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诚信的消费环境需要这样不适应“常态”的消费者。
□ 舟子
据报道,美国纽约州一名女性早前在肯德基(KFC)购买炸鸡桶餐回家与家人享用,但发现炸鸡分量跟广告显示的塞满整个桶大有出入。她认为广告误导,于是诉诸法院索偿2000万美元(约1.4亿人民币)。64岁妇人维茨布格尔于今夏购买炸鸡桶餐,但发现分量与广告描述的有很大出入。她称:“我回到家后说炸鸡在哪儿?我以为炸鸡分量够吃多餐……他们(广告)称够一家人吃,在广告里的炸鸡放满一整桶,但实际上只有半桶炸鸡!他们作虚假推销,食物份量根本不够一家人吃”。
“嫌全家桶分量不够,状告索赔1.4亿”,这真是一个有“创新”思维的女子。不少人对于类似以夸张为能事的广告早已是见怪不怪,没往心里去:“广告嘛,你还能当真?”身处广告信息的汪洋大海,对此视若无睹、听而不闻已是一般人的常态反应。虽然,我们也知道广告法有明确的禁止“夸张”的条款规定,但挡不住“擦边球”难防。虽然,也听说过几个因过分“夸张”而被禁止或是受罚的新闻,但毕竟是新闻,数量少。于是,我们依旧看见广告在继续其“夸张”的演绎风格,不少“大片”还是名人领衔“主演”。前一阵,名人代言商业广告被严格整治,于是,我们看到名人代言医疗保健一类的广告大为减少,但在其他领域,有人还活跃着,行走在靠“打擦边球”轻松赚大钱的道路上。这个女子对待广告如此求实的态度,令我不禁疑问:她是平常很少接触广告吗?以至如此不适应一个在我等并不往心里去的广告。或是她从来都如此认真?容不得任何夸大、弄虚作假,包括虚假推销。
另一方面,我也佩服这位女子的行动力:她致电乔治亚州的KFC总部,KFC回应称是为了让人看到桶里的炸鸡,才会把广告中的炸鸡摆放得像塞满纸桶,并向她赔偿70美元现金券。她仍然不满,最终决定打官司。KFC称,老妇的指控无理,会要求法院撤诉。这位女子对此广告严重不满,但她没有止步于生气,而是致电去弄清真相,讨个说法。商家回应的说辞显然说不通:如果是为了让人看到炸鸡,采取俯拍的角度,即使桶里的炸鸡再少也能被看得见。但这显然不是商家的意图所在,他们想要的就是“满桶”的效果。所以,这当然也没能说服这位“钉是钉,铆是铆”的女子。这样的广告策略我也似曾相识,我已经不吃炸鸡有一段时间,但最近我常上一个旅游网站,这个口碑还不错的旅游网站有一个令我头疼之处:它首页上醒目标注的低价,点开之后,往往并不存在——它把几个各自天南地北的出发城市并列,而那最低价只是离旅游目的地最近的那一个“天南”城市才有。于是,身处“地北”的我就屡屡被浪费了时间和精力来关注和点开这于我无益的信息。为什么要耍这样的小花招呢?就是为了扩大点击量吗?但屡屡浪费潜在客户的时间和精力会让人对它保持持续的好感吗?就像这位女子为“满桶”变成了“半桶”而生气,看似小事,却不是无事生非、无理取闹:谁的时间不是宝贵的呢?按照广告上的“约定”,你以为炸鸡分量够吃多餐,你据此安排自己的饮食、时间和精力分配,但买到之后,你发现全然不是那么一回事,你的计划与安排都被打乱了,你能不生气吗?很多人不生气不是因为此事不可气,而是因为已经适应了这样非正常的常态,但好在还有人依旧敏感,保持不适应。
建设诚信的消费环境需要这位女子这样不适应“常态”的消费者。如此,商家才会感觉到压力,保持诚信以求进取。不过,我也替她捏把汗:2000万美元的索赔额据何得出?她会打赢官司吗?法律无戏言,万一她输了呢?会不会为自己的不接受现状而付出不菲的经济损失的代价,外加挥之不去的挫败感。很希望看到这则新闻的后续报道。但可以肯定的是:不论后续如何,此商家还有其他的商家很可能因此而惊吓出一身冷汗,即使不思悔改,也会在再出台类似广告和做法时有所忌惮。如此,得到净化的则不仅仅是商业广告,得到提升的还有,人们对于语言文字图像等等人类约定俗成的信息传播、传递、传承手段的尊重,尊重这些符号所蕴含的内涵,“半桶”就是半桶,“一桶”就是一桶,不让它们走样、变形,患上浮夸、虚假、欺骗等等疾病。还消费环境以清朗、清明,还语义符号以真实、诚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