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中华女性网记者 周玉林 姚鹏
作为全国脱贫攻坚任务最重的地区,贵州如何帮助农村贫困妇女脱贫致富?近年来,贵州省妇联以妇女手工业作为重点,帮广大农村妇女把指尖绝技转化为指尖经济,让越来越多心灵手巧的妇女成为家庭的主要经济支柱,为全省的脱贫攻坚战役探索出了一条独特的锦绣之路。
贵州全省拥有近2000万女性人口,其中农村妇女人口占65%左右。在农村,妇女的贫困比例远远高于男性,她们既是扶贫攻坚的主要对象,也是扶贫开发的主要力量。与此同时,贵州有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基础,苗绣、马尾绣、蜡染等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少数民族妇女从小学习刺绣、蜡染等,手工技艺成为一生修炼的功课。针对这一情况,贵州省妇联提出,将发展妇女手工产业作为妇女脱贫致富的重要抓手和妇联的首要任务。2013年,贵州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实施妇女特色手工产业锦绣计划的意见》,提出了产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并给予每年1500万元的专项资金保障,同时还成立了“锦绣计划”联席会议制度。2015年,“实施锦绣计划,培养绣娘1万人”被列入贵州省政府十件民生实事项目之一,今年也被继续纳入文化传承扶贫工程民生实事项目,全省9个市州和贵安新区以及部分县党委政府均出台了本市州及县市的实施方案。政策的出台和制度的保障,为贫困妇女创业就业迎来了脱贫致富的机遇。
为了向产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贵州省妇联与省扶贫办联合实行了“三女”培训三年计划,开展“锦绣女”培训,并推动人力和社会保障厅将刺绣、蜡染等纳入职业技能补贴范围;整合中小企业开展“星光培训”;与省民委、省文化厅一道开展少数民族手工技艺培训和非遗传承培训,保证了项目资金和任务的落实。目前,贵州省妇联已经在全省扶持、创建了200余个示范基地,培训超过5万名绣娘,多地形成“协会+公司+基地+绣娘”的产业发展模式。
针对妇女手工企业发展中的瓶颈,贵州省妇联大胆探索,引入现代设计理念,请来专家为贵州手工业出谋划策;为本土企业穿针引线,嫁接品牌,开展加工合作;同时鼓励和支持一批本土妇女手工企业打造省内知名品牌。此外,妇联还引导妇女手工企业在人群聚集的旅游景点、机场、火车站均开设实体店,开展体验式的销售,同时大力发展网络销售,积极扩大手工产品的外销渠道。
为帮助妇女手工企业发展壮大,贵州省妇联还积极向手工企业提供妇女小额贴息贷款支持,广泛争取社会资金对妇女手工企业的扶持,帮助妇女特色手工产业进入园区,建标准厂房,向示范小城镇、城市综合体和旅游景点集聚。此外,妇联还积极为妇女手工业争取财政资金支持,自“锦绣计划”实施以来,贵州省财政落实“锦绣计划”专项资金5000余万元,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共投入资金上亿元。
如今,“锦绣计划”已经成为贵州省妇联全力推进的“一号工程”和标识性品牌项目,更成为全省广大农村妇女脱贫致富的有效平台。2016年以来,通过参与手工业而脱贫的建档立卡贫困妇女达1.01万人,人均增收5000元,而一个中等技能的绣娘年收入可达3万元,相当于贵州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倍多——“美丽脱贫”正变为现实。与此同时,“锦绣计划”的实施也推动了民族地区妇女手工技艺和市场的结合,过去的家庭手工作坊式生产变成了工厂化、市场化生产,民族地区贫困群众的市场经济意识得到极大增强,贵州精湛的手工技艺、精美的民间工艺品开始走出大山,走向世界,妇女特色手工产业成为贵州妇女创业的舞台。据统计,到2015年年底,贵州从事特色手工产业的妇女达50万人,培育成长了近百家优强企业,妇女特色手工专业合作社达到1000家,全省妇女手工业实现产值50多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