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嫣静和孩子们在一起。
□ 中国妇女报·中华女性网记者 茹希佳
14年前,一次偶然的献爱心活动,让刘嫣静与智障孩子结下了不解之缘。2002年,28岁的刘嫣静放弃了省级示范幼儿园的大好前景,主动要求调到苏州市金阊区培智学校任教。
14年来,刘嫣静以她的大爱情怀,与这群折翼天使演绎着真情故事,成为特教战线上的一则美谈。
初到金阊培智学校,刘嫣静便主动要求在重度班任教,她深知:“重度班的学生智力水平全校最低、能力最差,也是最难教的,但是,要是能把他们教好,我的成就感更大,对孩子的帮助也更大。”
孩子们学习上遇到困难,刘嫣静一遍又一遍,变换着方法教;孩子们生活上遭遇麻烦,她不厌其烦地小心呵护。有时,调皮的孩子把她花了几天时间才做成的教具弄坏,她微微一笑,平心静气地把教具修补好;有时,孩子们的父母因故不能接回孩子,她就把孩子领回自己家,充当“临时妈妈”;有时,无知的孩子会把屎尿拉得满身都是,她则无惧脏臭,把孩子带到洗澡间料理得干干净净……孩子们都叫她“老师妈妈”。
自闭症孩子永远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不与人交流,让他们说话难于铁树开花。重度班的钦钦就是一名自闭症儿童。“他从没有说过一句话,甚至连一声‘妈妈’都不曾说出口,看着孩子独自眺望远方的眼睛,我决定让他开口。” 刘嫣静暗自下定决心。
要想治愈自闭症孩子远比想象中困难。刘嫣静利用业余时间阅读了大量有关自闭症的资料,做了许多笔记。“或许想让钦钦学会说话,就需要给予他形象生动的音像素材,使他有机会反复识记和表达。”刘嫣静制作了许多图文并茂的训练卡片,从发音、吐字开始,一个音节,一个字地教导钦钦,1遍,10遍,100遍……从没有间断过。
那年母亲节,在培智学校的汇报表演中,当钦钦第一次清晰地喊出“妈妈”时,他的妈妈又惊又喜,转而泪如雨下,这位本已陷入绝望的母亲看到了孩子病情转好的希望。
刘嫣静喜欢把自己所从事的特教工作形容为“做中段”。与其他培智学校一样,金阊培智学校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学校招收6至15周岁的智力残疾孩童, 6岁之前的早期教育顾及不到,学生15岁毕业时还未达到就业年龄,学校与社会又出现“断层”。
“发展两头的特殊教育是当务之急。”当时已走上校长岗位的刘嫣静一直苦苦思索这个前瞻课题。
2007年,苏州市金阊培智学校改扩建,刘嫣静利用这个机会,向上级部门申请建设学前教育康复班。由于此项工作在苏州特殊教育和学前教育阶段都属首创,“整整一个暑假,我没敢休息一天,学前康复班的设计、装修、申报、审批,马不停蹄,生怕有一点疏漏。”刘嫣静说。
9月1日,学校学前康复班正式开办,实现了苏州市学前智障教育“零”的突破,也为智障学前教育的研究首开先河。
2009年,刘嫣静又率先在苏州市开设了智障少年职业教育基地,让那些原本15周岁就要面临毕业的学生能再有3年时间在学校学习简单的职业技能。学校还根据学生实际,开设家政服务、物业保洁、西点制作等一系列实用性课程。至此,苏州市金阊培智学校在江苏省率先实现了15年免费特殊教育。7年多以来,有20余名学生顺利实现就业,融入了社会。
在刘嫣静的示范引领下,金阊培智学校还成立了“老师妈妈”团队。对住宿的孩子进行“一帮一”的“周末妈妈”关爱行动,让孩子体验家庭生活的温馨;成立教师“爱生圆梦基金”,帮助家庭困难学生解决实际困难;针对孤残及贫困孩子发起“爱生牛奶接力”活动;为每一名学生建立成长档案……
刘嫣静以一位母亲的大爱和教师的睿智默默守护这些折翼的天使,不断追寻特教人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