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总会来的,但同样的中秋,再也不会来了。每次品茗赏月、杯盏碰撞,都是不可替代的记忆。
■ 赵梓涵 文/摄
八月十五月儿圆,爷爷为我打月饼,月饼圆圆甜又香,一个月饼一颗心……
其实,已想不起这首儿歌的出处,但每每到了中秋之夜,嘴里还是会不自觉地念叨,它激起了我对孩提时中秋的美好记忆——
月圆之夜,家人围坐,就着刚出炉的新鲜月光,嚼一枚月饼,品一盏清茶,秋风清,秋月明,虫鸣四起,叶叶声声……
查阅百度,中秋吃月饼,最先见于苏东坡的“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默品其滋味,相思泪沾巾”之句。而对于中秋吃月饼这件小事,我很久以来都是有着仪式般的执拗。
如今,各种节日的味道都或多或少被稀释,月饼,也同粽子之于端午,貌似仅仅是作为维系人际关系的纽带或者节令性的食品罢了。
但中秋的月饼于我,却是始终念念不忘,它携带了我与亲情的独特记忆:或甜蜜、或苦涩、或怀念、或幸福……
对月饼的最早记忆约是六七岁,那时,可没这般精美,更别提分得清什么苏式、京式、广式了,留在记忆深处最早的味道只有现在总被黑的五仁。
那时,中秋必是要回到农村的爷爷奶奶家,一大家子一起度过。
吃月饼,简直是个仪式。晚上,月上柳梢,奶奶会先在院中井台放上三五枚月饼,焚上一炷香,虔诚的拜月神,祈祷一家人静好平和。随后,会在屋中大大的高脚园桌上,摆上一年中样式最丰富的瓜果,沏上一壶茉莉花茶。桌子中央,摆出一张比烙饼还要大的京式五仁月饼,像切蛋糕那样小心翼翼地切得平均,每人分得一块,一边细品,一边仰头望望已快升到半空的月亮,冰轮月色、银杏幽窗,幸福简直要溢出脸外。
其实,那时感觉月饼并没那么好吃,更不喜欢那甜腻得牙齿发软的五仁馅,每每吃时,总要偷偷将那些丝丝絮絮的红绿细丝拿掉,但多年后回想起,竟唯难忘那个味道。
八九点钟,皓月已当空。晚风微醺,朗月星稀,大人们会坐在街边,或捧一碗清茶,或捧半块月饼,和邻居们从古今往事聊到家长里短,慢慢消磨长夜,方不辜负良辰美景。
孩子们总会就着皎洁月光,院里院外地捉迷藏。而我和堂姐,最爱的莫过于一边吃着最美味的月饼,一边伏在奶奶膝头缠着奶奶讲述“奔月的故事”,望着月上的影影重重,脑中幻想着嫦娥仙子身着飘飘仙衣、手抚玉兔的场景。
就这样,沐浴在月光下,世界仿佛变得静谧。如今每每想起,都会发出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的感怀。
再大几岁,父母开始买回来铁盒“高级”月饼,一盒八枚,月饼上印着口味,莲蓉、蛋黄、枣泥、豆沙似乎是标配。我总会将好看的盒子当宝贝似的收着,里面放上辛苦收集的明星卡片。
而大家会根据自己喜欢的口味挑着吃,爷爷奶奶执着地爱着油水多的五仁,父母喜欢有点不同的蛋黄。而我最爱枣泥,酸酸甜甜的和着月饼皮的香糯,一口下去,皮馅交融在唇齿间回转。
偏心我的奶奶,总会偷偷将每盒里写着枣泥字样的都包起来留给我,以至于中秋过了很久,我一直都有枣泥月饼吃。
这也让我很多年都觉得枣泥馅的月饼等同于奶奶的味道,每当中秋临近,就会觉得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枣泥香,耳边回荡着奶奶宠溺的话:“快吃吧,奶奶特意给你藏的……”
渐渐长大,嫦娥奔月的故事早已随风消散,讲故事的人也已天上人间,一家人再凑不齐。
星辰岁月流转,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中秋对我而言,虽然不似小时与姐弟缠绕爷爷奶奶膝头的美好,但与家人的围炉而坐必不可少。只是,终究是要面对别离的。
记忆中,第一次中秋独自在外度过是在大学二年级,因远在千里之外的南方求学,中秋再不可能与家人团聚。
