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中华女性网记者 茹希佳
位于苏鲁两省三县交界处的连云港赣榆区黑林镇中心小学地处赣榆偏远山区,在这个相对落后的小镇上,有这样一位女教师,她坚守三尺讲台30载,与山村孩子不离不弃,把爱洒向每一名山村孩子,把青春奉献给了她深爱着的这方热土,她就是全国模范教师、江苏省最美乡村教师柏纪荣。
1986年8月,中师毕业的柏纪荣义无反顾地回到赣榆最偏远的山村小学黑林镇大树村小学执教,“刚一进校门,看到的是无围墙的校舍,教室就是土房子,教室内的课桌椅破旧不堪,老师的宿舍就在教室山墙外垒起的一间简陋草棚里……”当柏纪荣回忆起小学的简陋,言语里带着心酸。
看到此情此景,送柏纪荣报到的父亲既生气又心疼地说:“我们家祖祖辈辈都走不出山区,满指望你考出小山村,你非犟着要报师范,学了半天又回到这个穷旮旯来了。”
柏纪荣理解父亲,但她更明白要改变家乡的贫穷现状,就得靠教育,站在校舍前,她暗自抱定信念:“我的毕生心血都要献给山区的教育事业,献给那些渴求知识的山区孩子们。”
闭塞宁静的山村、捉襟见肘的教学条件、清苦艰辛的工作环境,都没能使她退缩,相反,柏纪荣以实际行动改变着周围的一切。没有教参,她就到外校找人借回来抄写;没有挂图,她就用粉笔在黑板上画出来;门窗坏了,她就带领着孩子们一块儿修补。30年间,很多教师耐不住山区寂寞,来了又走,而柏纪荣却留了下来。
1993年,同为教师的丈夫停薪留职,远赴深圳和亲戚合开了一家婚纱影楼,经营时间不长,但影楼生意兴隆,收益颇丰。这年盛夏,丈夫写信让柏纪荣离开小山村,带上孩子一起去深圳发展,“那时,我丈夫在深圳一个月的收入比我在山区一年的工资还要高,真是有点动心。”柏纪荣不避讳当初的那一点动摇,但是,当她再次走上讲台,面对山区孩子们一双双充满渴望的眼神,想到自己曾经暗自坚定的信念时,“我还是得留下来。”柏纪荣咬咬牙做出了这个艰难的决定,她也希望丈夫重返讲台。
丈夫对她大为不解:“孩子到这里上学,条件比家里好多了,再说,我的事业刚刚起步,这一回去就前功尽弃了!”面对丈夫的“道理”,柏纪荣被逼哭了,“你讲的我都懂,可是我真的喜欢这里的孩子,我已经没法离开这些孩子了。”拗不过柏纪荣的软磨硬泡,她的丈夫只得不情愿地放弃蒸蒸日上的影楼生意,重返乡村讲台。
很多人为柏纪荣的选择感到可惜,但她却淡然地说:“我喜欢农村孩子,在山区教书更能体现我的人生价值,做一名山区教育的坚守者,我无怨无悔。”
柏纪荣教过的学生,都喜欢上数学课,在30年的教学生涯中,她带的数学教学成绩在全镇同年级同学科中总是名列前茅。而她对于教学中遇到的特殊孩子,总是付出更多的努力,帮助他们实现读书梦。
女孩小铄,手臂手指无力,腿脚不能行走,几近瘫痪,她上学最大的难题是不能自己上厕所。柏纪荣得知这一情况后,征得小铄班主任刘老师以及任课老师杨雪的同意后,一起组建了“爱心小组”,筹资为小铄购买了价值千元的轮椅并义务承担抱小铄上厕所及课间活动的所有事务。“小铄变得越来越开朗,学习成绩也一路直线上升,还被评为市、区优秀少先队员。”柏纪荣欣喜地感受着孩子们的每一个进步。
30年时间里,柏纪荣目睹着小山村的变化,也见证着乡村小学向现代化教育迈进的步伐。
2014年9月,柏纪荣被国家人社部、教育部表彰为全国模范教师;今年,她承担的连云港市第三批重大调研课题成功结题并获优秀成果奖。柏纪荣虽然今年已经52岁了,但她常说,“在小山村,更要学会借助网络资源,实现与名师、名家零距离的对话交流,不出山村也能获取全球信息,奔跑在教育路上,我要赶在前面。”爱生如子的柏纪荣依然干劲儿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