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华社记者
进入7月,各地填报志愿陆续结束,即将进入高考录取阶段,“综合评价录取”“平行志愿录取”“高职分类考试”等高招政策陆续实施。这些改革是否能够打破分分计较、降低志愿填报风险、有助于选拔高技能人才?
综合评价:助力打破“分分计较”
如何更全面、公平、有效地选拔人才,一直是我国高考探索的目标。2016年在北京、江苏、浙江、山东、湖南、上海等省份提前批次录取采取的“综合评价”体系,就是这样一种尝试。
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林晓接受采访时表示,这种方式更有利于高校选出自己想要的学生,对选拔创新拔尖人才更加有效。“例如,有些学生会略有偏科,在现有高考体制下会吃亏,但是综合评价等方式可以让这些对某一科有较高天赋的学生有更多机会。”
多所综合评价录取改革试点高校的招生办负责人都表示,综合评价录取改革有助于打破“分分计较”,做到看“分”又看“人”,学校把综合评价录取改革试点校测看成一次重要机会,精心设计更加符合学校人才培养理念的选才方案。复旦大学校长助理、招办主任丁光宏说:“这一改革与学校通识教育的培养理念、拔尖人才的培养计划一脉相承。”
评价体系的改变过程中,如何保证公平是各方关注的焦点。在上海交通大学综合评价录取改革试点校测现场,手机与网络信号已全部屏蔽,考生组与专家组在监察人员监督下分别进行双盲抽签。
平行志愿:大大降低考生填报志愿风险
从2015年起,31个省份全面实行平行志愿投档录取。平行志愿的特点是“分数优先、遵循志愿、多次检索、一次投档”。平行志愿的几所高校在投档中只作为一个志愿,只享受一次投档机会,一旦考生被投档,即使被退档,也不能再投到本轮投档的其他高校。
中国人民大学招办负责人表示,考后平行志愿填报模式,大大降低了考生填报志愿的风险,减少了在某个分数段考生的未录、漏录情况,让考生有了更多元选择。但是,考生和家长在填报时也需慎重考虑,建议选择“服从专业调剂”,否则就可能被退档。
高校招生负责人建议,考生主要根据个人规划、兴趣、高校专业实力和对专业的认知来选择专业,就是选择与自己兴趣特长和发展规划相契合的实力强的专业。
“知分大平行志愿填报方式,给考生创造了更多选择适宜高校和兴趣专业的机会。”北京师范大学招生办主任虞立红说,对6所平行志愿高校,既要有争取进入的理想高校志愿,又要有保自己不落榜的高校志愿。
高职招生:以“知识+技能”提升培养水平
实施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改革,目的在于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立交桥”。从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高等职业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到《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近年来,我国高招逐步使高等职业教育考试招生与普通本科考试分离,重点探索“知识+技能”的考试评价办法,为学生提供多样化入学形式。
根据要求,2015年通过分类考试录取的学生要占高职院校招生总数的一半左右。统计显示,去年高职分类考试招生数达到170万人,首次超过高职招生计划总量的50%。
业内人士认为,“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评价方式遵循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规律,有利于建立更加灵活多样的高等职业教育人才选拔体系,培养多样化人才。
宁夏2016年启动实施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改革,积极推进高职院校考试招生与普通高校相对分开。根据宁夏《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改革实施方案(试行)》,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对象有三类: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普通高中毕业生、具有高级中等教育毕业同等学力的社会人员。
宁夏的考核测试方式有两种:一是面向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的考试,实行“文化基础+职业技能”的评价办法;二是面向普通高中毕业生的考试,实行“文化素质+职业适应性测试”,参考综合素质的评价办法。
记者调查了解到,新的招生改革方案将学生的职业技能素养放在首位,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高职院校直接挑选出符合行业需求、专业发展的优质生源,同时学生也必须对自己要选择的专业有一定的了解、基础和潜质,从而提升高职生源与高职院校之间的“匹配度”,有利于全面提高高职教育质量。
一些职业教育业内人士指出,当前高职院校多而杂,特色不鲜明,实施分类考试改革可以使学生选择范围更大,从而倒逼高职院校办出特色,适应人才市场的需求。
(记者刘奕湛 仇逸 魏梦佳 艾福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