那天,宿舍其他三人,都选择这一天与男友花好月圆,记挂男友不在身边的我,她们都善意邀请我一起出去庆祝,识相的我还是选择留在宿舍。夜晚,独自遥望皓月,怀念家人,深切地体会到了“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意境。
恰时,手机响起,传来父亲的声音。他说家人正在一起分月饼,每个人都很想我,问我中秋夜怎么过。强忍泪水,我告诉父亲,正在和宿舍的姐妹在外唱歌,还吃着月饼,父亲这才欣慰。假意开心的我急匆匆挂断电话,趴在桌上,再忍不住,任飞涌的泪将对情亲的渴望尽情倾注。
次日,一盒满载着父母浓情的月饼历经千山万水从北京邮寄到我身边,拿出一块枣泥馅的轻咬一口,跟以前在家里没什么两样,可却从没觉得一块小小的饼,竟能承载着那般重的乡愁。
而后,工作了、成家了,爷爷奶奶早已不在,父母也已两鬓渐灰,所幸并没择一城远走他乡,离家人并不遥远。
八月十五中秋夜,孩子们回到家里一起吃上几块月饼,不过是父母最简单的心愿。可是,那种与家人团圆在一处吃月饼的执念却似乎淡了一些,总会有太多的理由不能回家。
月圆月缺,渐渐显得没那么重要。月饼的口味越来越多,各种西饼屋推出的西式月饼,口味已离原始月饼十万八千里,可却再没了惦记,经常是一盒打开,尝上一块,然后就这么一直放着,直到被遗落。
怀孕那年中秋,因疲于面对堵车,一个多小时的路程亦不舍花费,告诉父母不回家了。中秋下午,意外有人敲门,开门后竟是汗流浃背搬着几箱水果的父亲,和手中提着一大盒月饼的母亲。原来,他们心疼我不能舟车劳顿,这才开车把家中本来留给我们回去吃的瓜果月饼送来了,匆匆而坐,很快又离去。
打开饼盒,咬上一口枣泥馅,泪水又一次差点夺眶。其实,我没告诉他们,吃过了巧克力、冰激凌月饼的我,如今,并没那么执着于平淡无奇的枣泥了,然而,一口饱含疼爱、恰到好处的月饼入口,再长大的心都会阳光四溢、遍布鲜花。
也是从那时起,没有工作上的理由,我都会回到婆家和父母家陪他们过中秋。尤其,当自己为人母后,更感同身受了那种父母对子女的亲情守望。
又是一年中秋,今年,才进九月,已是处处月饼飘香。而即便如此,起初真正想要尝到的那份甜润的口感和小小的圆满似乎已无处寻见。
于是,偶然萌生了亲手制月饼的想法。取更安心的食材,把更多的爱给自己、给家人、给爱的人。
选择了桃山皮月饼。白芸豆沙配了蛋黄牛奶调成饼皮,掺入抹茶、蔓越莓、椰奶、咖啡粉等制成绿红白棕四色。至于馅料,充分发挥了想象力,或抹茶皮配蓝莓馅,或咖啡皮配豆沙馅……每咬开一个前,都像一场神奇的旅行。
将包好馅料的面团轻柔地团在手心,那种对父母、爱人、孩子的爱,全部浓缩于小小的饼中。
包好的月饼放入鲜花状的饼膜,脱模出烤箱那一刹那,总要忍不住要为颜色芬芳、形状优雅的月饼惊呼。咬上一口,晶莹剔透的饼皮,浅浅淡淡地带着高山云雾的味道,和着甜腻的馅料,红唇舌底间满是恰到好处的温柔。
贴了标签、系好麻绳……一盒盒精美的月饼送到父母、亲戚手中。一枚枚小小月饼,充满爱和甜蜜。无论食物或者人,花了心思,别人总会尝得出的。
“看啊,这是我妈妈亲手给我做的花花月饼!”两岁多的女儿是最热情的粉丝。又是一季中秋夜,将女儿抱在膝头,一边喂她吃着亲手制作的月饼,一边给她讲述着中秋的意义、嫦娥玉兔的传说。
“妈妈,中秋节我永远和你在一起。”听着似懂非懂了中秋意义的女儿稚嫩的声音,心中不是没有温暖的。那一刻,生活的哲学,亲情的流转,都在小小的月饼里流连忘返。
中秋总会来的,但同样的中秋,再也不会来了。每次品茗赏月、杯盏碰撞,都是不可替代的记忆。
我们总爱说,时间短、距离远,不到衣锦还乡时。其实,不是不想,不是不爱,不是不思量。
所以,中秋佳节,有一丝可能,就回家吧。趁明月照路,微风正熏,回家闻一闻月光,分一分月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