她立即上前跪地检查。“男子当时已经没有了呼吸和心跳,面额发紫。救人要紧,我赶紧甩下包,开始实施心脏复苏。”与此同时,爱心感召着爱心。围观群众赶紧拨打120。一位阿姨急忙撕开口罩取出纱布,递给了需要帮男子清理呼吸道里异物的周章萍。5分钟的心脏复苏和一连串急救措施,让男子有了自主呼吸,眼睛微微睁开,直到120急救人员到来。
事实上,这样见义勇为的凡人善举,在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早已不是孤例。
2012年7月,急诊科护士童春香路遇一位车祸重伤的女子。下车,拨开人群上前,跪地检查伤口,扯下脖子上的白色围巾撕成绑带紧紧扎住正汩汩喷涌鲜血的大动脉,捡起地上的玻璃碎片割断勒住伤者颈部的包带——一连串的急救,没有丝毫迟疑和慌乱,直到救护车到来,才捂着被玻璃碎片划伤的手腕悄然离开。
2015年1月,护理部干事沈琼和同事在回家途中看到一位倒地不起的老人,“老人已经昏迷,口中满是鲜血,期间还出现心脏骤停”。凭着多年护理的专业素养,沈琼果断跪地进行心脉按压和人工呼吸。心脏复苏30次、人工呼吸2次,这一组动作沈琼重复了无数次,直到120赶到。
2016年10月,门诊服务中心护士孙静翔搭乘公交车上班,“一个小伙子突然沿着座位往下滑,牙关咬紧出现抽搐症状”,几乎没有考虑,孙静翔立刻冲上前检查,“我判断他可能是癫痫病犯了。”众人协助一起扶男子躺在车厢地板上。状况平稳后,孙静翔让男子和自己一起下车,到医院药房自掏腰包为男子买了药和早餐……
扶还是不扶?救还是不救?“如果说以前曾经对这样的状况还会有些许犹豫,现在,我们的医护人员都有这样的共识:只要有病患,哪里都是病房,救死扶伤就是医护人员的天职!”在2012年“扶与不扶”争论甚嚣尘上的风口浪尖也“一心只想着救人”的童春香,时隔4年,语气更加坚定。
追根溯源,对“仁心”如斯坚持,“来自于医院对好人精神的传承和好人‘土壤’的培养”,采访中,几位“好人”护士有着同样的感受。
从部队医院改编而来的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是1950年10月最早入朝参与伤员救治的医院。1976年唐山大地震后,承接并救治了308名地震伤员,合肥仅此一家——在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这样的光荣“院史”大家耳熟能详,“前辈们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勇于担当的革命精神激励着我们”。
“不光是我们护士,医生也在以身作则”,2007年,医院外科主任钱小星为争取最佳抢救时间,用嘴为患者吸取喉部浓痰,获得当年“合肥十大新闻人物”。
4年前,童春香勇救重伤女子,获评“中国好人”。为夯实好人“土壤”,医院组成先进事迹报告团,巡讲30多场。“她的事迹在医院反响很大,我们也在私下里议论,如果遇到这样的状况,我们会怎么做?答案也是一样!”周章萍说。
而4年里,“以童春香为榜样”的医护人员,也已经用实际行动交上了自己的答卷。
为了让更多人受益于“好人精神”,2014年3月5日,一支以童春香名字命名的爱心团队——“春香爱心团队”,在医院成立,全院2000多名医护人员几乎全部加入其中。每月组织1~2次到合肥周边偏远乡村义诊、送医送药,“只有因为参加人数受限没去上的,从来没有不愿意去的”。
事实上,“仁心”与“仁术”从来密不可分。每年、每月甚至每周都在各科室轮流开展的医护技能考核,让急诊科和ICU病房出身的护理“尖子”童春香、周章萍都常常大呼“考糊了”,“但是,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么多仿真实战训练,才让我们在遇到危急情况的时候不慌不乱、镇定从容,也才能有出手救助的勇气”。
一次次的出手相救、一次次的下乡义诊,让童春香和市二院的“春香爱心团队”在合肥乃至安徽都出了名。
不过,美誉之下,这个以女性为主的爱心团队已经生发出更大的动力,“精湛技艺,更加出色的完成本职工作,是爱心传承的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