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16年7月3星期日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新农村新女性周刊 高菊兰:让农民这个词更有价值 兴十四村,党旗映红的村庄 政策速览 剪纸寄深情 喜庆党生日 竹编之乡妇女奔小康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0.0参与评分人数:0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兴十四村,党旗映红的村庄

编者按

黑龙江省甘南县兴十四村,从一无所有,到如今建设成了富裕文明和谐的新农村典范,用党总支书记付华廷的话说,根本的原因,是有一个坚强的党支部。他说,农村党支部是大厦中的基础,基础中的钢筋。

兴十四村是中组部表彰的先进基层党组织。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付华廷被中共中央授予“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荣誉称号。

兴十四村的党支部,是众多农村党支部的代表。在广大乡村,无数这样的基层党组织、基层党员,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党旗添光增彩。

今年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5周年纪念日,我们特意刊发这篇报道,展现农村基层党组织以坚定的信念带领群众奔小康的时代风采。

□ 中国妇女报·中华女性网记者 宋美娅

黑龙江省甘南县兴十四村,一个只有198户人家900多口人的小村,却拥有1.68万亩耕地,1.5万亩森林,35家企业,2014年人均收入达到7.6万元,家家有花园别墅。联合国生态安全合作组织授予它“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最佳范例”奖,这里已经实现了农业现代化、农民职业化、农村城镇化。全国妇联把兴十四村确定为国家级“巾帼示范村”。

而在1956年以前,这里还只是一片白茫茫的大地。那一年,从山东临沂来了一批移民,40来口人中有8名党员,一个村庄的传奇从那时开始了。

8名党员,像火种一样坚守下来

那时候,黑龙江地广人稀,在甘南县一望无际的大地上,拉车跑七里地插一个楔子,从兴一村往下排,等临沂来的这批移民到了指定地点时一看,地上插个写着“兴十四村”的楔子,别的什么也没有,连个棚子都没有,没吃的,没喝的。不少人失望了。关键是,这里太冷啊,冬天零下四十摄氏度。陆陆续续的,一大半人都回去了。但是8名共产党员和他们的家属,没有一个走的,他们是这片冰天雪地里的火种。

付华廷那时7岁,他的妈妈在山东时身体棒棒的,到了兴十四村,受不了极度的寒冷,一下子瘫倒在床,此后整整躺了四年。付华廷去要饭,好点的带回家,不好的自己吃。那些年国家也在困难时期,返销粮不能正常供应,妇女们身体浮肿,政府就给妇女们一天一碗豆浆,妈妈给付华廷留半碗,付华廷说:“妈你喝吧,喝了你就好了,不用我背你了。”

这样的日子过了6年,8名党员没有放弃,每年用稿头刨地撒点种子长粮食,8年一分钱没见过,1964年能吃上饭了,1965年分钱了,一天工一毛钱,1966年文化大革命,又恢复到了原来的水平。

这期间有15年的时间村子里没有发展党员,都是老党员在挺着干。1970年村里整党建党,付华廷入党,当上了党支部副书记,1972年群众又选他当了党支部书记。他想,新支部得像老党员那样带着大伙儿干,怎么干呢?北大荒这么多的土地,那就开荒种地。

那时候,拉犁没有牛,拖拉机开荒好用,但是买一台要一万二,付华廷就想,买零件回来自己装一台。他借了5000元,让妇女们摊煎饼卖,加上卖羊毛挣了3000元,8000块钱买了一堆零件,没有学过什么机械课的农民硬是自己装出了一台拖拉机,这是兴十四村第一台机械化设备,现在进到了博物馆。

就是这台拖拉机,1971年开了3000多亩地。1972年村里挣了钱又买了两台拖拉机,又开了5000多亩地,加上原来的1000多亩,村里就有上万亩土地了。1973年大丰收,一个工两块多钱,1974年三块多钱,1975年增加到了四块多钱,一家四个劳力的话一年分好几千块钱,在那个年代,这可是一笔大钱。

