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治理创新亟待新思路,楼市调控新规应当转向其他更为有效且有着正能量导向的路径。
□ 舟子
据报道,9月26日起,南京重启住房限购——在主城区范围内,已拥有1套及以上住房的非本市户籍居民家庭,不得再新购新建商品住房和二手住房;拥有2套及以上住房的本市户籍居民家庭,不得再新购新建商品住房。当日早晨,位于南京广州路的房产交易登记中心,满是排队人。记者在南京多个区的婚姻登记中心看到,年轻人、中年人、老年人,带着结婚证来办理离婚手续。其中的原因,不是因为感情上出现了裂痕,而是“你懂的”。
又见排队离婚的奇葩风景:与楼市新规共舞。时见“新规”一出,离婚潮涌,而南京也并非这边风景独好。“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不过,人们的心理似乎在趋向趋同,对于此等奇葩风景越来越习以为常了,以至其原因都可用“你懂的”这一流行语来心领神会、不言自明了。喜乎还是哀哉?早在2014年的两会上,财政部部长楼继伟等就财税体制改革和财政工作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时,针对有记者提出,一些人为出售二套房先离婚后复婚以避20%个人所得税的行为,楼继伟表示,如果一个政策出来,造成一些人间的悲喜剧,这个政策肯定是有缺陷的。几年过去,这一悲喜剧还在不同的城市继续上演——虽然离婚与买房之间的经济利益关联数值有所差异——而且悲喜剧还有不断向喜剧转变、靠拢的趋势,就像有人所调侃的“这难道也传染吗?”建议“将民政局与售楼中心合并,办事效率会快些!”看来,目前此类模式的新政并不能有效地让楼市降温,反而让楼市震荡升温。越是将二者关联,人们越是敏感于此,稍有风吹草动,离婚潮就应运而起。如有人建言,政府真该采取有效措施,彻底浇灭某些投机的炒房欲火,否则,全国人民都要变单身了。但是,如何确保打击到炒房者,而又不伤及真有生活刚需的消费者,这还真是一道难题,需要各方专业人士缜密研究、对症下药、综合施策,而非简单地把“家庭”作为调控利器,继续出一些屡遭病诟而又屡见不鲜的怪政策。
楼市此类新规导致怪现状,怪现状解构的是婚姻家庭的神圣与严肃性,还有国家政策法规的严肃和有效性。法规政策要体现正确价值导向,对于此“怪”,有关部门要先从自身找原因、想办法。加强公民道德建设,个人不能放松,而加强政府的民生思维和治理能力,有关部门同样不能放松。在涉及住房等与民生密切相关的政策制定、实施上,若凡事都能以民为本、集思广益,运用专业思维,坚持依法行政,那么,就算有的政策会限制、影响少数人的某些利益,但大多数人还是会予以理解和接受——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接受,而不是选择集体“钻空子”这样看似遵守政策、实则突破了政策的行为。毋庸置疑,婚姻是神圣、严肃的,个人要尽力维护它,而国家有关的公共政策也应该与这种神圣和严肃一脉相承,坚守婚姻的神圣和严肃等积极价值观的人们应该受到褒奖——道德上的和经济利益上的,而不是与之相反——吃亏受损。如此,正面价值观的正能量社会效应才有可能最大化。否则,当越来越多的人在“楼市里的假离婚”这道奇葩风景中变得无可奈何而又“笑意吟吟”时,尴尬、难受的究竟是谁呢?某些前去离婚的人们固然是:买房的需求各有各的不同,但规定却相同,无奈之下,只好以同样的离婚来应对不同的需求;办理离婚的有关部门也很无奈,以至当前来办理离婚手续的人数太多,有的地方只好以“限号”等方式来缓冲减缓速度;房产登记部门当然也很忙……其实,难受的还不只是这些当事人和部门,有的没有去离婚的旁观者也被嫉妒羡慕焦虑“恨”等情绪搅扰得非常不安:嫉妒羡慕那些离婚的人不乏“勇气”;焦虑自己是否也该去如此离个婚,但又忧虑“离”了之后是否还能安然地“复”回来?“恨”假离婚的人搅乱了楼市的政策调控效果,虽然,有时又不免怀疑:这样的调控效果究竟几何?
如此奇葩风景还在持续,且不时掀起高潮。对此,有关部门真就没有什么“大招”可出吗?楼市调控政策与婚姻状况这对“连体婴儿”真的没有做分离手术的可能吗?社会治理创新亟待新思路,楼市调控新规除了屡屡助推本已高升的离婚率之外,还当转向其他更为有效且有着正能量导向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