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16年8月1星期一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女界新闻 “咱要坚强,有啥困难来找妇联” 未满16周岁青少年禁独居 日本东京选出首位女性都知事 重塑未来 改变人生 妈妈网:“娘子军”更懂妈妈 陈秀花:从妇女队长到村庄敬老院长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0.0参与评分人数:0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陈秀花:从妇女队长到村庄敬老院长

□ 中国妇女报·中华女性网记者 苏建军

河南82岁的陈秀花老人,一生默默奉献农村,从带领农村妇女奋战生产一线的妇女队长,到甘心照料孤残老人的农村敬老院长,始终以优秀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她说:“如果不是共产党,俺们这些女娃哪有这样的福气啊!我总想着,如何更好地回报社会。”

1934年6月6日,陈秀花出生于河南开封市万善街一户贫农家庭。在那个动乱的年代,人们过着东躲西藏、饥一顿饱一顿的苦日子。她常听说抗日英雄的英勇事迹,年幼的陈秀花渴望长大后能成为一名共产党员。

1950年,开封城解放了,渴望读书的陈秀花终于有机会步入学堂,在居委夜校(现开封市一中)参加识字速成班。结业后她义无反顾地投身农村。她善于做妇女工作,先后担任开封鼓楼区仙人庄乡潘堂村妇女队长、妇女主任。

1960年,陈秀花终于实现了她的愿望——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入党后的陈秀花,干劲更足了。1964年,支援边疆结束后,陈秀花又回到了潘堂村担任妇女主任,不仅做好妇女工作,家里家外她都要忙活。

“一辆架子车养活了俺一家人。”陈秀花时常这样说。1978年,丈夫病重离世,西屋房子着火,四女儿夭折……一连串的打击让这个家雪上加霜。面对人生的苦痛,陈秀花坚强地要把这个家撑下去。

当地民政部门救助她家一辆架子车,陈秀花感恩在心。寒冬酷暑,田间地头,总能看到她拉着架子车辛苦劳作的身影。她带着三女儿远到外地捡拾白薯,回去填满两大窖子,靠着这两窖白薯,她带着6个女儿熬过了那年冬天。开了春,她又是拉着这辆架子车下地施肥种庄稼,艰苦辛劳养活着一家人。她时常教育女儿们自强自立。女儿们个个都不示弱,无论是生产队派劳力,还是驻外挖河,个个顶一个男劳力。

后来仙人庄乡民政部门打算建个敬老院,专门收留残障孤寡老人,出于对陈秀花的认可,党组织委任她为院长。她没把自己当院长看,而是甘心为老人们做点事,她亲自为孤残老人洗衣做饭、照顾他们的饮食起居。为节省开支,她从集市上买来布料自己剪裁为老人做衣服、棉被,一针一线地缝制。院内五亩荒地,以前是拖拉机场,地上都是油,陈秀花起早贪黑一遍遍浇地翻地,开荒种菜。那时条件苦,有陈秀花在,孤困老人们就有这个遮风挡雨的家。

年复一年,陈秀花辛苦地操劳着。1995年,她61岁,乡民政部门不忍心看她这么辛苦,决定让她退休。

退了休的陈秀花,又回到了潘堂村,依然以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邻里有困难,她能帮就帮。村里一名贫困老人为给孩子娶媳妇盖新房,找陈秀花借钱,村民们都劝她不要借给他,因为他根本就还不上。陈秀花爽朗地说:“我是共产党员,他有困难,不能因为他还不上就不帮他。”后来钱还没还,那名老人就离世了,老人的儿子却不认账。陈秀花淡淡地说了句:“不还就不还吧,谁没个难处,钱是人挣的,我再挣就是了。”

陈秀花老人年事已高,村里几次要给她吃低保,都被她拒绝了,她总说,给更需要的人。过了80岁,政府给每个老年人每月资助80元,陈秀花很感念。

现在,82岁的陈秀花老人还坚持手抄党章。入党56年,坚定信仰一辈子。不管哪个时期,她总是选择到国家需要的地方去;不管在哪个岗位,她总是踏实苦干,默默奉献。她总是心怀感恩:“感谢共产党,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我的今天。”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