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顾晓芳
当前,妇联组织应主动适应“互联网+”新趋势,充分发挥互联网在联系服务凝聚网民上的优势,结合妇联工作联系服务群众的新要求,集中推动妇联工作与网络及新媒体的深度融合,提升妇联组织团结引领妇女群众的工作水平。重点要实现“三个转变”、推进“三个融合”。
一是在认识上深化,实现从平面思维向立体思维转变,推进妇联内外跨界融合。互联网时代没有哪个单位可以封闭起来干好自己的事情。各级妇联能不能借助外力,善不善于与外界沟通交流合作,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妇女事业的发展格局。
对妇联组织来说,妇女群众就是我们的“用户”。作为党联系妇女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妇联的“联”字功能与生俱来。互联网的“联”,是一个多元、立体、发散的“联”,上上下下联。对照这个目标看,妇联工作大有可为,要推动一切工作围绕妇女转,线上线下、体制内外一起联,做大各类平台,从“自我循环”走向“内外循环”,推动妇联工作跨界融合。
二是在组织上优化,实现从有形覆盖向有效覆盖转变,推进联系群众无缝融合。从淘宝网成功经验来看,有三条经验在组织建设上可以借鉴,即先建起来、形成规模、优胜劣汰。首先,要健全各级各类妇联组织,一些有效做法还是要推广,比如针对大量农民“洗脚上岸”、流向城镇和非农产业的特点,将妇女组织建到村(居)民小组、农民合作社、妇女互助小组、社区网格,延伸到片区、楼栋,延伸到文体活动队、志愿服务队等各类妇女兴趣团体;针对“两新”组织,采取党群共建、群团共建、妇联单建等多种方式,组建如党群之家、工青妇驿站、联合妇委会等多样化群众组织;针对社会组织,下一步我们打算和民政部门合作,按区域和类别,探索在社会组织中组建社会组织妇工委,填补社会组织中妇联组织的空白,同时利用互联网的特性改造妇联构架,建立起与妇女流向变化相适应、能广泛联系妇女群众的组织网络体系。其次,妇联组织要形成规模,做到全覆盖,服务网络触角延伸到社会的各个角落、每户家庭,建成以基层妇联组织为主,以各类妇女组织为辅,具有开放性、协作性、充满活力的基层妇联组织网络体系。
三是在载体上强化,实现从单一平台向多元平台转变,推进线上线下双向融合。积极推进妇联工作与互联网的融合,特别是在家庭文明、妇女维权和发展方面,进一步创新工作模式,打通妇联组织联系服务妇女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这方面,淮安做了一定的尝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比如,和市有线公司联合开发智慧网络平台,平台集新闻咨询、信息发布、服务查询、招工求职、便民服务等多种功能于一体,辖区3400户家庭随时随地都可以通过手机APP和电视接收发布信息。
个人认为,应明晰思路,瞄准重点突破,打造互动活跃的“妇联网”,从下列“三个方面”着力:
一是建好两个移动客户端。妇联对目前网络媒体服务功能尽快进行分流,当务之急应该首先开发两个移动客户端。
一个是“网上妇女之家”,这是面向全社会公开运行的公共服务平台,以互联网思维来看,该平台建设及运行应坚守四个理念,即坚守用户至上理念,所有功能板块设计都应以妇女儿童为中心,想妇女之所想、急妇女之急;坚守体验为王理念,以最便捷、最实惠、最温馨的服务体验,吸引妇女群体点击,必要时引进知名妇女APP入驻;坚守规模效应理念,网络时代说到底比拼的是粉丝数量,没有一定数量规模的网友、微友支撑,任何信息平台都会走向衰亡;坚守分类服务理念,妇联作为党领导下的群团组织,可以运用市场理念,对妇女群体进行细化分类,以需求定服务,但又照顾到公平,服务要覆盖全体妇女儿童,不能分高低、别贵贱。
另一个是妇联系统云办公平台,这是面向妇联系统内运行的对内服务平台,主要服务于妇联各级组织、常执委、团体会员、妇女代表等,提供即时沟通、群组讨论、在线培训、文件流转等服务。如果能够建成,那么四级妇联可以实现层级扁平化,上情下达、下情上报均可在第一时间完成。
二是加强“三微”精品建设。加强微信、微博的运作和质量提升,有条件的可以策划微视产品的制作播出。从全国各地妇联系统的微信、微博运营情况看,内容同质化现象比较严重,粉丝量和受众数不大理想。应该针对微博和微信不同的传播特点,从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切入,在提升推送内容质量上下功夫,同时通过加强与微博大V等知名微博的互动合作等方式,提升关注度和影响力。另外,各级妇联也可以根据条件,推出一些高精优的微视产品。
三是建立健全妇联网群。针对妇联网络系统及新媒体建设中存在的碎片化、条块化、分散化的问题,要加强整合、联合、聚合力度。打破目前妇联系统网站及新媒体各自为政的边界,建立上下联动、纵横联通、瞬时呼应的妇联网群,整体推进妇联系统网站、微博、微信、微视、手机报、APP等互联网平台的互联互通,形成覆盖广泛、特色鲜明、互动活跃的妇联网络及新媒体矩阵。
(作者系江苏省淮安市妇联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