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村,兄弟分家后,老人跟随儿子养老是很普遍的事。
开栏的话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定义:老龄化社会是指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达到7%。我国在2001年就达到了这一标准,而且增速快于世界。据联合国预测,到2020年,全世界老龄人口6.98亿人,我国就将达到1.67亿人,约占24%,也就是说,全世界四个老年人中,就有一个是中国老年人。
说起养老,相信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故事。从本期开始,我们将为您讲述“我家的养老故事”,也欢迎您和我们分享属于您家的养老故事,希望通过老人们的所思所想所为,反映出我国老年人生活方式、养老方式的变迁、困境及出路。在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的当下,愿每一位老人都能有一条适合自己的养老之路,颐养天年。
■ 讲述:王素琴,女,64岁,医生
记录:中国妇女报·中华女性网记者 侯晓然
父亲独自养大了我们五兄妹
我父母都是北京京郊的菜农,生了我们兄妹5个,我排行第三,上面是两个哥哥,下面有两个妹妹。
我母亲去世得很早,那时我才13岁,大哥也才19岁,最小的妹妹那时候只有6岁。母亲是患癌症去世的,在50年前,治疗癌症的费用足以将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拖垮。在我印象里,我们家一直很穷,孩子又多,这也是我父亲后来一直没有再结婚的原因之一。
众所周知,北京的城市化进程是非常迅速的。随着城市规划建设,我们公社的地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就已经渐渐被商业化的各种企业所占据,农民渐渐无地可种,纷纷由公社安排做了工人。父亲在上世纪90年代进了公社的建筑队,每月工资约有一二百元,在现在看来少得不可想象,但在那时足够我们一家的生活了。大哥二哥上了半工半读的学校,也可以分担一些家庭负担。就这样互相拉扯着,我们兄弟姐妹几个也都各自成家立业了。
大哥二哥都去了离家很远的工厂,我和两个妹妹都没有离开家。我在镇卫生院当医生,二妹在村办的家具厂打工,小妹妹在镇幼儿园从事幼教工作。小妹参加工作没几年,父亲就到了快退休的年纪。
父亲决定在女儿家养老
说是退休,但父亲实际上一开始还是农民身份,只是没有地可种了,自然也不像工人那样有退休工资,更不会有养老保险。在农村,老人基本上都是和儿女一起过的。这下问题就摆在眼前了,我们兄弟姐妹5个,爸爸到底跟谁过呢?
村里大部分老人都是和儿子家一起过。在子女成年分家的时候,绝大多数情况都是除了大儿子,其他人出去单过,大儿子不和老人分家,负责照顾老人的衣食起居,其他兄弟姐妹定期或逢年过节给父母一些钱,或是买些衣物、日常生活用品等等。我家算是我们村的另类,因为父亲决定在我家,也就是在女儿家养老。
关于父亲在哪儿养老,我们几个兄弟姐妹也没有经过特别正式的讨论,这也是没有办法,父亲不想老了老了还背井离乡的,但两个哥哥换工作回村住也不现实,他们被工厂招工以后,连户口都迁走了,要是回来住,宅基地等等都是问题。自然而然地,我就承担了照顾父亲起居的工作。但说是父亲在女儿家养老也不是非常准确,实际上是我结婚后就没有搬走单过。
女儿结婚没有出门单过,或者住到女婿家去,这在我们村也是不常见的。我丈夫家在邻村,虽然我们结婚后在我家住,但他并不算是上门女婿。他还有个哥哥,他们的爸爸去世得早,他妈妈怕孩子小受委屈,就一直没再婚,一个人拉扯他们兄弟俩长大。等到兄弟俩都成了家,他妈妈经人介绍,又找了个老伴,也是同村的。可惜的是,婆婆刚刚再婚没两年,就患病去世了。既然公公婆婆都不在了,我父亲这边又需要人照顾,和丈夫商量了一下,我们很自然就留他在我家里住了。
像我家这种情况,在我们村虽然不多,但村里人都觉得很自然,没有人认为我爸爸白养了儿子不管他养老,也没有人说我丈夫“倒插门”,反而都夸我家很和睦,一家子都很通情达理。我倒不觉得这有多高尚,因为无论是儿子还是女儿,父亲在养育我们的过程中,付出的辛苦是一样的。父亲年轻时一个人拉扯大了我们五兄妹,现在老了需要照顾,我们几个兄弟姐妹自然是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没有一个含糊的。
最需要钱的地方就是看病
其实,赡养一个老人并不会给我们增加太大的负担,日常花销并没有增加多少,实际上最需要钱的地方可能就是老人看病吧。父亲原来是农民户口,刚刚退休的时候,并没有医保和社保,生了大病就比较麻烦。好在父亲常年从事体力劳动,身体一直都比较健康,只是刚退休那几年不慎被村里养的大牲口踢伤过,住了一段时间医院。
父亲那次受伤的医疗费用,大哥和二哥承担了很大一部分。这多亏了当时国有企业的一个政策:如果职工的父母或配偶没有工作也没有固定收入,生病住院的费用可以拿到厂里报销一部分。大哥和二哥的工厂帮忙报销了父亲受伤的大部分医药费和住院费,像我母亲当年生病那样,一下子全家因此陷入贫困的日子不再有了。后来没过几年,村民们都根据政策转成了城镇居民户口,村里因此统一给老人上了医保和社保,更减轻了我们养老的负担。
现在,父亲已经快90岁了,身体没有什么大问题,每天和3岁的曾外孙逗逗乐,到院里去晒晒太阳,有时天气好了,还能上隔壁我叔叔家串串门。在我看来,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四世同堂的幸福,不是谁家都有幸能体会到的。说实在的,我快65岁了,还能一进家门就看到我老爸坐在那儿,真是太幸福啦!
我的晚年我做主
我女儿从小到大没离开过家,也没离开过姥爷和爸妈。但我一直希望她结婚成家的时候,能够小两口单过,最为理想的是和婆家娘家离得都不远。
后来女儿谈了对象,小伙子也是我们村的。亲家和我的想法不谋而合:家长该放手时就得放手,让孩子们单过,他们才算真正成家。
前些年,我的小外孙出生了。我们和亲家两边轮流带孩子,感觉没费太大劲儿,不知不觉他就长大了,现在上了幼儿园,我们就更轻松了。
虽然我给我父亲养老,但我从没想过必须让女儿给我们养老。我们这一代和父亲他们不一样,基本上每家只有一个孩子,最多两个,也不存在什么“随儿子养老常见,随女儿养老特殊”的说法了。像我家,就这一个闺女,我们病了,老了,只能指望她,哪还有什么闺女儿子之分。像我们五兄妹这样,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给父亲养老的方式,在我的孩子这代自然也不适用了。
女儿女婿都很孝顺,平时也常常来我家走动,相信他们肯定不会让我们最后变成晚景凄凉的空巢老人。但是我们作为家长,自然也不愿意给孩子增加负担。
我和老伴都是医生,平时就很注意保养身体,加强日常锻炼,尽量让自己不生病,少生病,其实就是为孩子省去很多麻烦。我们和孩子住得很近,相互来往已经很方便,一般情况下也不用为了养老特意再搬到一起住。
我和老伴设想过今后的日子,等父亲百年之后,我们想找一个风景比较好、生活节奏慢的沿海城市去安度晚年。不过这只是我们老两口的理想,具体实施方案等到时候再仔细研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