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舟子
据报道,最近,一场“不化妆”运动正在蔓延。一社交网站上“不化妆”的话题激起了1200多万的参与量,人们纷纷上传自己不加修饰的照片,并希望以此传达对真实自我的赞赏。运动的发起者是美国著名女歌手艾丽西亚·凯斯(Alicia Keys)。
在我的生活中,有很多人不化妆,但我也看到、知道有很多人化妆:对于我常听的一个电台的节目主持人来说,化妆似乎是她们的标配。多年前,媒体上就有化妆与素面朝天的大讨论。当然,这些标配和讨论都是针对女性,男人一般不在此列,因为他们似乎毫无疑问可以真实做自己,长得什么样就是什么样,不必为“悦己者容”也不必悦自己,只要荷包里有足够的钱——这似乎就是一个社会对于男人的“标配”的要求。近来,似乎也有男性化妆品市场的逐渐兴起,但更多聚焦于护肤品,化妆品层次的还较为鲜见。
在化妆这件事上,用一句时下的流行语说,那就是:女人轻易地就甩了男人几条街,远远地走在了前列。现在当你走进任何一个看起来还不错的大商场,其第一层扑面而来的几乎都是化妆品专柜,各式化妆品和各式妆容新概念、新噱头可谓“乱花渐欲迷人眼”。在这样的情境下,不化妆有时会显得会是一种罪过,至少也是一种落伍:不化妆的女性似乎不配当现代女性。往低里说,是对自己要求低,不在意自己的形象;往高里说,是不尊重他人,甚至是没有职业精神,对不起观众和粉丝。于是,不少媒体上一方面是不化妆不出镜、不见人的“明规则”宣讲,另一方面则是对于其偶然或是费劲心机捕捉到的素颜明星的“丑态”的津津乐道,仿佛淘宝捡漏的人捡到了惊天大新闻,仿佛要告诉受众:原来不化妆是可以这样丑的!
但真是不化妆就会如此丑吗?其实并不尽然:很多的丑只是拍摄角度、光线等等的不同而造成的,在自拍几乎成为全民爱好的智能手机时代,相信有过一定自拍经验的人对此都深有体会。所以,这与其说是“素颜”的丑,不如说是拍摄效果有差异。因为如果素颜真的都是那么丑,那么,也就没有“清水出芙蓉”、天生丽质等等推崇素颜美的一大堆言词的问世了。当然,这些言辞大多源于“古代”,但现代还在使用中,就说明其生命力依旧。那么,为何现代商业社会又要如此卖力地宣讲“化妆”之美甚至不惜把“不化妆”上升到了一个伦理道德的高度,所谓“不化妆是不关心自己和对他人的不尊重”——这顶“帽子”还真是不小。在我看来,这一方面是对女性外表美的极端苛求的文化影响所致,另一方面是商业社会产品促销的功利需要。
当外表美被定义成为女人的标配之时,一个广袤的商业市场就形成了,因为并非人人都能生得如时尚杂志上的模特那般如花似玉,如此一来,化妆品就有了长长的产业链:厂家、商家有了不菲的利润,而那些以夸夸其谈、画猫为虎为能事的广告商、媒体也就有了用武之地……只可怜那些一味被所谓的时尚和新品牵着鼻子走的女性成为了俘虏甚至是牺牲品,有人损失了不少的真金白银,有人美容反被毁容……“卖什么吆喝什么”,在这些吆喝声如此尖利、密集之际,殊不知,其对于女性的无形和有形压力已经油然生成,很少有人能神经强大到丝毫不受此影响,只是受影响的程度有所不同而已。因为现代社会是一个“他人集体引导的社会”,大众传媒的汪洋大海之中,没有人是一个孤岛,也很难有人能真正地遗世独立。
但有人心有不甘,并付之拒绝被同化的行动,著名女歌手艾丽西亚·凯斯就是其中的一个。
据报道,2001年出道的她,拥有15座格莱美奖杯和3000万张唱片销量。2016年5月31日,她发布了一篇宣言,表达了她对要求女性表现成特定形象的刻板印象的厌恶,尤其是那些要求女性必须变得苗条、性感、完美的苛刻评判,“我曾经时刻被周遭提醒着不够漂亮,太男孩子气,长得不完美……于是我就渐渐变成了一只变色龙”。有人渴望成为“变色龙”,有人却不愿意,但社会对于不不想成为“变色龙”的人却没有那么宽容,这种认知让艾丽西亚觉得压力巨大。压力巨大之下,演艺圈中,有人提前隐退江湖有人选择极端的方式告别人世,还有人敢于像艾丽西亚这样宣称:我选择另外一个规则行事。虽然,在此之前,她并不知晓自己有这种潜能。
据报道,直到有一次,当她穿着简单的运动外套素面朝天准备为新专辑拍摄封面照时,摄影师鼓励她完全素颜出镜。拍摄效果让她感觉完全意外,“那些照片让我感受到从未有过的自由、真实和美丽,令我充满力量”。从那次起,她决定不再化妆了:出现在杂志封面甚至是诸多公众场合的她不涂底妆、不画睫毛、没有眼线也不用口红。没想到,这一举动为她迎来了许多支持者,因为即使不化妆会让她的所谓瑕疵和不完美暴露,但对于喜爱她的歌唱的人来说,真实足以抵御化妆所带来的假面掩饰和千篇一律。
当然,她的不化妆之举也招致了某些非议,对此,她回应称,并非反对化妆,而只是自己选择不化妆,“因为我不想再掩盖任何东西了,我的脸、我的思想、我的灵魂、我的梦想、我的挣扎、我的内心成长,任何东西都将是毫无遮掩的真实模样。”
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真实模样的权利,不是吗?“大路朝天,各走一边”,让“素面朝天”也能够心安理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