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富强
奥运会开幕式上,中国代表团旗手可否由女运动员出任?类似的呼声,其实并非第一次响起。毕竟,自1984年重返奥运以来,中国代表团历史上还没有出现过女旗手。
这并非女运动员不能胜任,而是传统性别分工思维所导致。
担任旗手,技术含量并不高,却是一种至高无上的荣耀。从某种意义上说,奥运旗手代表的是国家形象,如果只能由男性来代表,显然与性别平等理念相悖。
早在4年前的伦敦,中国女排名将赵蕊蕊曾在自己的微博中追问:为什么不考虑女旗手?据说,当时官方的解释是,之所以选择男性,是当旗手累,怕影响女运动员在赛场上正常发挥。但此言难以令人信服。许多人在质疑:奥运会标准的旗杆是7公斤,如果一个运动员连7公斤都举不起来,还参加什么奥运会?如果女运动员当旗手怕影响成绩,男运动员的成绩就不怕影响吗?
事实上,一部奥运发展史,就是一部女性进步史。在古代,奥运会是希腊男人们厮杀的战场而与女性无关;即使作为观众,已婚的女性也没有观看的权利。现代奥运会1896年在希腊的首都雅典复兴,发起人顾拜旦明确表示不准女性参加。然而4年之后,尽管顾拜旦极力反对,参加巴黎奥运会的997名运动员中,还是出现了22名女性的身影。
120年的现代奥运,女性的进步浓缩其中。至上届伦敦奥运会,更是出现了诸多性别平等方面的里程碑事件:沙特、文莱和卡塔尔等三个国家首次派出女运动员,实现了所有国家的运动员中都包含女性的目标;拳击项目第一次对女性开放,标志着最后一个只允许男性参加的项目宣告终结。值得一提的是,颁奖服务礼宾在保留了礼仪小姐的同时,新增了礼仪先生,打破了传统性别分工。
本届奥运各国代表团旗手的性别比例数据尚未统计,而伦敦奥运会的数据显示,在205个国家或地区的代表团中,有83个代表团的旗手是女性,占总旗手数量的40.5%,这被认为是世界范围内倡导性别平等的果实。
显然,奥运旗手是男是女,同样关乎性别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