兴十四村在改革开放之前就已经解决了温饱问题,1979年实现了农业机械化,1995年,全村耕地全部实现了节水电喷灌溉,一按电闸,1万多亩耕地7天就可浇一遍。

共同富裕,离不开坚强的党支部

广袤的黑土地变成了粮田,兴十四村走的是大农业的道路,在上世纪70年代末就初步实现了机械化,2%的人种地就可以了,80%的劳动力解放出来,解放出来干什么呢?1976年,村民兵分四路,妇女们做罐头,一瓶挣两块钱,一年产值60万;男人们做浇酒、榨豆油,开豆腐坊、木匠铺,五小工业齐全;年轻的办厂、培训后当工人;年老的种树养蚕种药材。同时发展畜牧业,酒糟做饲料,豆饼喂奶牛,养羊养水貂养免子,什么挣钱养什么,男女老少都组织起来,人人有活干,天天有活干,干活就挣钱。到了1998年,兴十四村户均存款达到65万元,而那个年代许多人还在梦想万元户。

钱多了,就想让老百姓住上好房子,1978年至1980年,三年时间全村全部扒了旧房建新房,一户一栋砖瓦房,门口一个大院子。还有那么多钱干什么呢?党支部决定买彩电,1981年一户一台彩电,支部书记付华廷找关系才买上的。消息上了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彩电村的名声传出去了。香港那边有人不信,香港《大公报》组织了一个记者团到兴十四村实地采访,挨家去看,看完之后,女记者轮番拥抱付华廷。

兴十四村始终没有分田到户,1983年,全国都在分田到户,工作组也来到了兴十四村,让他们分。党员干部认为,中央文件是宜分则分,我们不宜分,水利、机械、树林、牛、羊怎么分?党员开会手拉手,死活儿也要一起干。党员们的集体决定,保住了兴十四村的集体财产没有拆分,他们坚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付华廷说,兴十四村富裕的根本原因是有一个坚强的党支部。农村党支部是大厦中的基础,基础中的钢筋。

三农难题在这里破题

到兴十四村,可以看到大农业气魄,1.68万亩的粮田全部机械化,1.5万亩的松林郁郁葱葱,粮食年产30万吨,树林每天生长,付华廷说,睡着觉都挣钱。

早在1983年,黑龙江省领导问付华廷,经济翻番能不能?付华廷说,能,但光靠农业不行,无工不富,我们养奶牛,建奶粉厂,翻3番。1985年至1995年,兴十四村陆续建起奶粉厂、甜蜜素厂、柠檬酸厂,都是生物工程,在农业的基础上,延长农产品的产业链。2002年9月16日,兴十四村的股票上市,成功进入资本市场。

现在的兴十四村农民住在绿树掩映的花园别墅里,开着汽车去下地,这就是付华廷说的白领农民,实际上,这里只有2%的人从事农业,98%的人从事二、三产业,彻底解决了很多地方的社会矛盾,比如说,很多农村有留守老人留守妇女留守儿童,兴十四村人不用外出打工,就地城镇化,男女老少都有活干,而且吸纳外地9000多人来打工;兴十四村儿女不用养老,一个老人什么活儿不干一年收入四五万元,因为有股份呐。并且村民有14项生活品是免费的,水、电、上学都免费,分的粮食吃不完。

十八届五中全会之后,村里开始搞电子商务。付华廷说,李克强总理说要建海绵型城市,我们就是海绵型城市,我们实现了城镇化、工业化,信息化正在搞,我们搞了农村的阿里巴巴,叫消费者从网上看到,地是谁种的,什么种子,什么肥,包装、运输,全程监督,叫城里人放心吃好,兴十四村的农产品保证是生态的安全的,不上一粒化肥,种精品粮。

党总支研究,还要加快现代化,搞农业科技创新,种各种花卉、种西瓜香瓜草莓,在寒冬地区搞出新科技。

党员就是党在农村的形象

兴十四村现有党员137名,付华廷说,没有一个不起作用的。党员一般都是各机构的一把手,开会说5分钟到就5分钟到,钢的纪律,铁的队伍。

党总支每次换届选举,从来没有候选人,党员相中谁就选谁,谁给农民办事多谁的票就多。“为自己不行,”付华廷说,“亲戚多种两亩地群众都看着哩。”就是这样的民主选举,村党总支主要成员连续近40年当选,付华廷更是连续44年以高票当选。

付华廷说,我认为我就是党的形象,天天和农民打交道,农民就是从你身上看见党组织。所以时时刻刻要当好表率,要求群众不能干的,家属亲戚都不能干。我们的原始股一块钱,家里人都不能买,亲戚朋友没有一个人招村里的项目。他说自己三不图,不图当官,不图发财,不图荣誉。“党培养我50多年,就是叫我干事的”。

兴十四村的党员们都有这个意识:只要干一天,就要让老百姓说共产党好。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