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包建
“硕士博士,首先是一个战士。”高广恩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他把高学历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战斗力,官兵称他为强军路上的“打赢尖兵”。
高广恩1981年12月出生于河北省保定市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父亲是村里的会计,母亲体弱多病,全家务农为生。每天放学后高广恩就和哥哥一起到田里干农活,“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和村里同龄孩子相比,无论是在为人处事还是学习劲头方面,兄弟俩都要略显一筹。生活虽然清贫,兄弟俩却很争气,双双考上大学。2000年,高广恩以606分的高考成绩考上大连理工大学,大一时高广恩通过选拔,成为学校第一批国防生。
高广恩从小有一个当兵的情结,高中时,空军去学校选拔飞行员,他第一个报名,因体检没过关,与部队失之交臂;高考时报考国防科技大学,因名额有限,没有被录取;大学期间,得知国家出台国防生政策,高广恩重新点燃了参军入伍的梦想,马上报名参加,经过层层选拔,他顺利成为学校第一批国防生,最终实现了自己的军旅梦。
由于学习成绩优异,从国防生被保送读博。博士毕业前夕,一个师兄力邀他留在自己的公司,师兄说:“小高,别去那个偏僻的小岛了,留下来跟我一起干吧,以你的能力,一年挣几十万不是问题。”高广恩婉言拒绝师兄的好意,他的理由很简单,军人的价值岂能用金钱去衡量。
初到部队,高广恩主动申请到连队当兵锻炼,“回炉另造”,以一个基层带兵人的身份融入战士生活。面对职务越走越低、军衔比连主官还高、年龄比同期排长大六七岁的窘境,他把脚铆在基层,把心融入兵中,从点滴学起、从头干起。
体能素质弱,他就自我加压。每天早起一小时,跑一个小环岛8公里,连队官兵出操集合时,看到高广恩已汗流浃背地跑回连队;5公里折返跑,他每次都多跑500米才折返;别人手榴弹论个投,他却一筐一筐投……1个月时间,体重掉了20斤,5公里成绩提高了3分钟,手榴弹出手就是45米,其他科目均达到优秀。
专业不懂,高广恩白天带战士外出训练,摸索训练方法,请连队专业骨干充当自己的专业教员,晚上翻看学习资料作研究。高广恩宿舍的灯光从没在午夜前熄灭过。半年时间,他在训练方面由门外汉到行家里手,对海防步兵8种火器和班排兵力配属上做到了随时随地“一口清”,官兵说他“博士排长更像战士”。
“学历再高,能力再强,如果不服务于战斗力,一切都是零!”前不久,高广恩在连队校枪时发现,不少战士感觉连队配发的校枪器不太好用,还是习惯用老经验、老套路校枪,不仅误差大,时间长,弹药消耗也很大。“瞄准射击可不能概略,校枪更不能凭经验。”高广恩仔细研究射击教材,发现了校枪器“失灵”是由于机械误差的累积所致,他通过精确量取弹着点偏差量进行修正,使连队校枪效率倍增,校准射击用枪的时间平均节省了一半,每次校枪能节约弹药200余发。针对隐显目标射击,个别新战士掌握不好瞄准位置,高广恩认真研究射击教材,将不同距离、不同标尺的弹着点,用表格形式详细罗列出来,并制成小卡片,全连人手一张,全连射击成绩提高9个百分点。
他还积极参与团队组织的海防机动雷达防反辐射武器攻击战法创新,相关理论成果为提高雷达生存能力做了有益探索;自行设计制作的小型经纬度测量尺,省去了繁琐的图上距离和经纬度等比例换算步骤,极大提高了官兵作业速度,在全团推广;如今又在潜心打造MOOC网络学习平台,使官兵享受到更专业、更系统、更优质、更丰富的学习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