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任然
23日,重庆市教科院发布了一项针对中小学生的性健康教育调查,调查显示,中小学生性健康存在隐忧:多数学生不能正确理解性行为,50.4%的中小学生认为婚前性行为基于爱情或只要双方愿意就可以;他们更多从同学或网络中获取性知识;遇到性侵害求助意识不强。(10月24日《重庆晚报》)
青少年性教育缺失的现状其实已不是人们最新的认知,无论是各种机构相关调查呈现出的青少年性健康存在隐忧,还是新闻中偶出现的少女怀孕、流产、弃子等事件,根源在于缺乏性教育。
而其实我国对性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和普及早已开始。据相关资料显示,早在1963年,国家便提出要在青少年中进行性卫生知识的普及教育。2010年在某刊物发表的一篇标题为《30年来中国的生理卫生课》的文章中便分别描述了我国1980年时青少年观看“青春期教育”电影时的羞涩、1994年教师讲授“生殖系统”课时的尴尬、2009年家长参加“青春期生理卫生”公开课时不知所措的三个场景片段。由此可见,我国性教育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已进入中小学,且有过统一的教材,运用过多种教学形式予以开展。
但为何这种始于半个世纪以前的科学呼唤及推广至今仍未能完全破土,在当下社会不断开放发展、网络大面积普及、各种观念时时都在融合碰撞的时代,性教育的开展仍是犹抱琵琶半遮面状态。近几年,有关性教育从娃娃抓起的提倡呼声都很响亮,相关部门、社会组织开展的相关活动也不断涌现,但色情的传播速度仍远远超过性教育的普及程度,致使青少年获取了不健康的性知识后酿成的悲剧还时有发生。一方是需求不断增加,一方仍是供给不足、不全面。
谈到供给,人们习惯性地将教育供给归为相关职能部门的职责,把青少年性教育的缺失原因多归为职能部门的忽视、应试教育制度的使然,具体到缺教师、缺教材、缺措施等细节。
据社会心理学阐释,若教育环境、成长环境、文化环境和媒体环境等,令人们接受的信息不够全面和客观时,将会导致认知偏差。青少年性认知上的偏差,不止在于学校缺乏对性教育的重视,也不仅是学校里的教师、心理咨询师等提倡性教育的相关工作者是青少年性教育的教育者。孩子身边无所不在的每一个成年人都可以是青少年性教育的教育者、传播者。这些成年人或是身为孩子启蒙教育人的父母,或是担负教育职责的教师,亦或是幼童眼中无所不知的长辈……他们对性教育是否具有正确的认知、是否能对性教育与色情内容进行科学区分?
其实性教育的缺失或许不只是未成年人,而恰恰是在成年人。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对性问题敏感、脆弱及避讳,致使目前很多成年人自身就缺乏科学的性知识,例如不少青少年遭受性侵后,监护人的后续处理都不太得当。而在上文提到的文章中所描述,教师在讲授生理卫生课时感觉到难堪,家长被邀请上性教育公开课时非常惊讶,都是成年人没有正确认识性教育的表现。其实,当孩子询问自己从哪里来时,父母能给予科学客观的解释;当老师在学校进行生理知识授课时能保持严肃大方的态度;当小孩子做出一些与生殖器有关的纯真行为,旁观长辈不再是掩嘴哄笑时,成年人其实就是在对孩子进行正确的性教育传播。
由此,补强青少年性教育或应先补强成年人的性认知,社会各界在对未成年人开展性教育的同时,能否也对他们身边的成年人进行相关的知识补充、方法教习?毕竟只有作为教育者的成年人自身不再扭扭捏捏、遮遮掩掩,成为大方合格的教育传播者,组成不再“谈性色变”的社会大环境,让青少年能从多种公开渠道获取到全面的性知识,那么相信有关青少年的性教育才能随之纠偏、补强和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