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
妇女工作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妇联组织是党领导下的人民团体,是党和政府联系妇女群众的桥梁和纽带。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全国妇联改革方案》,这是妇联组织的重大历史机遇,也为如何更好地发挥党和政府联系妇女群众桥梁和纽带的作用提出新课题和努力方向。为了更好地宣传此次妇联改革、认识妇联改革的重大战略意义,本报特开设“全国妇联改革专家谈”栏目,采访相关领域专家,对此进行深入解读。
□ 中国妇女报·中华女性网记者 王春霞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全国妇联改革方案》,标志着在党的领导下全国妇联改革进入全面实施阶段。全国妇联改革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深化群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更好地认识和把握全国妇联改革的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中国妇女报·中华女性网记者专访了华东理工大学社会工作系副教授王瑞鸿。
记者:您认为全国妇联改革和中央群团改革之间是什么关系?
王瑞鸿:从《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意见》以及全国妇联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意见》实施方案等众多文件精神可以明显看出,最新出台的《全国妇联改革方案》充分表明,全国妇联改革首先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的群团组织深化改革的有机组成部分。中央对于群团改革是放在一个非常宏观、非常高远、非常系统的战略高度来制定方针和路线的,这也是为什么妇联等群团改革本质上并不仅仅是单个部门的改革,而是当下整个中国社会治理变革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我们理解全国妇联改革的基本出发点。
推动全国妇联改革的直接诱因是要解决妇联组织“机关化、行政化、贵族化、娱乐化”等脱离妇女群众的突出问题,背后的深层考量首先是我国转型社会的深入推进和全面展开、社会矛盾的激增以及社会问题的大量爆发、传统社会管理方式受到极大挑战;其次,妇女内部不再是一个无差别的同质化整体,而是一个日益差异化的多元利益群体;最后,社会动员和组织方式产生了新的变化,传统单位的破解带来了妇女等广大群众的原子化、碎片化等非组织化状态,作为呼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产生出了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等全新的社会整合和再组织方式。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互联网逐步成为当今社会重要的沟通方式乃至生活方式和组织动员方式,这些新的问题和趋势要求妇联组织能够更加积极、更加有效地回应现实问题,团结社会力量,满足群众需求,推动社会变革。
记者:您认为全国妇联改革具有哪些重要意义?
王瑞鸿:从社会变革和治理的角度来看,本次全国妇联改革的重要意义是要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框架中更好地强化妇联组织本身的特殊地位,强化妇联组织的政治性、先进性和群众性,从而更好地突出妇联组织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最终弥补小政府大社会带来的薄弱环节和空白地带,从而弥合社会撕裂,化解社会冲突,解决社会问题,重构社会支持系统,创新社会治理。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改进社会治理方式,坚持系统治理,加强党委领导,发挥政府主导作用,鼓励和支持社会各方面参与,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全国妇联改革的目标应当是对上注重政治性,接受党的领导;对下强调群众性,满足妇女群众需求;对中间强调先进性,团结整合、积极引领社会组织等新兴社会力量。妇联组织由此真正发挥“联”的功能,强化纵联与横联,成为社会整合的桥梁、社会团结的纽带、社会服务的平台、社会管理的网络。
在此基础上推进的全国妇联改革才能真正达到政治性、先进性和群众性,从而全面破除机关化、行政化、贵族化、娱乐化。
记者:《全国妇联改革方案》从7个方面提出了改革措施,在您看来,全国妇联改革将对推进妇女事业的发展产生哪些影响?
王瑞鸿:本次全国妇联改革最大的特色就是顺势而变、与时俱进。广义而言,全国妇联改革本质上应该是传统的群众路线在新形势下的全面革新。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当下中国妇女、儿童以及家庭都出现了差异化和多元化的趋势。此外,妇女、儿童和家庭等群众的需求日益复杂化。从目前大量调查结果可以看出,传统的妇联工作方法以及组织架构出现了明显的不适应,这是全国妇联改革的主要动力。
宏观来看,全国妇联改革对于妇女事业发展的重大意义在于将妇联的改革纳入到了我国社会治理的全面改革背景和系统之中,一方面强化了妇联组织本身不可替代的战略意义,另一方面也强化了妇联组织在党和政府组织框架中的嵌入和融入,这种定位也是全国妇联改革政治性的要求。
中观来看,全国妇联改革对于妇女事业发展的意义体现在妇联组织自身的全面革新和优化。从上海市等试点改革地方来看,群团改革对于妇联组织最大的积极作用一方面在于明确了妇联家庭为本的组织使命,另一方面则在于进一步精简化、扁平化、开放化了妇联组织机构,更多采取了向下扎根和横向延伸,妇联组织由此焕发出了新的力量,妇联的服务真正可能实现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全面覆盖。基层妇联在本次改革中一方面得到了党政部门的高度重视,另一方面整合了社会组织等专业力量,从而增强了妇联回应现实、满足妇女需求的应急能力,拓展了妇联工作资源,扩大了妇联的社会影响。
微观来看,全国妇联改革在技术路线上更多注重服务为本,强调立足基层,坚持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积极引入委托服务和购买服务理念,多方整合社会工作等专业社会力量,这一方面呼应了当下社会服务的主流趋势,吸纳了社会工作等专业服务理念和方法,另一方面可以更好地破解广大妇女儿童和家庭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和最困难、最操心、最忧虑的实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